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父子谎称酒店开发非法吸储7200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 02:47 上海商报

  公司资金短缺 借遍亲友员工堵亏空

  因为自己的公司资金短缺,周转出现困难,父子俩便以开发酒店为名,许以高息吸引他人“投资”,同时还发动下属员工为其引进投资。至案发,唐某父子非法向上百人吸收公众存款高达7200余万元,给受害人造成极大损失。日前,犯罪嫌疑人唐某父子和张某已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依法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批准逮捕。

  见习记者 刘超 商报记者 滕华 □曹小航

  投资人撤资:陷入借款泥沼

  唐某是上海本地人,中学毕业后先后在两家企业供职。二十余年来,唐某亲眼目睹周边不少人纷纷下海经商,赚了大钱,唐某也按捺不住寂寞,决心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来。1990年,唐某用自己多年的积蓄注册了上海东兴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从事

房地产开发项目。

  唐某头脑灵活,管理有方,在他悉心经营下,公司成长得很快。十几年后,东兴置业集团名下已经拥有酒店、房地产、

物业管理、度假村、制衣厂等多家子公司,唐某俨然是一名成功人士。然而,一次投资上的失败让唐某的公司陷入了被动。

  据唐某说,当时他接到一系列工程项目,在已经做好全面准备时,投资人却撤走资金,导致唐某的后续资金跟不上。由于不甘心看着自己的先期投入就这么打了水漂,为了将项目完成,唐某便通过社会上的朋友借款。按照唐某的设想,他只想短期借款,等工程结束资金回笼后就把钱还上,至多几个月就可以渡过难关。可是由于工期没有按时结束,资金一直没有拿回来,欠的钱也还不上。由于借贷的利息在翻着跟斗往上涨,迫于还款的压力,唐某只得继续借款以偿还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多的利息,陷入了循环借贷的泥沼。

  借债堵窟窿:借遍亲友员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兴置业集团的欠债只见增多不见减少,数额一度达到了4亿元。唐某感到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借来的钱还不足以维系公司流动资金的周转。“人多力量大”,唐某突然想到这句名言,身边有那么多资源,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公司的员工,希望员工为他寻找贷款的来源。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唐某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小唐时任东兴置业集团副总经理,父亲有了难处,小唐自然要全力以赴。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年的小唐积累了不少人脉关系,于是他找来一些生意上的朋友,共同商定了借款时间和利息,经过唐某批准后按照月息3%~4%的回报进行借贷,前后借贷的数额共计约1000万元。

  除了亲人之外,自己属下的员工也是唐某的重要资源。第一个让唐某想到的人是上海某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某。该玩具公司是东兴置业集团的下属子公司,一直由张某承包经营。按照合同约定,张某每年要向集团上交20万元,但是后来一直没有缴纳该笔费用。2005年底,唐某找到张帮忙时,抛出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条件:允诺免除张某一直拖欠的承包费。出于私心,张某决定为唐某出力。张以前曾以个人名义在社会上借过高利贷,有自己的一张关系网,很快地,他就为唐某介绍了两个“客户”。唐某谎称正在开发舜浦大酒店,但暂时没有办下银行贷款,希望寻求一些短期借款,并许以每月2%~5%的高息,顺利地拿到了几百万元的借款。

  接下来,唐某又瞄准了东兴集团的员工费某。唐某向他叙述了公司目前的困难,希望费某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公司渡过难关。费某本想推辞,想到对方是自己的老领导,同时也相信公司很快会走出困境,就陆续向亲戚朋友借钱给唐某。唐某承诺3个月内归还,并许以每月10%~20%的高额利息,前前后后共借款1130万元,但是所借款项都被唐某用于偿还别处的债务和日常开销,一直没有归还。之后,唐某又以相同手段要求多名公司员工向他人吸收存款达数千万元。

  由于本金和利息的数额不断膨胀,唐某的公司资金链条最终难以维系,越来越多的出借人找上门来,当他们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酒店投资,只不过是唐某为维持公司运转的权宜之计时,失望的人们集体报案。至此,唐某等人已非法向上百人吸收公众存款高达7200余万元。

  ◇相关提醒

  冒险违规借贷不受法律保护

  在采访过程中,承办本案的市检二分院检察官告诉记者,根据中国

人民银行的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的应界定为高利贷行为,高利贷在我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而按照目前公布的利率水平,月息超过2%的就是高利贷无疑。所以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在进行民间借贷时,约定的利息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范围,要注意审查借款人的经济实力和还款能力,不要为了赚取利息差而冒险违法借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