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宁波保税区15年:承载着开放的梦想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3:58 新浪财经

  1992年11月19日,在东海之滨的一片盐碱滩涂上,一颗改革开放的种子在这里破土萌芽。浙江省唯一的保税区---宁波保税区诞生了!

  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这颗希望的种子承海风春潮之涤荡,得开放土壤之滋养,经创新思维之催化,不断裂变,并迸发出巨大的活力:

  15年间,这里已累计引进各类企业6000多家,注册资本51.3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40多家,投资方来自港台、欧美、日韩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额达到53亿美元,其中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3个,已成为功能完善、经济繁荣、产业集聚、环境优美的经济贸易高地,成为全省全市对外开放桥头堡、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现代物流集散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十五年,敢为人先的探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宁波保税区15年的发展史,是宁波保税区空间拓展、功能提升、实力增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成长史,更是一部保税区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于创新、科学发展的创业史。在发展历程上,宁波保税区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起步发展期(1992-1996)。

  建区初期正值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国掀起了开发区建设的热潮,宁波保税区的创业者们在没有任何直接经验、没有足够建设资金的情况下,借改革开放机遇和区域功能政策优势,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按政府引导、市场开发的建设模式,艰苦创业,摸索前进,建起了第一批基础设施;通过“政府集中招商和开发企业分头招商”相结合的办法,启动了全方位对外招商,引进了第一批工业项目,尤其是抓住国有外贸企业改制机遇,成为省属、市属外贸企业改制平台,促进了贸易企业集聚,打下了区域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加速发展期(1997-2001)。1997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宁波保税区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标志着宁波保税区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期间,管委会投入巨资回购了华能公司未开发的土地,进一步理顺了区域开发建设机制;加快推进了招商引资,通过抢抓国际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转移机遇,成功引进了全球第二大主机板制造商技嘉科技、全球第三大专业光盘制造商精胜科技、国内知名半导体制造商立立电子等一批IT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制造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群,使宁波保税区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推进了创新载体建设,设立了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园、宁波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宁波国际软件园等一批特色化高科技产业园,有效带动了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初具规模,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三)功能拓展期(2002至今)。

  2002年1月,经海关总署批准,以土地置换方式设立保税区南区,规划面积0.4平方公里。200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2004年8月,国务院批准宁波进行区港联动试点,设立宁波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95平方公里。通过土地置换、功能区设立,区域开发面积从2.3平方公里拓展到6.25平方公里,区域功能进一步强化,形成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2005年,宁波保税区提出了建设“实力园区、活力园区、和谐园区”的目标,区域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功能拓展再掀高潮,全球第四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奇美电子、全球第一大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项目先后落户,带动了配套产业在周边布局,液晶光电、集成电路、计算机等三大主导产业日趋完善,促进了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功能拓展工作得到上级领导高度重视,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园,2006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称号。2007年初,成功获批出口加工区拓展物流等功能试点,规模化、效益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当前,宁波保税区正抢抓国家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转型机遇,加快推进保税区转型发展,区域开发建设将步入发展新阶段。

  十五年,令人瞩目的辉煌

  经过15年的快速发展,宁波保税区开发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已成为推动全省全市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全国保税区中名列前茅。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15年来,管委会将招商引资作为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取得了可喜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各类企业6000多家,注册资本51.3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40多家,投资方来自港台、欧美、日韩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额达到53亿美元,其中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3个。

  ----经济规模和效益快速提升。15年来,宁波保税区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势头。1993-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从5.5亿元增至72.1亿元,增长12.1倍;工业总产值从1.96亿元增至162亿元,增长81.7倍;财政收入从1056万元增值13.62亿元,增长128倍;进出口总额从4479万美元增至45亿美元,增长99.5倍。管委会坚持质量并举,引导和鼓励区内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投入产出,使宁波保税区成为“效益宁波”的排头兵。预计2007年,园区每平方公里土地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5亿元、工业总产值67.2亿元,在全国保税区中名列前茅。

  ----产业集聚优势凸现。15年来,管委会始终坚持“实业立区、贸易兴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集聚、规模扩张、效益提升。特别是以液晶光电、集成电路和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群成为产业发展一大亮点,现已集聚企业200余家,其中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80余家,以奇美电子为龙头的液晶光电产业2007年工业产值将突破300亿元,预计今后3年内将达1000亿元,成为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集成电路产业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国家鼓励集成电路企业,占全市六成;计算机产业已形成了电子零组件、内存条、主机板、整机等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已集聚各类商贸企业2000余家,引进了专业仓储企业30余家,形成了进口化工品、钢材等两大进口分拨市场,集聚会员企业250余家,预计今年交易额将突破100亿元,在二三产的强势带动下,我区外贸占全市外贸总额的比重快速提升,从1993年的2.6%,升至2007年9月底的15.6%;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预计2007年全区集装箱进出区将超过160万标箱。宁波保税区现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贸易大通道、现代物流集散中心。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15年来,管委会坚持“科技强区”发展战略,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创新机制,极大地提升了自主创新力。一是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形成了国家集成电路(宁波)产业园、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出口加工试验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4块国家级牌子;建立了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防科大工程硕士宁波基地和浙江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北仑基地等3个才培养基地;深化了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了一批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区内已拥有区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个,其中市级以上3个。二是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区内已拥有中高级人才58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近千人,博士、博士后、高级职称人才170人,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1名,吸引了百余名留学科技人才进区创业,形成了以人才带创新、以创新育人才的创新机制。三是创新成果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区内企业已有160多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198件,承担了近30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2家。在2006年浙江省信息产业厅编制的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重点投资项目中,宁波保税区有16个项目名列其中,占宁波市四分之三强。

  ----功能优势全面提升。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互动发展,成为全国唯一实行“三区合一”运作模式的区域。随着出口加工区拓展物流等功能试点顺利推进,“三区合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试运行,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功能不断拓展,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进区投资,一批与区内企业配套的项目在周边纷纷落户,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投资环境日臻完善。15年来,累计投入65亿元,用于生产、生活、电讯、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配套基本满足企业需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深入,涵盖外商投资、经贸、建设、人才、科技创新等公共服务的政府服务机制不断完善,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免费的跟踪服务;每年推行服务实事工程,企业通关、口岸、购付汇、外商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区内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清运率、危险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理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到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均在9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0%,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生产生活更加和谐,建立起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劳资关系协调制度,实现了创建企业社保全覆盖,推广了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做到了预防为主,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广大员工切身利益;依托党员服务中心、楼道团组织、社区青年活动中心、社区维权中心等载体,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加快发展社区文化,以文体社团为引领,以社区每周电影、每月文体比赛等为内容的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平台搭建为抓手,探索出一条适应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居住区管理的新路子,一个拥有5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型和谐社区已经形成。

  十五年,弥足珍贵的启迪

  宁波保税区15年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实践,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保税区人辛勤耕耘、不懈努力的结果。

  ----领导重视,各方支持,是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保税区申报设立过程中,市委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协调区域规划、筹建方案,推进前期工作。建区伊始,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办公会议,研究保税区发展问题,协调解决前进中的困难。为加强管理,市政府下决心理顺了管理体制,赋予保税区管委会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决定保税区管委会与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市领导、兄弟单位负责人不辞辛劳,帮助保税区协调部门、促进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各类试点获批和龙头项目落户。北仑区委、区政府从大局出发,在征地拆迁、功能配套等方面鼎力支持,为宁波保税区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15年来,宁波保税区主动对接,依托功能政策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与周边多个县市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力服务全市开放型经济建设大局。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15年来,宁波保税区抓住发展主题不放松,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争取了发展先机:成功抢抓国家开发区优化发展机遇,及时申报,先后设立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拓展了空间,提升了功能,增强了实力,为区域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成功利用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机遇,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特色化产业集群;成功利用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机遇,设立了一系列特色创新园区,培育完善创新载体,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品牌;成功利用国家鼓励进口机遇,大力发展以进口分拨为主导的专业化市场,形成了第三产业规模化、多元化、效益化发展格局。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动力,社会发展的源泉。区域发展离不开创新,现行先试的保税区更是创新的产物,也是创新的成果。15年来,宁波保税区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不断创新、务实奋进。在管理体制上,建立了精简高效的办事机构,实行 “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在发展模式上,结合实际,走出了一条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从二产主导到二三产协调发展、从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式发展的道路,不断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监督管理上,创造了多个全国、全省、全市第一:在全国保税区中首家获得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称号,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率先实施了直属企业委派会计制、率先实行了一线职工安全生产监督制,率先实现企业社保全覆盖;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我市迄今为止所获得的级别最高的科技奖励,等等。

  ----优化服务,提升环境,是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服务也是生产力,服务也是竞争力。15年来,宁波保税区始终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从“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区域形象”,到“投资是生命线,服务是兴衰线”,从广泛开展“争创文明机关、争当服务明星、营造一流投资环境”的“双争一营造”活动,到全区上下形成“服务为企业、服务促发展”的大合唱,“软环境革命”一浪高过一浪。15年来,保税区人积极探索,服务机制不断创新,效率不断提高,形成了“5+2”工作制、“预约查验制”、首问责任制、AB角制、绿色通道制等一整套独特的服务机制,实现了无间断、无盲点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

  ----建强队伍,倡导奉献,是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15年来,宁波保税区始终高度重视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在实践中培养人、磨练人、教育人,不断提高干部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经过多年磨练,已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15年来,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踏遍千山万水、走遍千家万户”的“四千”精神,负重拼搏、敢于争先,甘为企业当保姆,愿为发展付辛劳,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毅力,引进了一批又一批新项目,建起了一幢又一幢新厂房,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试点,使昔日的一片滩涂地,发展成为一个投资环境好、产业配套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要功能区,唱响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青春之歌、丰收之歌!

  未来:迈向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宁波保税区今后几年的发展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负重拼搏、敢于争先的保税区精神,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从出口导向进出口协调发展转变,建设以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为主体功能的战略性平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自主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每平方公里土地实现生产总值32亿元,工业产值128亿元,外贸进出口32亿美元,财政收入3.5亿元,继续保持全省全市领先地位,努力把宁波保税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产业集聚、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环境和谐、辐射有力的现代功能区,在全省全市开放型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区域转型、产业升级、功能发挥、推进创新”,是宁波保税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目标和努力方向。

  ----区域转型。抢抓国家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改革机遇,推进宁波保税区转型发展,叠加功能,优化政策,整合资源,使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都兼备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口岸通关作业功能,整体转型为“统一政策、统一功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综合保税区。通过转型,充分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力,强化对全省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产业升级。坚定不移地走二三产协调发展道路,以产业升级带动经济效益提升,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主攻主导产业核心技术,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向两端延伸,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主攻总部经济、营销中心、检测中心、金融中心等生产型服务业,实现工业、商贸互动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功能发挥。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对接全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好功能区的作用,服务全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发挥放大保税区独特的政策功能等优势,实现相互借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依托各类进口专业分拨市场,吸引企业入驻,形成“海绵效应”,做大进口分拨业务,实现进出口均衡发展,带动全市外贸结构的全面优化。

  ----推进创新。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冲破观念束缚,勇于扫除发展进程中的障碍,突出技术创新,强化制度创新、提升功能创新,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使保税区真正成为全省全市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带动极”、现代物流“服务器”、自主创新“示范园”、开放开发“先导区”,成为全省全市核心功能区。

  踏着青春的步伐,朝着融入世界经济的更新更高的目标,宁波保税区人正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只争朝夕的雄心,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谱写开放型经济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