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十六大以来长沙比较地位实现可喜提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5:21 国家统计局网站

  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持续加速,作为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领头羊的各省会城市更是突飞猛进,省会城市间的比较格局在发展中不断发生变化,凭借不断地推陈出新,长沙在省会城市中的比较地位实现可喜的提升。

  一、地区生产总值(GDP)

  2006年长沙市完成GDP179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GDP总量及增速分别在26个省会城市中排第11位、10位。与2002年相比较,GDP总量超过长春、福州、西安提升3位。2006年人均生产总值为27982元/人,在省会城市中排第10位,与2002年相比较,排位提升4位。

  近年来长沙GDP总量排位提升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对数据的修正,长沙GDP调加幅度比较大(2004年GDP数据调加163亿元),而诸如长春、福州的部分省会城市调减较多;其二是2002—2006年长沙GDP年均增长15.2%,在GDP增速长沙也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GDP总量排位上紧跟长沙的城市有长春、福州和西安,2006年长沙GDP增速分别比福州、西安快2.6、1.8个百分点,总量优势也从2005年的37.8亿元、249.8亿元扩大为133.72亿元、340.64亿元,因此可以这样讲如果不出现大的变故长沙相对于这两个城市的优势已很难动摇。现在所要关注的是长春的增速,如果长春的GDP增速超过长沙并保持一定的优势,长沙就有可能被长春反超,因此保持较快增速是非常必要的。GDP总量排位在长沙之前的石家庄、郑州2006年跨上了2000亿元台阶,长沙与以上两个城市的差距为273.3亿元、210.8亿元,2005年为332.5亿元、130.1亿元,长沙与石家庄的差距缩小,但与郑州的差距迅速扩大。考虑到长沙与石家庄总量差距仍比较大;与郑州总量、增速差距持续扩大,长沙总量排位在短期内继续提升的可能性比较小。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长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GDP总量排位将进入一段稳定期。

  中部六省是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之一,六省会城市也进入了发展加速期。以2006年为例,全国GDP增速超过15%的9个省会城市中部占了3个,分别是合肥的17.5%、郑州的15.7%、南昌的15.2%;长沙、武汉14.8%在全国也属较高水平,只有太原出现较大回调,11.5%的增速水平在全国排最后一位。长沙的GDP总量在中部比较地位很稳定,赶超武汉、郑州成为“中部老大”的难度较大,其它城市赶上长沙可能性也比较小,这种比较格局已经保持多年,且将继续保持下去。现在的问题是长沙的GDP增速能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保持较高水平则有可能使与武汉、郑州差距不至于扩大过快;与南昌、太原、合肥的优势得以加速扩大。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稳定长沙的比较地位,GDP增速必须保持较高水平。

  2006年长沙人均生产总值为27982元/人,在中部六市中排第3,低于武汉、太原的29500元/人、29497元/人,高于郑州、南昌、合肥的27798元/人、26131元/人、23205元/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作为人均指标中部6市之间的差距远没有GDP总量那么大,各城市人口数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增长变化快慢都是决定人均GDP指标的高低的重要因素,如太原人口相对较少(350万元左右,远低于中部人口最多的武汉的875万人,也大大少于长沙的647万人),其指标值较高。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郑州人均生产总值虽略低于长沙,但郑州2007年GDP总量发展势头迅猛,长沙与其总量差距可能将继续扩大,相应的郑州人均生产总值也可能将超过长沙。

  二、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反映效益水平的重要指标。2006年长沙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9%,一般预算收入在省会城市中排第8位,与2002年相比较,排位提升5位。近年来,长沙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002年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2003年排第1位,2004年、2005年均排第2位,2006年长沙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出现回落,排位也相应下降,列12位。

  三、工业经济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长沙发展的瓶颈在工业。为此近年来长沙下大力气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 2006年长沙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8.84亿元,在26个省会城市中排第12位,与2002年相比较,排位提升3位。

  与GDP联系起来看,长沙工业仍显不足。长沙与郑州的比较就是一个例子,2006年长沙一产业、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郑州多46.15亿元、38.84亿元,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增加值比郑州多63.75亿元,但由于二产业中的工业与郑州差距达359.59亿元,从而造成二产业增加值比郑州少295.84亿元,GDP比郑州少210.84亿元。同时,从GDP增速的角度看,由于郑州工业优势明显,其产业结构为二、三、一,长沙是三、二、一结构,两城市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在二产业增速较快的目前,即使长沙与郑州二产业、工业速度相当,长沙GDP增速都将低于郑州。

  目前,全国各省会城市无一不把加快工业进程作为提升整体实力的根本性途径,且发展速度普遍相当惊人,在此环境下,就长沙现有的工业经济基础而言,加快新兴工业化进程是实现长沙工业跨越的重大举措之一,只有实现持续的跨越式发展才能使长沙在省会城市的比较中处于有利地位。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长沙固定资产投资跨上亿元新台阶,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投资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8位,投资增速排13位,与2002年相比较,投资总量排名提升1位。

  从全国的情况看,各省会城市的投资强度依然较大,投资依然是各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投资过千亿的城市中,长沙的投资增幅属于中等水平,增速排位并不高(总量紧跟长沙的西安、郑州、济南投资增速都超过长沙),虽然在总量达到较高水平的同时保持较高增幅难度较大,但根据长沙的产业结构特点,要保持整体经济足够的竞争力,投资引擎拉动作用应继续加强而不能淡化。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6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6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9位、8位,与2002年相比较,总量排名提升5位。

  在中部及周边同类型城市中,长沙消费品市场一直比较红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比武汉少而处于领先地位。

  六、对外经济贸易

  近年来,长沙对外经济贸易稳步发展。2006年长沙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为12.03亿美元,在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与2002年相比较,排位提升6位。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29.30亿美元,在省会城市中排第16位,与2002年相比较排位后退4位。在中部地区排位而言,长沙外商直接投资在武汉(20.01亿美元)之后居第2位,进出口总额在武汉(80.12亿美元)、合肥(48.76亿美元)、太原(41.12亿美元)之后居第4位。

  与对外经济贸易先进城市相比较,长沙仍显不足。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居省会城市前5位的沈阳、广州、杭州、武汉、南京分别达到30.34亿美元、29.23亿美元、22.55亿美元、20.01亿美元、15.1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位居省会城市前5位的广州、杭州、南京、福州、武汉分别达到637.67亿美元、389.11亿美元、315.39亿美元、157.55美元、80.12亿美元,上述数据表明,长沙在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主要指标与先进城市的差距仍然相当大,不足在短期内难以弥补,如何利用中部崛起的重要契机,快速、恰当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是长沙对外经济贸易应该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七、城乡居民收入支出水平

  长沙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在26个省会城市中的排位一直居前。2006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924元,比上年增长12.0%,在省会城市中分别排第7位、第16位,与2002年相比较,可支配收入排位回落2位;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680元,增长10.6%,在省会城市中分别排第5位、第11位。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653元,增长15.2%,在省会城市中分别排第5位、第2位,与2002年相比较,收入提升3位。

  十六大以来,长沙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整体经济实力已经处于全国省会城市的中游偏上水平。在看到成绩与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挑战,在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加以弥补。长沙应立足现有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赶超目标,积极开拓新思路,不断拿出新举措,乘十七大的东风不断加快长沙比较地位提升进程。

  (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