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驶上快车道(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3:14  上海金融报

  2 金融一体化“事关成败”

  要理解“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长三角”。

  从地图上看,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狭义的长三角经济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16个沿海和沿江城市(上海、无锡、宁波、舟山、台州、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泰州)。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已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2006年,长三角以占我国国土面积1%的土地,创造了22%的GDP、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

  即将出台的关于长三角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新界定的长三角经济区,将包括上海以及江浙两省全域。

  有专家指出,要想建立“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是打造“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区域合作对于长三角新功能定位的实现,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红忠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区域金融深度合作的战略任务,就是要通过金融深化与创新,建立以市场化、国际化为特征的区域性统一金融大市场,从而为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转型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支持,为区域经济起飞提供持续动力,推动形成具有强大内外辐射力的长三角城市群。

  刘红忠表示,江浙沪两省一市的“十一五”目标相辅相成,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浙江、江苏要实现自主的科技创新。从国际经验看,金融深化与创新对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更重要的一点,以外向型、民营经济为特色的长三角企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后,对于并购融资以及规避参与全球化风险的金融需求非常强烈。以上海A股市场为例,在国有大型企业逐步完成上市后,江浙的民营、外资或合资企业将成为主要的上市群体,这些企业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的需求非常强烈。以温州为例,因为缺乏规范化的市场平台,这些年,一些“流寇”式游资和地下钱庄仍然存在,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和金融风险。

  有关专家指出,现在上海已明确国际金融中心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而今后五年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这意味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功与否决定着上海的前途命运。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显然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息息相关。

  3 中央统筹,打破壁垒

  从理论上说,上海、江苏、浙江共同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应该能够成为三方合作的共同选项。但实际上,在长三角的区域合作中,金融市场的合作明显滞后,已经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短板”。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研究员朱德林颇有感慨。朱德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他曾在几年前带领一个团队,专门研究长三角金融一体化问题,但最后却不了了之。他指出,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推进缓慢,主要的症结在于目前国内金融系统壁垒严重,以及管理体制性的金融抑制。

  具体地说,长三角区域金融壁垒的突出表现是三地企业跨区域融资极其困难。江浙两地的企业家把总部落户上海后,本以为上海是国内金融中心,应该能有更多的融资选择,但事实上遭遇的制约因素却很多,最终不得不回到原来的省市融资。

  朱德林认为,解决长三角区域的金融壁垒只有靠中央统筹安排、统筹规划。比如可成立央行长三角分行,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梳理以前的金融政策,把同城的金融边界从单个行政区划扩展到长三角城市群。

  刘红忠则更加细化、完整地提出了一揽子建议。首先,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框架下,构建长三角区域性协调的制度平台。他建议在中央层面,设立类似振兴东北办公室、开发西部办公室的长三角区域优化开发功能区办公室;推进金融和经济一体化的立法授权,建议全国人大财经委在浦东新区设专门机构,进行区域金融一体化立法;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框架,设长三角协调委员会,两省一市共同编制区域金融发展规划,制订税收分成转移支付协议等。

  其次,政府改革措施要注重体现风险和收益分享机制。江浙沪两省一市应就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一体化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落实上更多体现三方利益的“交集”。如上海目前推动的金融控股集团是否可以考虑把浙江和江苏的金融资源纳入进去,扩大各方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的利益汇合点;国务院刚刚批准的“上海金融产业基金”和江苏“中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应争取国务院同意,覆盖整个长三角的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共同设立金融与产业联动发展研发基金,对金融产品研发、金融国际论坛和会展以及金融人才培养等进行资助和补贴;以参股形式共同建设OTC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

  再次,建立区域金融市场的后台服务标准化体系。统一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的构成、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扩展都依赖于流动性以及市场效率,这种效率取决于后台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如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的征信管理体系,统一评级标准,个人、企业的信用评级报告,可以在两省一市的银行信贷、招聘及政府采购中统一使用;银行、证券等机构开设分支机构按照同城标准管理;债券市场、票据市场、产权市场、租赁市场的交易规则和法律标准的区域一体化等。

  最后,加快区域化的全新监管合作试点。现代金融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构建以风险管理为特征的监管体系试点,可分两阶段推进:一是建立跨区域的制度化的监管协调机制;二是组建区域化、功能互联统一的长三角金融监管局。

  目前,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已实现了新突破。

  就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国际研讨会”召开前一天,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在沪共同签署了《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

  签署协议的各方表示,将逐步完善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推进机制,并就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融合与创新、资金跨地区流动、金融机构发展合作、外汇管理改革创新、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创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建立金融风险的共同预警和防范机制、加大金融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具体措施。

  有专家指出,该协议正式开启了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大门,也标志着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工作的正式启动。今后,长三角地区市民跨市购房需要贷款时,就可对比上海、南京或杭州的银行,根据它们不同的服务和利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银行贷款。同样的,企业贷款的选择范围也将放大到长三角地区。届时,长三角地区的市民或企业享受“同城待遇”,将不再是梦想。

  4 “一体化”举措密集出台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表示,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有望出台关于长三角发展的两大纲领性文件:《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性意见》(简称《意见》)和《长三角区域规划》。有消息人士透露,《意见》将进一步划定长三角地区界限,预计将定位在江浙沪两省一市。界定清晰后,相关互动措施也会陆续出台。显然,以上海为龙头、长江为轴线、江浙沿海为两翼、两省全域为依托的“T”字型开发空间布局的形成,将更加有力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发展。

  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仅需要地区金融协调发展,也需要推进交通一体化、人才一体化、统一大市场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以及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交通一体化方面,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任建华在研讨会上表示,在2010年前,长三角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6100公里将全部建成。

  据任建华介绍,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长三角地区国家高速公路包括11条主线、1个地区环线和4个城市环线,共6100公里,占全国的7%。到2020年,长三角将建成与其他运输方式充分衔接的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对外形成辐射华北、西北、长江沿线、西南、华南五大通道,内部形成四条横向通道、三条纵向通道及两条放射通道。任建华透露,为实现上述目标,交通部将消除高速公路断头路段,全面启动地方高速公路建设,增强与周边区域交通联系。

  相关人士还透露,沪苏两地关于“京沪高铁”的相关事宜正在协调;上海至杭州磁悬浮轨道交通工程方案报告将加快进程,相关报告力争明年2月前完成。

  世博会方面,上海世博局国内参展部部长周贤行告诉记者,当前,长三角旅游领域的资源集成已全面启动。上海世博会旅游推广工作站已经成立,长三角所有景区的旅游观光标识已经统一,景点间的相互认证也已全面展开。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打造长三角世博之旅,实现长三角主要旅游景点与世博会的票务共享,共同分享世博会游客住宿接待和餐饮服务的“蛋糕”。同时,还将设立世博之旅游客集散与换乘中心,推进长三角交通卡、电信卡、医保卡的一卡通工程。据他透露,长三角16市交通卡2009年前实现无障碍互通。

  据了解,世博会将生成3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并会引发150亿-300亿美元的延伸投资;半年展会期将吸引7000万参观人次,由此带来的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其中将有35%左右的参观者会选择在长三角地区游览,等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全体居民每天移动一次。世博经济将惠及整个长三角。

  另据记者了解,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江苏与上海将兴建从江苏苏州入口,通过虹桥交通枢纽直达世博园区的城市轻轨。投资意向书将于明年初签署,投资额由江苏方与上海方各承担78%和22%。

  在人才一体化进程方面,也有好消息传来。据悉,长三角师资招聘会将每年在上海举办一次,且长三角师资流动门槛将降低,相关政策也将不日出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