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港金融合作 目标直指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6:04 深圳特区报
深港金融业合作将在全新层次上向纵深推进 目标直指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深港金融合作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在金融业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深港金融业在现已形成的“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互惠互利关系”的基础上,将在全新的层次上向纵深推进,目标直指“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区域。 深港金融业发展互为依存 深港两地山水相连,人员和经贸往来十分频繁,金融合作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1982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率先在深圳投资,拉开了深港两地金融合作的序幕。 “深港金融合作具有必然性”,这是深港金融业人士的一大共识。多年来,深圳市政府以前瞻、开放的态度,吸引、支持香港金融机构进入深圳并提供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使深圳成为国内外资银行特别是港资银行的重要聚集城市之一。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深圳各金融机构,以积极、坦然的心态迎接香港金融机构的进入。多位国内银行的高管人士对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港资银行到深圳安营扎寨,带来了它们的运作模式、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经营理念和创新服务,这对提高深圳银行业经营和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深圳银行业向国际惯例看齐。 对香港金融同业而言,开放的深圳犹如一扇开启的“机会之窗”,为他们提供了分享深圳乃至内地经济高速发展所产生收益的最好桥梁。作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一级城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深圳基本建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业为主体,其他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结构比较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现代金融体系。深圳拥有适合金融机构生根、发芽、生长、壮大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更重要的是,深圳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更是为金融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空间。市政府有关部门人士指出,未来五年,深圳无论是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还是大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光是现代交通路网体系的建设预计就需要投入1600多亿元的资金。有实力的深港金融机构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大展宏图的机会。 与此同时,深圳还可充当香港金融业扩展内地业务的“桥头堡”。当前,内地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成长时期。由于体制和制度上的差异,香港的金融和资本运营与内地广大企业的合作目前尚存在诸多障碍,全面结合一时难以实现。而以深圳作为拓展内地市场的桥梁和跳板,香港制造业和金融企业已经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深圳可以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以及深港金融合作的先发优势,以经济特区“试验田”和“桥头堡”的创新机制,为香港金融机构在深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两地金融业的合作与创新提供支持,为香港金融机构分享内地经济发展的红利提供支持。 不断开发新的合作领域 深港金融业实质性的合作,成就斐然。尤其是CEPA协议签署后,两地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掀起了新高潮,两地在分设机构网点、银行卡清算、票据清算、代理汇划、信贷业务、人民币和港币业务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深化,新的合作领域不断开发。 目前,深圳是国内港资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来自深圳银监局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9月末,包括汇丰、东亚、渣打、恒生等在内的港资银行在深圳设立的营业性机构共34家,其中总行3家、分行13家、支行18家。港资银行在深圳设立的三家法人机构,分别是工银亚洲全资附属的华商银行、中信嘉华银行全资附属的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深圳)和永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自2006年12月我国银行业全面履行WTO开放承诺并采取法人化政策导向以来,已有3家港资银行申请在深圳设立法人总部,其中永亨(中国)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6月1日开业,拟在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深圳)基础上组建的中信嘉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大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在紧张筹备中。此外,渣打银行在深圳设立了“中国及香港区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中国人寿(爱股,行情,资讯)海外子公司已确定将总部迁至深圳,交通银行香港分行已决定将交通银行海外5家分行的后台服务中心放到深圳,香港永旺信用卡服务公司已决定扩大在深圳的业务。 香港金融机构在深港金融合作中受益颇多,最显著的就是港资金融机构在深圳的业务发展良好,人民币业务量和外币业务量在外资同业中都占有较大的份额,赢利稳步增长。一批香港金融机构在深设立后台服务机构后,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提升了竞争力,扩大了领先优势。深圳银监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截至2007年9月末,在深港资银行资产总额为630.41亿元,占全市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45.19%,比去年同期增长33.20%,比年初增长23.24%;存款总额为144.35亿元,占全市外资银行存款总额的32.39%,比去年同期增长45.07%,比年初增长32.91%;贷款总额为424.32亿元,占全市外资银行贷款总额的51.77%,比去年同期增长50.45%,比年初增长30.18%。 与此同时,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业务也在稳步推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公告精神,2006年3月6日起香港居民个人人民币支票业务正式开通;截至今年9月底,港资银行的人民币资产总额达到334.6亿元。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未来随着更多的港资银行在深改制、设立法人银行,他们将成为深圳外资银行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力量。 深港金融合作力争重点突破 多位金融界人士认为,深港金融合作将造就和巩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区域的国际地位,对两地今后的发展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香港作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其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内地经济的持续提升,只有最大限度地依靠内地、服务内地,香港金融业才能更有效地扩大市场,巩固和拓展国际地位。深圳作为香港金融业进入内地市场的必经之路,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和模仿的核心优势所在。 有关专家认为,未来深港金融合作应力争在以下几个领域取得重点突破: 一是深港资本市场的合作。香港拥有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以丰富的金融衍生产品如股指期货、债券等为主,特色鲜明;而深圳多年来致力于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特别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为主。两地如能在资本市场上打通渠道,实现跨境交易、跨境互换、双重挂牌、两地上市、联网交易等,则双方正好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二是促使深港两地资金流动更加畅通无阻,形成“国际资本通过深港进入内地,内地资本通过深港流入国际”的格局,不仅对两地金融业意义巨大,而且将推动整个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三是强化深圳“后台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深港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当前,金融业前、后台业务分离,实行外包服务是国际金融业的一大发展趋势。香港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深圳土地和人员等各种成本相对国际城市较低,而环境、技术、通讯、信息等各种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内地其他城市发达,又毗邻香港,便于人员、物资往来等有利条件,吸引香港金融机构在深圳建立分支机构、后台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和备份中心,使深圳成为香港金融机构的内地业务中心,形成由深圳负责后台服务,而香港主攻附加值高的“前台”服务的“前店后厂”模式,大幅降低香港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全面提升竞争力,强化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金融机构在深港金融合作中受益颇多,最显著的就是港资金融机构在深圳的业务发展良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