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人均GDP:见物又见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11:57 南方日报
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特别报道 核心提示 “过分强调GDP,是典型的见物不见人!” 针对报告强调的“人均”概念,省统计局局长卜新民深有感触地说:“GDP是物,是分子,分母是人,重视人均指标就是‘见物又见人’。” 昨天围绕汪洋的讲话,与会人员纷纷议论:如果我们盲目追求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忽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忽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和社会公平问题,那么改革开放的成果就难以真正惠及群众。很可能经济总量搞上去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却下来了。人均GDP指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 人口多压力大,产业转移阻力大 汪洋书记列举了一大串翔实的数据,非常有说服力,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报告指出的问题,东莞都有,有些还比较严重。 目前东莞户籍人口160多万,外地常住人口670多万,加上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大量人口的涌入,导致资源环境、治安、社会管理压力很大。 我觉得,根源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东莞“三来一补”等企业比重太大,土地、劳动力投入高,但创造效益比较低。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生产环节和高耗能企业转移出去。全省目前有18个产业转移园区,东莞就占了8个,土地有10万亩。 但坦率地说,目前产业转移压力、阻力很大。很多老板不愿转移,当地村镇也不愿意,担心企业转出去以后,出租屋和厂房没人租。比如东莞有一个镇,户籍人口才3万,而镇上一个贴牌生产“耐克”的台湾鞋厂,实际用工就有10万人,基本都是外来工,一年能给该镇带来5000万元的利润。如果把这个鞋厂转移出去,当地的阻力很大。但既然省里已经明确方向,我们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同时要抓好自主品牌、社会管理、城市环境、基层党建这几个薄弱环节,把东莞建设成美好的家园。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 调整职教结构,面向全省招生 目前,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新,存在一个“困局”,就是劳动力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当招商引资的重点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时,没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可以支撑;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没有受过任何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难以适应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难承载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发展重担。 矛盾的是,一方面,部分珠三角地区公办中职学校为当地政府所办,只面向当地户籍生源招生。但珠三角地区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因此,这些职教学位教育质量好,但生源十分有限,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远远未能满足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目前全省18至30岁之间的农村劳动力当中,有83.4%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大概有800万人,而且主要分布在粤东西两翼欠发达地区。同时欠发达地区却因为没有产业依托而难以承载对这些劳动力的培训。 因此,我们提出不仅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还要解放思想,扭转观念,大力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 一是珠三角地区要做大做强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全省招生,特别是要创造一切条件招收欠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就读,集中办规模性的职业技术教育群,打造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地带。发达地区面向欠发达地区招生不是“施舍”,而是自身需要,更是“共赢”。因为它既能为发达地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力,也能为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到珠三角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二是欠发达地区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财力的实际,在地级市重点办好若干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切实做好输送初中毕业生到珠三角就读的组织动员工作,做到“盘活存量,做新增量,借力发展”。靠两条腿走路走不出来,还得加上大脑,也就是说,只有让富余劳动力有书读,读好书,就好业,才能惠及个人、家庭,乃至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比如以刚才说到的800万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计算,每人毕业后每年寄回家1万元,就是800亿元,我们的人均GDP就能大大提升,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解放思想,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起码能给广东带来三大好处:一能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二能提升珠三角经济发展后劲;三能保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的强劲势头。 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 控制人口大分母,做大人均GDP 今年广东GDP3万亿,财政收入7000多亿,发展成绩令人骄傲。但这个大分子,如果除以9000多万常住人口的分母,人均就非常有限了。所以,汪洋书记的报告把人口问题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控制减少常住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关乎广东发展大局。 新中国刚建立时,广东户籍人口才2780万人,到了今年,最新统计户籍人口已经突破8200万,常住人口是9450万。据预测,快则一两年、慢则两三年,在我省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总数将是全国最多的,广东将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给环境、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 据我们此前聘请全国多位著名专家参与的《广东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广东的最大人口容量为1.1亿人左右。其中,粮食缺口可以通过市场调剂解决,真正对人口容量构成刚性约束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专家认为,广东水资源最多可承载1.08亿人口,但水资源与人口的分布极不协调,目前全省21个地级市有10个城市水资源紧张。按照“十一五”规划,广东到2010年常住人口将控制在9700万人以内。目前,我们人口计生面临三大问题: 一是人口数量持续上升。从2006年开始,全国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已经到来,广东今后几年每年预计新生儿有110万个,相当于一年就生出一个“百万人口大县”!其中,流动人口的超生问题尤其突出。2005年以来,广州、深圳、东莞等6个市流动人口出生人数已经超过户籍人口的出生人数,每年有20万左右。 二是由于地中海贫血等地方病影响,广东的新生儿残疾率为4%—6%,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三是新生儿性别比失衡,2005年广东性别比为119:10,男多女少,如果不能进一步遏制,专家估计到2020年广东将有五六百万适龄光棍,到时就算大举引进“外来媳妇”,也肯定会影响社会和家庭稳定。 计划生育涉及几千年的生育观念,是“天下第一难事”,希望全社会、多部门一起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切实措施,破解人口计生难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 强调“先导意识”,突破特区之“忧”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一个外来人口远远多过户籍人口的特大城市。历经近30年的高速发展,如今的深圳已经走到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分组讨论中说,汪洋书记的报告“振聋发聩”,用世界的眼光全面分析了广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这对于深圳的发展至关重要。 26年来,深圳的GPD每年增长迅猛,亚洲四小龙没有一个能够达到这样的速度。许宗衡说,这个速度不能说不快,但深圳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却相对滞后。比如医疗保障,深圳的市一级医院集中在罗湖区和福田区,其他四个区没有一个市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市民非常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再比如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管深圳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发展,但高等教育和产业还没有完全紧密结合起来,中小学的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也有很大差距。 同整个珠三角一样,深圳也面对着人口问题的困扰。许宗衡表示,去年深圳户籍人口189万,常住人口达到了846万,实际管理规模超过1000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甚至接近香港的水平。“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成人口转移。” 即使在经济发展领域,深圳也存在隐忧。许宗衡介绍,去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300亿,但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把握在我们手上的不多,“很大程度上我们都在帮人家打工”。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还存在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中90%是IT产业,IT产业很“轻”,转移和漂移的可能性很大,如何解决产业的适度重型化?这也是我们深圳所要面临的现实。 另外,深圳是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但许宗衡指出,城市的二元化、特区内外发展的不协调已经非常突出,特区外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如何提高特区外的发展水平,推进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成为深圳的突出问题。” 针对上述这些“担忧”,展望未来的发展,许宗衡强调了深圳的先导意识。他说,解放思想就是我们未来工作的先导。这是基础,是关键,也是核心。这个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初期的解放思想不同,是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思想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当一片繁荣和继续高速发展的趋势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观念和姿态来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对广东、对深圳的发展至关重要。 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 广东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广东抢抓国际产业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机遇,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广东外贸进出口连续突破3000亿、4000亿、5000亿美元大关,今年有望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吸引外资在近年来也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广东外经贸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内部来看,人民币不断升值,土地、劳动力资源日益短缺,国家不断调整相关政策;从外部来看,贸易摩擦层出不穷、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石油等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一系列因素对外经贸大省广东的影响都不可低估。 可以说,在发展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形势下,以往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当前广东对外开放战略转型刻不容缓。 现在广东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欧盟等。与此同时,外经贸在全省各个地区发展也很不均衡,珠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和吸引外资总额占全省的比例分别高达95%和90%。还有一些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如目前我省外贸中加工贸易占65%左右,加工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占80.4%以上;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商品中,贴牌生产的产品占85%以上;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投资企业占80.4%,凸现出我省在产业链中仍处于低端。 虽然整个制造业在规模上占据优势,但全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自有品牌产品出口不到10%,广东也相差无几。 如何谋划对外开放的战略转型?广东必须树立世界眼光,从战略思维角度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是全球产业链条的低端,要通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加大力度引进服务业来向高端发展;认识到自己有可能更容易受到来自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要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认识到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主要依靠“引进来”,还必须更多地“走出去”,实现两个市场的统一、两种资源的协调。 省外事办主任傅朗: 熟悉WTO规则,与国际接轨 汪洋书记在省委全会上提出“以世界眼光谋划广东发展”,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全局构想,把对外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广东外事工作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强化三大意识,抓机遇,谋发展,争当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首先要树立大局意识。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外向依存度高,社会经济发展与外部世界利益相关,命运相连。外事工作要树立世界眼光,提高驾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更加关注国内国际形势的相互关系,在涉及国家战略利益和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涉外问题上,发挥统筹协调和综合归口管理的作用,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 其次是强化服务意识。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配合我省“走出去”战略,参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国际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整合外事与外经贸、旅游、侨务等等对外资源,构建对外开放的统一平台。进一步发挥外事工作对外联系广、层次高、渠道多、信息灵的独特优势,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第三是增强开放意识。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官方接待、高层出访、领馆合作、友城交流等渠道,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经验;熟悉、了解和掌握国际法律和通行的规则、惯例,特别是WTO的基本规则,加快我省经济与国际接轨。 汪洋讲话摘要 ●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 广东开放程度高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广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甚至大于国内政策的影响。不树立世界眼光,就不能预见来自国际的风险,就不能应对经济生活的变化。 国际竞争形势的新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我国加入WTO时间不长,我们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各种新标准、新规则、新手段层出不穷,在这方面我们还是个“学生”。只有树立世界眼光,甘当学生,当好学生,才能变成“先生”,才能参与竞争规则的制定,抢占更加广阔的市场。 广东目前的地位和下一步的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广东在国内是经济发展的“第一世界”,我们的战略取向应当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要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时不仅要看结构怎么调整,产业如何升级,公共服务怎样改善,还要研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人。 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 ●回想当年,广东能产生经济特区,就是广东解放思想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还能不能“特”,关键看自己。广东的“特”,从来都是靠广东人自己创出来的。如果现在的广东不能“特”,缺少“特”,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 ●面对土地制约、技术瓶颈、结构难题,再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用改革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广东排头兵的位置将难以自保,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小平同志托付的任务将难以完成。 本版撰文:程满清 谢苗枫 陈枫 徐林 谢思佳 孙君成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