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河北服务业是否准备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14:12 河北日报

  “业内对‘小长假’的普遍看法是,省内和邻近省份的中短旅游精品线路将成为旅游市场新亮点。因此,环绕北京、天津的区位优势,将为我省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省旅游局市场处处长王小青表示,以往黄金周7天时间,我省周边的旅游城市可考虑的范围很广,而3天“小长假”出现之后,北京、天津、山东、山西、辽宁、河南等地,将会更多考虑来到相邻的河北。王小青指出,尤其是北京,已经成为我省成熟的客源市场,“大北京旅游圈”将会给我省旅游业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据了解,旅游业内一般把出游半径在500公里距离内,人均支出在800元以下的旅游项目,称为中短线。

  “事实上,在以往的黄金周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有意识避免长假出行,避开拥挤的景点,而选择了三天左右的中短线游。”河北康辉旅行社企宣部副经理段聪告诉记者,实行三天“小长假”后,中短线旅游将大受欢迎。

  有数据显示,200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石家庄接待的散客游占到70%以上,其中自驾车出游占55%,京津及周边省市游客占40%;承德以自驾车为主的散客游约占全部来承游客的80%,七天内进入市区车辆总计达25万多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7.5%,其中北京自驾车游客占到全部来承自驾车游客的近50%。秦皇岛、保定、衡水、邯郸等地的自助游和自驾车游也均大幅增加。

  “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五个‘小长假’,将拉平旅游业的旺季和淡季,可以以本区域的消费需求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个小的旅游圈。小旅游圈间的游客流动又可以在更大的区域内带动旅游发展。”王小青表示,这是“小长假”将给河北旅游业带来的最大利好。

  相对“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旧式长线游,以休闲为主题词的中短线将拉动的服务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旅游范畴。

  “‘小长假’的到来意味着人们的度假行为正在从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我省拥有许多自然和体育资源丰富的旅游景点,它们星罗棋布于京津周围,现在需要整合资源,使之联结贯通,使一颗颗散落的‘星星’汇成一条宽广的‘银河’。”省体育局巡视员李爱民指出,河北拥有丰富的健身休闲资源,具备把环京津地区建设成高水准休闲旅游产业带的条件。

  据了解,到2010年,我省将建成“环京津健身休闲圈”,通过串联我省紧邻京津的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唐山、沧州六个市,以及相距较近的石家庄和秦皇岛两个市的体育资源,发挥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武术之乡、篮球之乡、乒乓之乡等,用特色项目带动产业的发展。

  文化味最大的瓶颈

  “2008年的元旦‘小长假’对我们来说还只是春节旺季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对其没有更多的特别动作。”石家庄东购企业宣传部经理周春花表示,每年从圣诞节前到春节前的购物旺季都是消费者购买力最强的时段,在商战激烈的石家庄,目前还没有太多的商家来得及认真研究新增5个“小长假”的营销思路。

  “小长假”“缺少市场、缺少细节、缺少氛围”几乎是商家的普遍反映,对于如何挖掘新兴的清明、端午、中秋市场,不少人没有心理准备。

  在部分旅游公司组织线路设计人员讨论中秋、端午、清明三个新增的“小长假”旅游如何做时,“一些年轻人干脆说‘清明没法儿做’,总不能搞‘扫墓游’吧。”

  事实上,中国传统的清明(寒食)习俗,不仅仅有上坟祭祖,更囊括了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一系列文体休闲活动,内容十分丰富。著名河北民歌《放风筝》中所描绘的民间少女游春的景象,也正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以往中秋、端午几乎只剩下吃月饼、吃粽子的形式,传统节日少了一点传统文化内涵。人文味已经成深层挖掘“小长假”商机的最大瓶颈,河北在这方面的民俗、文化卖点还有待于大力挖掘和经营。随着传统节日的回归,在文化消费、演艺市场等领域,这里面可能蕴藏着上千亿元的商机。”

  省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王彦坤研究员表示,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新的法定假日都是依托中国传统节日而设立的,其内核是中华民族情感和生活的特殊标志。对“小长假”的开掘,不能仅仅看到窗花年画、门神春联、舞龙舞狮、秧歌锣鼓、元宵灯谜这些“传统套路”上。

  品质关最大的考验

  “小长假”将带旺中短途旅游,目前各地旅行社普遍的作法,是动足脑筋将原先的5至7天的长线游,压缩成3至4天的“精华版”。

  对旅游目的地而言,这无异于是一种短兵相接。提升品质因此将成为旅游业乃至整个服务业面对“小长假”的必修课。

  2007年春秋两季在河北、北京两次采摘游,让石家庄市退休教师左丽芳老人一直感慨不已。

  今春,左丽芳在石家庄参加了儿子单位组织的一次采摘游。“为了摘草莓一连被导游带着走了五个大棚,跟种大棚的果农吵了两回架,中午在一个破草棚子一样的路边店里用一个看不出本色的碗吃了一碗大锅菜———一天下来,四口人的开销在150元左右,摘的草莓一下车就扔进了路边的果皮箱。”

  秋天,左丽芳在北京也参加了女儿单位组织的一次采摘游。“客客气气的菜农,干干净净的饭菜,准星级宾馆的服务——— 一天下来,四口人花了300多元,而且说好了明年再去。”

  左丽芳的经历也许只是碰巧。应当承认,河北的旅游秩序是比较有序的,但毋庸讳言,目前我省相当多的旅游线路,服务品质仍远不能令人满意。

  “河北在黄金周时代没有把长线旅游做出色,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可以做好的长线,更不是说我们的旅游资源天生适合短线。”在涉外旅游领域工作多年的导游冯小姐尖锐地表示,大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小到纪念品的花色,河北都存在很多滞后,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在讲究精品游的“小长假”时代,也一样打不了翻身仗。

  更大的冲击或许将来自人们的观念。

  “小长假”在缩短旅程半径的同时,已悄然降低了休闲的门槛。因此有专家认为,从“黄金周”到“小长假”,中国将跃上真正的休闲社会。但时至今日,仍有人认为,“‘黄金周’已经搞了20个,即使换成了‘小长假’,有条件出去、该出去的人怎么也会出去,要留在家里的也还是会继续留在家里。”

  当然,假日制度的调整,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保证百姓的休闲生活以及百姓对假期进行自由选择的权利。然而,任何人类活动最终都将导致某种经济结果,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全国旅游业实现新增直接就业约50万人、间接就业250万人,中国假日的经济主题正从拉动内需转向兼顾扩大就业。目前全国仅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就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

  在这种大背景下,“小长假”更深远的经济学意义,显然需要河北整个服务业的认真思量。

  一年五个“小长假”:

  随着2008年元旦的临近,国家节假日方案调整公布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即将到来。根据2008年的放假安排,全年将有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三天的“小长假”。

  无论是3天还是7天,假日毕竟是为人而设的,人们渴望从中得到的首先是更多的轻松和愉悦。但正如当年“双休日”、“黄金周”等新概念带来公众休闲方式的变革一样,此次“小长假”的休闲方式变革,无疑又将带来新一轮大众休闲消费的启动。

  “我们准备好了吗?”面对即将初试锋芒的“小长假”,河北服务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考”。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