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成保险公司争夺重镇 避同质化大打特色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1日 05:03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张 云 上海报道

  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金融中心,一直备受中外保险企业青睐。年关将近,上海保险市场又增添了诸多竞争者。

  11月16日,国内首家全部由民营资本出资的正德人寿上海分公司高调开业,进驻外滩2号大厦。11月26日,拥有庞大医疗股东背景的国华人寿落户上海。事隔一日,中国人寿财险上海分公司亮相申城。而就在10月份,美国联邦保险上海分公司获得保监会的批复改建为独资子公司;美亚财产保险上海分公司改制成立;中国人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开业;日本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正式挂牌。

  缘何青睐上海

  据记者观察,短短两个月,上海就增加了6家保险公司。上海保监局的网站上也不得不及时更新统计数字,截至11月29日,上海市场上已经有保险公司87家。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主要源于上海的金融城市魅力,上海目前正在加紧步伐建设现代金融城市,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必将吸引更多的机构落户上海。

  但是据记者了解,相比于北京、天津、深圳、重庆等城市大力推广的优惠政策上海并不占优势,仅是浦东出台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财政扶持政策。但是尽管如此,中外险企依旧青睐上海,甚至大部分把总部建立在了上海。

  源于上海又回归上海的友邦保险对此也感同身受。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副总裁及业务发展总监涂开元对《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这主要源于上海在文化教育、经济环境、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上海是开放最早的地方,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人才集中,富于创造思维;而经济持续发展,让人民的收入水平稳定增长,保险意识也会逐渐增强;上海便利的交通可通畅南北,直达腹地。

  另外上海活跃的证券市场、发达的进出口贸易都使上海富有磁铁效应吸引保险公司掘金上海市场。

  比较亚洲其他市场,虽然上海只有两千多万人口,却有将近90家保险公司,远远高于其他同等发达城市。像台湾有2300多万人口,却只有四五十家保险公司。但是上海人均保险数量却远远低于其他同等城市。这不仅说明上海的保险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也说明大型的金融机构都把上海看做了一个品牌基地,是谋求全国市场的高弹力跳板。

  据保监局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1至10月上海市保费收入累计393.33亿元,同比增加56.49亿元,增幅为16.77%。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04.71亿元,同比增加17.20亿元,增幅为19.66%。寿险公司保费收入288.62亿元,同比增加39.29亿元,增幅为15.75%。

  同质化下的生存之术

  纵观上海市场,能独树一帜的保险公司并不多,大多数公司产品大同小异,就连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也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虽然中国人寿在市场份额上领先,但是也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险种,人寿有的其他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有。

  而另一个市场现状是,上海作为一个被深耕的市场,无论是产险还是寿险,均被人保财险、人寿、平安、太保凭借庞大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号召力以绝对多数纳入囊中,而且,留下数额有限的市场份额又有几十家中外险企虎视眈眈。面对上海这个市场,它们这些新兵蛋怎样才能实现突击是个难题。几家新开业的保险公司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业仪式上最多的也都在强调自己在产品设计、渠道开拓上的创新策略。

  拥有庞大医疗股东背景的国华人寿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利用股东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客户资源和经验,谋划建立一种新型的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合作关系,强化保险公司作为健康产品的大买家地位,增强与医疗机构的谈判能力,为客户降低医疗成本,大力发展健康险业务。

  初涉财险的人寿财险上海分公司倚仗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已经成熟的销售网络将走交叉销售的经营模式。

  国内首家全部由民营资本出资的正德人寿也声称自己将建立差异化经营策略。

  而老牌的保险公司虽然暂且不会受到新生力量的影响,也在与拥有同等竞争力的对手暗中较劲。

  平安财产保险上海分公司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平安对上海市场潜力非常看好,预计上海财产险市场未来将保持15%—18%的增长。

  但是市场上财产险公司的产品同质性更加严重,平安将会加大新产品的创新力度,主要集中在责任险和信用保险等高端产品方面,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减少新公司在传统产品方面的冲击,同时,也能提高新产品的进入门槛。

  新华、泰康等老牌寿险公司则更多的在服务上大打温情牌,除了每年一次的客户服务节,年关派发红利,泰康近日又将颁发大学生助学金、赠送客户理赔手册的工作做到细处。

  但是从总体来看实现差异化经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的竞争基本停留以费率竞争、手续费竞争为形式的价格竞争。许多保险公司仍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市场营销、机构扩张、保费规模的扩大等方面,而这必然导致的就是产品看起来眼花缭乱,实际上大同小异。

  复旦大学保险学教授徐文虎也为此呼吁,保险产品创新是保险市场转型的必然,保险产品创新要从基础风险入手,缺少这个环节,大家就会为省钱省事互相抄袭,短期看赚了便宜,从长远看,如同缺少地基的大楼,岌岌可危。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