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重庆尝到循环产业的甜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20:10 中国财经报

  郑钢 邓勇

  -既不放弃新财源的培植,同时也不污染环境。要想鱼和熊掌兼得,养一只“会抓鱼的熊”,这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表面上看我们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将减少财政收入,但重庆经济并不会因此而下滑,而且质量还显著提升。”

  由循环管道串成的化工园

  走进重庆长寿区化工园区,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所折服。

  在这里,登高远望,一条条银白色的管道纵横交错,厂房外一簇簇鲜花在绿色的草坪间竞相绽放……这里没有传统化工企业的高烟囱、没有飘散的异味、纷飞的烟尘和横流的污水。几十里长,大小粗细不一的管道构成了整个园区的循环“血管”,惟一能见排放口的地方,是哗哗的流水,鱼儿则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地畅游。

  然而,在此之前,长寿区对于招商引资也有过痛苦的抉择。化工企业虽是高污染企业,但也是高产值、高收益企业,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来说,效果无疑是立竿见影。是要政绩还是要环境?是随意组合成园区还是按规划建园区?这的确是个难题。

  “我们最终选择了先做规划,再搭平台,最后选择性引进环保企业。这样,既不放弃新财源的培植,同时也不污染环境。”区财政局长张青说,要想鱼和熊掌兼得,养一只“会抓鱼的熊”,这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基于这样的共识,长寿化工园区在建设之初就投入了几百万元进行环境和产业方面的规划,编制了《重庆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和控制性规划》,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天然气、盐卤等资源,将“产品链”左右关联、上下延伸,设计了天然气化工的生态“互联网”,形成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四大产业为龙头,发展天然气制甲醇系列、乙炔系列、乙烯系列、丙烯系列、新材料及精细化工系列、氯碱系列等六大产品链的综合园区。而产品链上则规划了4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000多亿元。目前已有42户大型企业进入“循环系统”。

  接下来,长寿开始着手园区的环保处理设施建设。如建统一的污水处理厂、热能供气站等。这些投入,到目前已累计达到20多亿元。

  “政府领头先做环保规划,并兴建规划中应由政府出资的环保项目。这看似投入亏本的买卖,却正是我们‘照单点菜’的底气所在。”园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金山自信地表示,设计规划使招商方和投资方都可以“照单点菜”,大大提高了园区的引资效率。园区每上一个项目首先考虑的是:产品能否和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能否和关联产品复合成网,资源能否实现综合利用直到“吃干榨尽”。而企业则考虑,通过这些管道能否实现园区的集中供热、集中排污及企业间原料互供。

  “我们需要通过招商引资壮大财力,但绝不会用子孙后代的幸福来换取不义之财。”据张青介绍,凡是不符合园区规划,或者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园区一概拒之门外,近年来,园区仅放弃的上百亿元的项目就有10余个。

  令人意外的是,园区强硬的环保招商态度,不但没有吓退投资者,反而让更多苦苦寻求循环发展的企业找到了“家”。云天化股份公司过去由于受生产原料甲醇的制约,一直在寻求向外扩张的机会,后来听说长寿化工园区内有香港建滔、日本三菱瓦斯、川维等企业生产的200多万吨甲醇。因此急不可待地把项目选在了长寿,成为园区内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一“环”。而像这样的企业,园区先后接纳了10余家。

  随着这些企业的投产,我们欣喜地看到,“变废为宝”的“神话”在这里成为现实,并且每年创造出近亿元的价值。以红薯为原料生产甲醇的建滔化工总经理兴奋地告诉记者,“长寿化工园区所有企业排放物循环一圈下来,‘废’都变成了‘宝’,减排减到‘零’。企业不但没有增加处理废物的负担,还节省了项目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享受到了税收优惠。”

  加大投入发展循环经济,“包袱”可变财富

  弃则为害,用则为宝。像这样的事例,不仅仅发生在园区内。据重庆市财政局封毅副局长介绍,重庆已成功地实现了从发展循环工业向发展循环产业的转变。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对“废物”的再利用,不仅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起到了积极的社会示范效应。

  像处理磷石膏废渣的涪陵化工公司、处理生活垃圾的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企业,就是随后跟进效仿“吃干榨尽”的。涪陵化工公司不仅挪出了弃渣占据的600亩土地,而且让“废品”每年能产生10820万元的销售收入,年税后利润1691万元,成为公司销售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4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同兴垃圾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不仅每年能够生产出满足4万多户人家的用电量,而且燃烧后的废渣,可以用于高速公路作水稳层材料、制砖,最后的液体则是可以用于浇灌的水……

  而这些可喜变化的背后,都离不开财政的身影。封毅坦言,虽然各地发展循环经济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政府的财政支持都始终贯穿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没有政府采取积极有力的财政措施作为后盾,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据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资料显示,从2006年到2007年11月止,重庆就投入上百亿元的资金,对废水、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回收再利用,部分企业及园区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而于近日发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就更清晰地表达出重庆财政在支持循环经济上的态度:财政将通过税收、贷款、预算支出、财政补贴等手段,加大在产业结构与布局上的调整,在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治理和清洁生产等五个主要方面实施19项重点工程,共计279个项目,总投资将达到382.34亿元。

  “表面上看我们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将减少财政收入,但重庆经济并不会因此而下滑,而且质量还显著提升。”封毅说,今年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年,但1-11月重庆的财政收入与同期比,增幅却在50%以上。这和发展循环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资源和污染是相对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排放出去就是污染;如果加以巧妙利用,常人眼中的废弃污染物也能变成宝贵资源。重庆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初尝甜头,这为后期的宏伟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到2020年,重庆将建立起比较发达的循环经济,建成10个左右生态工业园区,10个左右生态农业示范县,完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以科技为先导、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大见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45%。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生物多样化得到恢复;50%左右的城市逐步实现生态化、园林化。

  与此同时,重庆财政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节能减排将以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的方式,通过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发挥政策“组合拳”的效能。有人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先礼后兵”:节能减排搞不好。不但领导干部没退路,经济发展没出路,就连企业也无生存之路;节能减排搞好了,“甜头”一大堆:财政奖励,贷款优先,税收优惠,不但领导出政绩,而且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后劲实足。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