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10月上海CPI同比上涨2.7%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 13:05 上海青年报

  今年以来,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出现明显上升,1-10月份,CPI同比上涨2.7%,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原因。昨天,在市政协年末委员视察中,市发改委有关领导通报了今年以来本市价格总水平的运行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稳定物价的相关措施。本报记者王婧

  【情况】

  剔除食品,核心物价指数同比持平

  市发改委昨向市政协公布了一组数据:今年1-10月份,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而食品类价格涨势增强是推动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1-10月,食品类价格上涨8.3%。如剔除食品因素,则本市核心物价指数同比持平。

  今年1-10月份,本市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8%,食用油价格同比上涨24%,鸡蛋价格同比上涨27%,蔬菜价格同比上涨13%,水产品价格上涨0.9%。

  目前,本市猪肉(后腿精瘦肉)零售价格为每500克14.3元,比月初上涨1.6%,但比去年同期上涨50%左右。鲁花牌桶装(5L)花生油平均零售价格为每桶107.9元,比上月上涨1%,比4月份上涨4.5%。鸡蛋10月以来价格出现小幅回落,目前平均每500克零售价格为3.75元,比上月继续下降4.3%,但比去年同期上涨14.4%。

  【分析】

  CPI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今年1-10月的CPI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市发改委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近年来已经形成的大市场、大流通市场体系基础比较完善,市政府应对价格波动的工作措施及时有效,政府部门多方组织货源、充实地方猪肉储备、开辟兄弟省市进沪生猪运输车辆的“绿色通道”等措施都切实保障了副食品市场供应;二是沪绝对价格水平仍普遍高于其他大城市,相对涨幅较低;三是食品类权数较小,对总指数的影响相对较低。

  【原因】

  80%食品外地调入带动涨价

  “肉价和菜价确实比去年涨了不少。”昨天上午,市政协委员一行分别来到万胜标准化菜场和江桥批发市场视察,不约而同地表露了该点感受。

  市发改委表示,副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二是国内成本增加推动;三是去年生猪的价格过低和蓝耳病疫情的双重影响,生猪供应减少,直接导致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四是本市近80%的主副食品从外省市调入,价格受国内外和周边市场供求变动的影响很大。

  目前本市最大的副食品批发市场(江桥批发市场)的负责人承认了副食品价格上涨的这一事实,并表示外地菜价的上涨是推动菜价上涨的最直接原因,该负责人表示,江桥市场今年的蔬菜批发量占全上海的70%,而其中98%来自全国各地,只有2%为上海当地地菜。其分析,外地菜价上涨,主要受了今年台风、去年菜价低迷导致外地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以及油价上涨的影响,“在江桥,冬瓜的批发价从去年的0.7-0.9元/kg上涨到今年的1.3-1.7元/kg,花菜的价格也从去年的0.5-0.6元/kg涨到今年的1.7-1.8元/kg。”该负责人表示,外地菜价格同比普遍上涨了50%-60%。

  【措施】

  努力保持适度的生猪自给率

  “本市的副食品价格在近期仍有上升趋势。”市经委负责人昨在市政协的视察中如是表示,而市发改委负责人也表示,元旦和春节期间,本市副食品价格将随行就市,可能会随供求关系波动稍有上涨。

  市发改委透露,上海将确保节日市场供应,在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增加副食品供应总量。近日,市有关部门已经召开专题会议,对确保食用油等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国有骨干企业增加生产、加大采购、组织好配送和供应,要求尽量让利于民,不带头涨价。

  上海还将努力保持适度的生猪自给率,从今年起,规划建设400家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其中生猪养殖场159家,郊区保持必要的生猪养殖规模,每年出栏生猪250万-270万头,占全年消费总量25%以上。

  鉴于沪上食品多从外省市调入的缘故,沪将组织全市40多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28个兄弟省区市的上千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搞好对接,进一步深化与东北粮食基地的产销合作,保障生猪货源供应基本稳定。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