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走进北京廉租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10:02 中国经济周刊

  强化“保障功能”,重视廉租房建设,无疑是今年政府房地产调控的重点之一。

  8月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出台,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实施“时间表”得以明确: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对符合规定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保家庭以外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到2010年底,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扩大到全国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8月24日至25日,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与之相应,各部门关于住房保障的配套措施迅速而密集地出台。

  10月19日,财政部公布《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实施办法》。

  11月14日,《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对外发布。

  12月1日,建设部、发改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转向加大力度落实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保障对象从“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变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用于”、“不得低于”、“优先安排”、“单独列出”等毫不含糊的字眼在保障资金和建设用地等相关规定中出现......

  但政府在加大廉租房投资建设力度的同时,对于廉租房的分配,以及包括续租、转让等在内的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近日,《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记者走访了北京目前唯一一个投入使用的廉租房小区,通过与廉租房住户面对面的交流和采访,透过他们的不解、抱怨,甚至质疑,了解到目前廉租房分配机制、管理机构和方式,以及物业管理等诸多环节,都亟待强化和完善。就像一些廉租户所说:“希望政府把好事做到底”。

  走进北京廉租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繁易/北京摄影报道

  在北京二环路广渠门桥西北角有个闹市中略显安静的小区,名字叫京城仁合,这里有一栋东西走向、外表简约朴素的U型建筑,就是北京市目前唯一投入使用的廉租房。

  京城仁合小区并非完全的廉租小区,整个小区分为廉租房区和商品房区两部分,小区南侧的U型塔楼为廉租房,北面的两栋L型塔楼为商品房,三栋淡灰色和砖红色相间的建筑围成两个四合院,带着明显的老北京的建筑气息。

  据了解,京城仁合小区又名“广渠门北里廉租房项目”,该项目作为“2002、2003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为市民办60件实事”之一,2002年1月开始项目筹备,10月开工建设,建筑面积3.3万平米,2003年廉租房结构封顶,2004年2月10日正式入住。目前共有廉租房400套,其中,使用面积为30.4至51.1平米的无障碍居室26套,30.4至51.1平米的一居室109套,46.3至58.1平米的二居室180套,57.2至61.8平米的三居室85套。

  “广渠门北里廉租房项目”主要针对为国家做出过贡献或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有住房困难的家庭,按每月每平米2.4元收取租金(含物业费)。一期面向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的优抚家庭,即伤残军人及军烈属家庭;二期开始面向市级以上的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的老劳模。两类家庭的申请标准为人均住房面积低于7.5平米,租住人员包括承租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为了解廉租房住户的生活状况和廉租房的使用情况,2007年11月,《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记者多次走进京城仁合小区。

  分配的尴尬

  刘大妈居住的廉租房是一套50平米的一居室,80岁的老伴王大爷,1948年参加革命,在淮海战役中因伤致残,这套廉租房是政府作为对有住房困难的伤残军人、军烈属优抚对象分配的。

  不大的房间里最显眼的家具就是床。请记者进门时刘大妈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房子太小了,实在不好意思。”据刘大妈讲,申请廉租房的时候,他们家本来申请的是两居室,这样可以住保姆,因为现在有规定,保姆必须拥有独立的房间,但是摇号时摇中的却是一居室。现在老人很为难,“我老伴儿行动不方便,我也是70多岁的人了,只能让我女儿来照顾老伴,实在没有办法住就只能在客厅里搭个床”。

  记者了解到,在京城仁合廉租房区类似刘大妈家的情况相当普遍,第一批入住的租户中大多数是高龄的老人,并且多数行动不便,在小区南院儿坐轮椅拄拐杖的老人是最常见的人群。小区居民开玩笑说,这里是“老弱病残小区”,像一个养老院。这些老人基本上都需要找保姆照顾,但从目前的住房分配来看,不少家庭存在着面积不够用的问题。

  对于2004年的摇号分房,记者走访的住户都表示并不清楚分配的流程和细节,只是被通知到时间看电视公布的摇号结果,“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就分完了,有要一居的分了个两居,有要两居的分了一居,还有的一家两口人分了个三居。”

  据租户介绍,在两批廉租房承租完毕后,廉租小区中依然有40余套住房至今无人使用,空置率在10%左右。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京城仁合小区物业公司的石久霞主任,石主任表示,小区廉租房总数虽然400套,但目前还只入住了345套,不过那些空置的廉租房未来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分配,“这是毫无疑问的。”

  廉租房里的“钉子户”

  “我们这儿还有撬开门住进去的人呢。”通过租户的介绍,记者采访到了被人认为是“撬门入住”的赵大爷。

  71岁的赵大爷身体消瘦,布满皱纹的脸上透着忧虑。赵大爷家有5口人,房子的承租人是她老伴,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一家人目前住的是一套三居室。按规定,赵大爷三个子女已经成年,不能住在廉租房内。

  说到这套房子的由来,老人显得很谨慎,反复强调是“捡来的钥匙捅开的,就这么住进来了”。期间,老人显得有些激动:“我们家一共5口人,谁也离不开谁!老大40多了,是个聋哑人,还有癫痫;大女儿精神不太好,有比较重的抑郁症;二女儿打工的时候摔了一下,现在脚踝关节坏死,不能干什么重活了;老伴儿有心脏病,腿脚还不利索。”

  “原来分给我们的是一套一居室,5口人实在是住不下,我只能两边跑。这边儿毕竟是楼房,冬天暖和老伴不遭罪,但是两个孩子精神都有问题,住在前门的老房子我也不放心。”

  关于住房的问题,3年来老人一直向有关方面反映,但多数没有回音。

  “就这样两边跑了两年多,去年前门的老房子拆迁了,孩子们也没有地方住了,只能搬过来,我去找区房管局,他们说要不给我货币补贴,一个月300块钱,让我自己出去找房子,可我上哪去找啊!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人家房东刚要租给我,可是看我们家有精神病人,说什么也不租了。我是真没有办法了。”

  后来,赵大爷“捡了一把钥匙,捅开了这套三居室”,一家五口人住了进来。

  “刚住进来时,房管部门说这样不合规定,要我们搬出去。最近他们说:‘你先住着吧,我们现在忙死了,全是建设的事儿,没时间处理你们。’”

  据赵大爷介绍,房管部门所说的“你们”,是指小区内包括赵大爷在内3家用各种理由“误入大房子”的租户;“建设”,是指建设廉租房。

  记者随后走访了其他两家“误入大房子”的租户。当被问到“为什么只有你们这样做,而别人没有效仿”时,他们回答说:“我们的理由确实是真实充足的,别人想但是他们事实不够。”

  即便是目前房管部门“没有时间处理他们”,但赵大爷心里还是不踏实,经常去找房管部门理论,“我就想有个说法,我不想多吃多占政府的,我现在这么住着心里不踏实啊”。

  续租和转租也是个事

  朱大妈今年72岁,是1959年的北京市劳模,作为廉租房的第二批优抚对象搬进现在的两室一厅已经3年多了。朱大妈一家4口人,老伴瘫痪,儿子和儿媳失业在家吃低保。

  朱大妈心里也不踏实,因为“有些事情不太明白”。“比方说续租吧,按说是一年一签合同,可我们就第一年签了一次,现在也没有人再来给我们续签。我们就是住着不踏实,怕哪天再让我们搬出去。”

  据记者统计,在走访的租户中,三年只签过一次合同的并不是个别现象。

  而在京城仁合的物业公司,记者得到回答却完全不同。据物业公司介绍,小区内的廉租住户每年续租手续由物业部门统一办理,其负责人多次肯定地答复说:“100%的租户每年都办理续租手续。”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相关管理部门对廉租住户的家庭情况的掌握和入住后的管理并不是十分清晰。有住户反映小区中有将廉租房转租的现象,并且有半公开的价格,一间房间每月800元,甚至有住户在承租人死亡后并未及时退房而是将房子转租他人。

  一位租户说:“这些问题肯定是真实的,我觉得住政府的廉租房,咱们不能再弄歪门邪道的事儿,这个社会应该有正气,要不咱这廉租户更让人瞧不起,人穷但不能志短!”

  京城仁合小区物业公司的回答依然斩钉截铁:“我们很了解租户的情况,转租的情况不存在。”

  据京城仁合小区居委会介绍,为了管理好小区的廉租房住户,北京市廉租住房管理中心(下称“廉租中心”)特派一名工作人员长期在该小区进行监管。记者两次来到社区二楼廉租中心的工作人员办公室,门都锁着。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廉租中心的这名工作人员“平时有一些时间会在北京市建委办公”。

  当记者与北京市建委联系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廉租房的相关问题应该去问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廉租房出现转租的情况应该不存在。”

  黄金地段的烦恼

  作为北京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廉租房小区,位于西南二环广渠门桥旁的京城仁合小区绝对是座拥黄金地段的廉租房。

  2002年“广渠门北里廉租房项目”开工建设前,北京市一家媒体在报道中说:“据介绍,该廉租房建设项目位于崇文区广渠门立交桥西北角,东起护城河,西临铁路线,南临金桥国际公寓,北至东便门立交桥,是市委、市政府的又一项‘德政工程’。同时,由于它位于北京站东侧又是‘进京第一印象工程’,对这一地区危旧房改造和美化首都环境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京城仁合小区的廉租住户们来说,他们并没有感觉到黄金地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少积极的改变,更多的是对周边消费过高和出行相对不便的抱怨。

  张大爷和老伴生活在一起,平时生活都是老伴照顾。小区附近过去有一个菜市场,老伴经常步行去买菜。但后来菜市场被拆掉,老伴只能选择相对比较近的超市新世纪华联和乐家,骑车来回需要40分钟,如果遇到刮风下雨天,骑车出行就非常不便。“现在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最近觉得身体也不如以前,骑车常常感觉头晕。”张大爷告诉记者:“这里的生活环境就像在一座岛上,买菜、理发、送小孩上学都不方便,听说政府也想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很多商家因为这里消费低不愿意过来。”

  因为怕相关部门知道自己反映问题而影响租住,在接受采访时,许多租户都非常谨慎,经常把记者拉到家里或者僻静的角落说话。“我们总共就这么两三百户,一说人家就知道是谁说的了。廉租房是政府做的一件好事儿,我们提建议不是批评政府,只是希望政府能好事儿做到底,做到十全十美。”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关人士则对廉租户的想法不以为然:“这是福利性住房,有的住就行了,他们还讲什么大小?”

  (中标题)廉租房管理跟不上建造步伐?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 梁燕军/北京报道

  据北京市2005年的调查统计,全市低保家庭约为3.83万户,目前已有5831户申请了住房租赁补贴,尚有约3.25万户没有申请。政府有关部门正对2006年以来新增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5平方米的低保家庭进行登记核实,以将其纳入本市住房保障范围。

  大规模建设快速启动

  2007年是北京市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快速建设的一年。

  2月中旬,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正式成立,该办公室隶属北京市建委管理,主要负责北京市对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的开发管理工作。

  9月29日,《北京市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出台。办法规定,廉租实物住房采取新建和收购方式筹集。其中,新建廉租住房主要在普通商品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项目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建,由政府回购,不足部分可采取集中建设方式。实物住房主要配租给符合相关条件的、家庭成员中有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人、严重残疾人员、患有大病人员的家庭和承租危房及面临拆迁的家庭。

  同日,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主任张家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在开工200万平方米经适房和30万平方米廉租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4万平方米的廉租房。而未来3年还将再建经适房1000万平方米,廉租房100万平方米,约可提供16万至17万套房子。老百姓可以放心,保障性住房的房源有保证。

  据北京市建委新闻发言人张农科透露,除了配建房屋之外,各区县政府还可根据市建委审定的廉租实物住房房源收购计划,收购一批户型和价格适合的房屋用于实物配租。由区县政府委托相关单位按市场价承租房屋,再以廉租住房租金标准出租给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金差价由市和区县财政按照8:2的比例负担。

  据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为做好2007年底以前,符合规定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应保尽保”工作,由各区(县)政府全面负责本区(县)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的摸底调查,并制订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年底前将完成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的保障工作。

  分配标准进一步细化

  经过今年5月在宣武区陶然亭街道进行的住房保障试点后,11月5日,北京市建委、市统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对2007年北京市城八区城市居民申请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相关准入标准做出明确的细化规定。该规定将每户人数分为1人到5人,分别制定相应的收入、资产、住房等标准。今后,该标准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12月12日,北京市公布《北京市城市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配租管理办法》,对廉租房相关准入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如住房分配将考虑家庭代际、性别、年龄结构等因素,如两人的同性单亲家庭配租一居,而两人的异性单亲家庭,子女年满10周岁的,可配租两居室或两间平房。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管”

  随着廉租房建设数量的激增,未来廉租房大规模投入使用后的管理问题将显得更为重要。

  在北京市唯一投入使用的京城仁合廉租房区,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廉租户对廉租房管理的质疑和抱怨:廉租住户的家庭信息是否得到即时的跟踪管理?廉租房的使用率是否得到最大化?转租、续租问题怎么解决?小区周围的基础配套设施如何解决?

  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关于廉租房管理方面的问题,目前我们也没有办法回答,因为这方面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出台,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管,这个问题牵涉到很多部门,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我们和相关机构正在积极地讨论,共同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曲卫东教授表示:“廉租房租住需要一个持续的审核管理机制,要根据家庭的有效支配收入来分配,如果租住的住户家庭收入已经发生改变,那么就应该在审核后重新评定他是否具有租住廉租房的资格。如果这项制度建立不起来,廉租房放量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廉租房进行开发维护配套设施方面的日常管理,曲卫东建议,政府可以组建针对廉租房管理的物业公司,而不是交由市场化的物业公司来进行管理。“为了达到资源的有效分配,政府可以组织廉租房小区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参与到小区的物业管理当中,一方面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还能给部分廉租户提供就业岗位。”

  京城仁合小区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政府委托我们对小区廉租房住户进行物业服务,每个月支付给我们的物业管理费为1.2元/平米。”据中国

房地产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物业公司要维持收支的持平,成本最少在1.1-1.2元/平米。他认为,几乎没有盈利是阻碍市场化的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廉租房社区管理的主要原因。

    相关报道:

    探访北京廉租户:分配续租等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北京廉租房配租依据家庭成员性别

    北京廉租住房每月最高补贴1500元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