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唐山:绘就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20:08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朱冰尧 张万武 严娟娟 李金玲报道

  “昔日的冷冬不再有,今日的暖冬暖人心,一号工程得民意,感谢人民的好书记。”

  11月16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唐山市路南区采访时,老艺人贾幼然和老伴赵秀兰敞开喉咙,为记者表演起了自编自演的乐亭大鼓《执政为民暖人心》。歌词中所提到的“一号工程”就是唐山东南部路南区集中供暖的“民心工程”,唐山地震后建设的4902户人家在20多年后的今年冬天终于全部供上了暖气。

  “这仅仅是唐山市委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构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一个缩影。”随行的唐山市委工作人员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自2006年夏天胡锦涛总书记在唐山视察时提出要把曹妃甸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后,唐山市把科学发展作为新唐山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新路,推动了城市加速转型、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思想变革做基础

  一场声势浩大的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首先拉开了唐山市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大幕。

  从今年4月份开始,唐山市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集中开展了一次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这项活动是唐山市自主组织发动、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活动,共涉及全市1118个机关、1955个事业单位、233个乡镇(街道)、5647个村(社区)和979家各类企业,近50万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教育活动。

  这场学教活动,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一次大普及,是一次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思想观念的革命。“学教活动并不是务虚,活动与唐山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是对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最好的理论武装。”身为该市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人的唐山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葛梦彬告诉记者。

  唐山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高耗能高污染曾是这个城市发展的最典型特征。要让凭借资源发展起来的唐山人改变以往的发展思维惯性,解决思想问题成为了关键。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挣钱,让我对不起父老乡亲,这事不能干。”丰南贝氏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建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到了今天,我不能再牺牲资源、牺牲环境、牺牲老百姓利益来挣昧心钱了!”这是迁安市九江钢铁公司负责人的反省之语。就是这家钢铁企业,今年秋天毅然主动关停两座落后的炼铁高炉。尽管钢铁市场依然红火,但他们不等关停令的到来,宁愿每年损失1亿多元的效益。这一“断腕之举”令人肃然起敬。

  这种观念上的变革,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上。

  “以前不懂得科学发展,在工作中干了不少傻事。”迁西县委书记纪纯在学习中深有感触,该县在重新调整工业布局过程中,自觉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主动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

  “要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必须统一。”遵化市市长赵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提高了,落实科学发展的能力也就增强了。在参加唐山市委组织的学习教育的同时,该县还选拔50名优秀乡科级干部,到中央党校接受了为期5天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提升领导素质能力的专题培训。

  发展模式新转型

  近年来,唐山市在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产品低端、经营粗放、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尽管全市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1/5,但用去全省相关资源达1/3。

  依靠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支撑难以为继、环境承载不堪重负、经济持续发展乏力——唐山市的发展处于深刻转型的十字路口。

  唐山市委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县区大算投入产出账、当前长远账、局部整体账、经济政治账,通过算账让全市党员干部明白一个账: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带动唐山市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11月15日,在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已看到,一个科学发展的模板正在诞生。

  钢铁、石化、电力工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而曹妃甸正是这些产业的聚集区,如果沿用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资源制约和环境制约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曹妃甸作为一个新开发建设的重化工业区,坚持科学发展和循环发展的道路,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全国率先建设了一个具有新型工业化特点和示范意义的科学发展示范区。

  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新闻发言人刘东胜给《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举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在海水淡化项目中,他们利用电厂、钢铁厂所排放的余热、余气用来为海水淡化项目发电,海水淡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即浓缩盐水,因为浓度和温度过高,是严禁排放的,但在食盐加工厂,这种废料却是宝贝,可以提高盐厂的产量,而曹妃甸工业区正有一个240平方公里的大盐厂,完全可以消化海水淡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这种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盐厂的生产成本,减少了海水淡化项目的排污成本。

  这种循环利用、科学发展的模式,不仅在曹妃甸工业区被普遍利用,在整个唐山市也比比皆是,如治理水环境污染,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工程;在造纸、冶金、化工等重点污染行业实施工业废水深化处理再提高工程;在津西钢铁、迁安造纸、遵化铁选厂等一批重点企业实施废水循环再利用示范工程等。

  在唐山市发改委,《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唐山市为加快推进经济方式转变,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行了7个方面的转变:通过打造成沿海经济隆起带,实现发展由内陆型经济向沿海开放型经济转变;通过打造产业链经济,实现由单点生产型向产业、区域融合型转变;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发展由工业主导型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型转变;通过园区建设,实现发展由粗放型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发展由规模扩张型向创新趋动型转变;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发展由粗放利用型向生态发展型转变;通过改善民生,实现发展由从追求经济增长型向社会协调发展型转变。

  通过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了唐山市的经济转型,促进了唐山市的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唐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1亿元,增长14.1%;全部财政收入167.6亿元,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446.2亿元,增长28%。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社会和谐是根本

  唐山市委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了城市转型、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更大实惠,科学发展的春风吹遍城市的社区、乡村的田头和园区的工地。

  唐山市委在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大量的与群众对话、向群众问计、为群众解难的生动实践,不仅提升了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和事业境界,而且强化了他们的务实作风和为民情结。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谐作为第一责任、人民幸福作为第一追求,正成为唐山市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全市上下扎实推进专门惠及老百姓的10项幸福工程,市委市政府公开承诺年内为群众办20件实事,市委决定缓建唐山大剧院,将资金用于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和未供暖小区集中供暖工程。

  在乐亭县的赵蔡庄村,村子里“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实实在在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街道的路灯用的是

太阳能,节能省电;吊坑是架空式床型的,省柴火,热得快,暖和;生火做饭用沼气,菜园子用沼液,一年循环下来能省2000多元钱。

  唐海县在河北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和农村“五保”老人县级集中供养,农村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人均达到每年2040元,五保户人均保障标准达到4000元。

  在遵化市侯家寨乡北下营村的村民中心,56岁的村民范桂珍告诉记者,现在各级政府关心农村百姓的生活,建起了村民中心,农闲时大家可以聚在这里唱歌跳舞、看书学习,村民之间有些纠纷可以在这里解决,对干部有意见也可以在这里提出来。像这样的村民中心在遵化市共有307个,都添置了文化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备,农民的生活更有保障了。

  艺人贾幼然自编自演的乐亭大鼓实际上就是唐山人对科学发展带来实惠的由衷表达。而新唐山绘就的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蓝图正将唐山市719万百姓带进美好的生活愿景。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