新浪财经

合肥:二线城市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7:17 财富时报

  合肥:二线城市突围

  联合利华把工厂从上海迁到合肥使自己的产品成本下降了46%

  -本报记者 陈旭

  2007年临近岁末,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在合肥设立营业部。作为一个内陆的省会城市,合肥似乎一直以来都被这家中国著名的航空公司所忽略。甚至在2005年8月以前,国航在合肥还没有任何业务部门。时光进入2007年,改变,终于有了足够的理由。

  2007年11月24日,合肥骆岗机场迎来了自己这一年中的第200万名乘客——这个合肥唯一的民航机场1978年建成投入使用,直到2004年,才使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与此同时,骆岗机场进场的航空公司由起初的东航安徽分公司一家,发展到现在的国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开通了合肥通往国内外36个城市的41条航线。

  航空业繁荣的背后是财富的涌动。摩根士丹利的前首席经济师谢国忠曾指出,根据梯度发展理论,下一步加速崛起的是安徽和江西。合肥印证了他的观点,这个城市已成为中部6省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在2008年年初的合肥“两会”上,市长吴存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效益进一步提升、人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多项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来描述2007。

  繁荣仍在继续,离合肥骆岗机场不远,一个巨大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新的合肥国际机场已经开始建设,2010年将正式启用。

  家电业扎堆

  生于乌鲁木齐、长于广东的年轻女孩邹燕英一年前从美的广东总部被派到美的制冷家电集团的洗衣机事业部,开始了自己的合肥生活。“一开始落差很大,觉得合肥太闭塞了,别说珠三角的城市了,连乌鲁木齐都不如。”邹燕英说。

  不过邹燕英已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她的办公室里很乱,她和她的同事们正忙着给办公室搬家。他们要从美的荣事达的老工厂搬到刚刚落成的“美的冰洗产业工业园”。这个位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业园总占地面积850亩,是美的旗下洗衣机和冰箱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美的集团通过收购合肥当地荣事达集团的股权进入了这个城市,然后不断追加投资,并且将洗衣机、冰箱两个产业总部设在了合肥。合肥已然成为这家国内著名的家电制造巨头的“第二故乡”。

  离“美的冰洗产业工业园”不远,格力电器的工业园区也正在建设,1500亩的工地上很热闹。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筹备组组长魏国强驱车带记者围着园区转了一大圈,依次看到初具雏形的车间、物流中心、员工宿舍、5000人食堂以及运动场。“本来我们只打算在这里建一个300亩的小厂,后来被合肥方面的诚心所打动,又追加了投资。”魏国强说。格力合肥项目显然是想建成总部之外的第二大基地。

  在格力工业园区的外面,魏国强指着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告诉记者,那是为格力做配套的工厂,跟随他们来到了合肥。目前,这个城市不但有荣事达、美菱等本地品牌,更有美的、三洋、海尔、长虹、格力等国内外著名品牌。随着众多家电以及配套企业的入驻,合肥正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融合的家电产业链。2007年10月份,合肥举办了首届国际家电博览会,中国家电城的梦想开始浮出水面。

  为什么是合肥

  类似合肥的众多二线城市正在非常积极的准备接盘——他们试图成为中国制造业内迁的目的地。

  环境以及人力成本的提高,使得曾经创造了“中国工厂”美誉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企业纷纷考虑内迁。家电业不过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竞争惨烈的一个行业,利润的不断摊薄,逼迫他们不得不想尽办法节省成本,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战略调整。

  政府机构的城市宣传单上总是不忘强调合肥的这些特点:这是一个离长三角最近的省会城市;如果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涵盖的地区人口以及GDP约占全国的一半;合肥是平原,土地以及建设成本比较低廉;合肥人才聚集,有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也有众多培养产业工人的职业学校;有众多中小企业,配套产业链相对完整;在长三角电力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安徽合肥是煤炭生产地和电力输出地,即使在夏天用电紧张期也不会拉闸限电……

  企业家都是务实的。正是因为具备了别的内地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合肥才走进大家的视野。“我们都是先有市场,再有工厂。一点都不冒进。”格力电器的魏国强说。

  联合利华的工厂当时从上海迁到合肥颇费了一些周折。内迁首先在企业内部引起了争议,很多本地的职工不愿意随着工厂到欠发达地区合肥。而且,上海当地的政府也不太高兴,毕竟自己少了一个纳税大户。联合利华高层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发现把工厂迁到合肥可以使产品成本下降46%,于是,下定决心关闭上海的工厂,搬迁来合肥。而对上海方面的解释是,会把上海作为研发基地。如今,坐落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生产基地已成为联合利华在亚洲乃至全球高质量、低成本、富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

  作为第一批落户合肥的跨国企业,联合利华的带动作用明显。目前,已有18家世界500强企业来到这里,投资领域涉及电力设备、化工、机械制造、建材、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日用化工、食品、商业零售等。

  软硬兼施

  2007年的合肥,因修路带来的拥堵和尘土飞扬使得这个城市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工地。“现在合肥市区一共有九十二条道路在修。”于继勇说。在他所供职的《安徽商报》,12月21日这天的本地要闻版头条是《省城20条路春节前贯通》。而在当地的电视台,每天晚上的新闻节目里有一个固定的栏目叫《大建设》。

  大建设,正是合肥这几年的关键词。《安徽商报》的报道中称,2008年春节前,合肥主城区内将有20条道路、桥梁工程贯通,总里程约达50多公里。自2006年3月合肥市大建设启动以来,道路建设总长约150多公里。按照官方的说法,现在的合肥是“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

  合肥城建投资所需要的钱除了市财政、土地收益以及银行贷款外,还有政府出面成立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在从2006到2010年的 “十一五”期间,合肥计划在城市建设上花费450亿元,最终目标是使GDP从80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而要完成这个目标,必须要靠招商引资的拉动。即使合肥本身的条件不错,但是面对全国各地的竞争者,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软件。

  这是一个离长三角最近的省会城市:如果以她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涵盖的人口以及GDP约占全国的一半;她地处平原,土地以及建设成本比较低廉;她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她的配套产业链相对完整;她是煤炭生产地和电力输出地,即使在夏天用电紧张期也不会拉闸限电……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合肥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较上年增长17%以上。财政收入215.2亿元,增长同比2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0元,同比增长21.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同比增长19%。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列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1位。

  大兴土木打破了合肥市民平静的生活,但他们相信这能够带来更多潜在的福利

  按照政府的逻辑,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的增加和税收的增加,这不仅促进了消费,还使得政府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服务。而这个前提,就是有更多的大企业进来。

  “城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一是内需,二是出口,三是招商引资。对于合肥来说最现实、最有效果的就是招商引资,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是合肥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这个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招商局副局长朱哲说。

  “其实各个地方给的硬性条件都差不多,我们是被合肥方面的诚心打动了。”魏国强说,但是企业也有自己的担心——“我们最怕的是关门打狗。”他的意思是,对于企业来说,怕的是招进来后,就没人管了,甚至开始给企业找麻烦。

  魏国强的担心显然没有成立, 在筹建格力工业园的过程中,高新区管委会专门设置了两个服务小组,政府甚至会因为夏天工地上的一次停水事件,派救火车送水来救急。

  合肥经济开发区工委办公室宣传处处长张和允介绍说:“有些企业因为效益好,在这里呆得也较开心,就会主动推销合肥。日立建机的总经理平田东一就是这样,他先后引进了日本二宫机械、东海橡塑以及美国永升机械等为日立挖掘机做配套和配送服务。”

  告别宁静

  在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办公大楼里看到,传统意义上的机关已经不复存在了。像公司一样,许多人都在办公室里的隔离小间工作。这里的后勤已经实现了社会化,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向餐饮公司购买食物。管委会一楼电梯旁的读书月宣传画里,书目上除了一些政治读本外,还有《世界是平的》、《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畅销书。

  “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归根到底还是人。”张道刚说。他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办的《决策》月刊的副总编辑,对区域经济有着深刻的研究。作为一个在合肥生活了20多年的市民,他认为现在的合肥要突破的还是“发展不足的问题”。

  合肥曾经是最早的国家园林城市,和那些小城镇一样,这里曾有着非常悠闲的生活氛围。

  对于大多数普通合肥市民来说,这些年的拆迁、建设虽然扰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但他们相信城市的发展能够带来更多潜在的福利。对于飙升的合肥房价,他们也寄希望于收入的不断提高。他们面对未来的信心在于“现在有几个国家领导人是安徽出来的”。2007年12月21日,合肥大雾,傍晚下班的高峰期,本地私家车、外地车和随处可见的混凝土搅拌车堵在一起。出租车司机一边抱怨这该死的路况,一边感概“生意还是比以前好多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