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贵州旅游商品正在开发的金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10:36 贵州都市报

  出门旅游,看景休闲之余,总要往行李箱装点当地的土特产,或送与亲朋好友分享,或自己留作纪念。作为旅游业最直接的衍生物——旅游商品,正在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统计表明,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40%左右;我国一直在20%徘徊,而香港地区,这个比例高达70%;贵州“十五”以前,只占10%左右,2006年全省国内旅游总收入377亿元,旅游商品收入50多亿元,占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贵州茅台享誉世界,天麻杜仲竹荪堪称“贵州三宝”,安顺蜡染、玉屏箫笛、大方漆器、民族刺绣,名扬四方。这些,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世代心口相传的歌舞艺术、刺绣银饰技术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就会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新天地;千家万户成为旅游商品的工厂,旅游产品的生产加工就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可以说,贵州旅游商品是一座金矿。把旅游商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正在成为我省激活旅游商品市场,推动贵州旅游业发展、文化传承、农民致富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实践。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挖掘这个“金矿”,改变贵州旅游商品“短腿”局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象

  难觅贵州特色

  “贵州的风景确实美,但纪念品缺乏‘贵州味’。”到贵州旅游的外地游客多半有这样的遗憾。确实,贵州旅游景点本土的旅游商品大都做工粗糙,包装简单,不能“勾”起游客购买的欲望。

  贵州蜡染在国内知名度颇高,在我省的许多景区,贵州蜡染图案却换成了西双版纳风光、西安的城楼、傣族的少女……不仅让外地人觉得不解,本地人也哭笑不得。贵州的旅游商品在开发中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我们的刺绣、蜡染等工艺在开发的同时遭遇现代图案与传统图案的颠覆,已经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

  发展

  开发意识正在觉醒

  目前,贵州旅游企业和民间艺人的创作、生产激情已被激活,发展贵州特色旅游商品积极性高涨,旅游商品产业发展逐渐融入全省旅游业发展大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发展旅游商品产业已成为深得人心的“富民工程”,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旅游商品产业开发建设格局:党政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政府的有力推动,调动了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民间艺人的创造性,我省一批濒临失传的极具价值的民间工艺得到抢救性开发保护,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传承。

  在我省黔南三都水族地区,当地民间有制作布老虎的风俗。由于年久失传,布老虎面临“灭绝”的境地。3年前,贵州财经学院毕业的宋珍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精巧可爱的布老虎,萌生了开办一家专门制作布老虎的工厂的念头。她来到布老虎的“家乡”,找到了当地精于制作布老虎的何婆婆。93岁高龄的老人被她的诚心感动,为其亲手绣制一只布老虎。何婆婆数天精心刺绣、缝制,一只栩栩如生的布老虎诞生了。老人不久去世,这只布老虎成为绝版,成为宋珍平加工制作水族布老虎的惟一范本。她租下当地刺绣厂的部分车间,和当地100个心灵手巧的刺绣女加工制作布老虎。今年11月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2007年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活动颁奖仪式在杭州举行,宋珍平的水族‘祥云神虎’成为刺绣类中国惟一获奖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卡贝丝女士颁奖授牌后评价说:“这是高水平的工艺,能作为中国的一个精致高贵的吉祥物礼品赠送国际友人,推广中国的虎文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韩美林也赞叹地说:“这是我看到的最为精美的布老虎!”

  民间艺人崭露头角

  充分利用我省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开发的旅游商品,使一批民间艺人崭露头角,使一批民间工艺品脱颖而出,民族银饰、苗绣、蜡染、木雕、贴画、剪纸等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农村群众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踊跃投身其中,许多民间艺人身价得到了提升。在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刺绣公司采取“公司(市场订单)+农户(专业村、专业户)+指导培训”的运作模式建设刺绣专业示范村,2000多名农村妇女通过培训后,年均纯收入可达五六千元。千百年来自产自用的刺绣品成为商品后,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增强农民致富的能力。

  问题

  软、小、散、乱

  今年10月下旬,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办公室组织16位专家学者分三组到全省九个市(州、地),对我省旅游商品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专家调研后认为,我省旅游商品和旅游商品市场目前还处于软、小、散、乱的初级阶段。

  软:企业后续发展能力不足。我省大多数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发展起步晚,资金短缺,缺乏大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带动和支撑,商品设计、制作水平不高,企业发展缓慢。

  小: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屈指可数,作坊式、家族式企业多,不少企业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缺乏主导产品,商品档次低,产品附加值低。获“贵州名创”称号的三都水族马尾绣,至今生产处于初级阶段,全县无一家专业生产马尾绣的厂家或作坊,仅有两家小型马尾绣专营店,两家小型马尾绣兼营店,主要销售市场仍在农村集市。

  散:省内许多地方,旅游商品开发、生产、经营的发展规划、宏观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旅游商品生产缺乏政府扶持和指导,大部分旅游商品生产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建立为旅游商品生产服务的科研与开发机构,也没有健全、完善的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旅游商品专门交易场所和旅游产品集散地。

  乱:旅游商品市场价格较为混乱,一些传统工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仿冒比较严重。

  对策

  培育市场

  专家在安顺、六盘水、黔西南调研时发现,尽管三地旅游商品种类比较多,但产品档次普遍不高,对旅游者缺乏足够吸引力,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比较小。安顺市旅游商品销售收入约占旅游业总收入的10%,六盘水市、黔西南自治州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则更低。这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约占40%至60%的情况相比,甚至与海南、云南等旅游业发展得比较好的省份相比,都有着巨大差距。

  目前,全省仅有遵义刚刚投入使用的红军街、安顺综合旅游商品市场、黄果树景区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是专门的旅游产品交易市场,旅游商品市场建设滞后。市场信息反馈,有的旅游商品体积过大、笨重,如根雕、石雕,不便旅游者携带,有的旅游商品包装简陋,不能满足游客的多种消费层次需求。

  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加紧编制,省旅游商品小企业创业基地、旅游商品研发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也于最近成立。贵阳市南明区目前正着手选址建设旅游商品小企业创业基地,并将筹建旅游商品大型卖场。

  留住人才

  在一些企业,厂长身兼设计师、采购员、推销员、驾驶员等多个职务于一身。大方某漆厂仅有两名员工,一个是厂长,另一个是门卫,厂长负责接订单、组织货源、发货等所有事务。企业普遍反映说,现在企业规模小,引进人才成本过高。

  贵阳“黔萃珩”副总经理马卫东说,在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熟练工人“跳槽”流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几年不断有能工巧匠被外地企业高薪挖走,流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福建等地,流失出去的多是银饰、雕刻、刺绣、手工蜡染等能工巧匠。

  旅游产品企业要提高研发能力,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创新能力,就需要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我省尝试用“以赛代训”的方式,挖掘民间能工巧匠,同时把全省所有手工艺人登记造册,让能工巧匠成为“二传手”,带出一大批具有制作旅游商品技能的农民,壮大贵州“民匠”队伍。

  作者: 本报记者 干江东 金艾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