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宁波保税区发展十五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14:44 新浪财经

  宁波保税区于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宁波出口加工区于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2004年8月,国务院批准宁波保税区进行区港联动试点,设立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95平方公里。

  为发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两区优势,实现功能政策互补,联动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实行统一管理,保税区管委会、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模式,合署办公。保税物流园区也由保税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在全国由一个管委会同时管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个特殊监管区域,是唯一的一个。

  宁波保税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到2007年9月底,累计引进各类企业6619家,注册资本51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40家,投资总额5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120.2亿元。

  一、产业发展情况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宁波保税区紧紧围绕国际贸易、进出口加工和物流仓储三大区域功能,集中优势,精心培育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三大特色产业,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几年来,宁波保税区坚持从区域发展空间小,功能政策优的特点出发,抢抓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特色高科技产业,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发展。到目前为止,累计引进以IT为主体的高科技项目200多个,总投资34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80多个,已有100多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近期,省信息产业厅编制的全省电子信息产业“

十一五”重点投资的200个项目中,宁波市入选21项,其中保税区为16项,占宁波市的四分之三强,上述16个项目总投资将达98.6亿元,占全省总量343亿元的28.7%。我区目前基本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群,成为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最聚集的区域之一。

  ——集成电路产业群 宁波保税区是全国首批5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园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也是国内主要的6英寸晶圆制造基地。区内拥有立立电子、中纬积体、力源科技、敦阳科技、美国凹凸电子等企业。目前区内已形成了从拉晶到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液晶光电产业群 区内拥有全球第四大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奇美电子、全球第一大

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冠捷科技、全球第四大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唯冠科技。目前区内已集聚光电及配套项目近30个,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液晶光显产品中下游产业链已基本成型。根据企业发展规划,3—5年内我区将建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液晶光电产业群。

  ——计算机产业群 累计引进企业60多家,总投资10亿美元,拥有技嘉科技、晟铭电子、精胜科技等企业,已形成电子零组件、内存条、主机板、可记录光盘、整机等相互配套的计算机产业链。

  ——产业孵化基地 依托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出口加工试验园两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留学生项目和软件项目。目前,两园已累计引进培育了敦阳科技、理工监测、源禄光电、信雅达、浙大快威等130多家软件企业、留学生企业,引进留学生101名,形成了600多人的研发团队,成为保税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两园企业已有60余个研发项目获各级政府补助,多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2006年12月,科技促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全国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唯一批准设立的国家孵化器。2006年两园实现技工贸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超40%。

  (二)国际贸易稳步发展,已成为全省国际贸易的大通道。

  一是贸易规模较大。目前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1600多家,2007年1—9月全区进出口贸易总值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8%,名列全市前茅。

  二是加工贸易高速发展。在保持一般贸易稳定增长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加工区、保税区加工贸易的功能,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加工项目,带动了加工贸易快速发展。1—9月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0.5亿美元,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达199.3%,。

  三是外贸结构优化。1—9月全区出口30亿美元,进口35.2亿美元,进口大于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8亿美元,同比增长68.3%,占出口总额比达到32.7%,比去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升幅度居全市前列。

  (三)物流服务业逐渐壮大,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加速构建。

  近年来,宁波保税区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特有的功能政策优势,加快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有重要影响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

  探索“贸易+物流+金融”运营模式,促进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区已建立起了固体化工品市场,从2005年下半年至今,累计引进会员企业190多家,投资总额近7亿元人民币,今年市场交易额预计可突破50亿元。钢铁交易中心,会员企业49家,注册资金3.4亿元人民币,今年1-7月完成交易额近20亿元。。

  宁波保税物流园区于2006年4月18日正式运作。目前入区企业已有19家,在区内开展业务的企业50多家,截至目前实现进出口10.4亿美元,区域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得到发挥。目前,美国沃茨集团在区内设立的水暖器材采购中心已正式运作,英国瑞福赛德公司、日本百元超市正在筹备设立文具、玩具、五金产品等采购中心、订单管理中心,近期可投入运作。

  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开展针对性招商。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根据加工增值率高的高新技术原则、出口导向性好的竞争优势原则、产业配套水平完善的关联度大原则及产业生态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四大原则”,将发展重点放在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低消耗项目上,重点培育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科技制造产业。

  二是瞄准招商区位。强化对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招商。根据对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分析,将台湾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同时,紧盯龙头企业,促进以点带面,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

  三是拓展招商渠道。通过边招商、边摸索,探索除了一条全方位、多元化的招商渠道,形成了活动式招商、主题论坛式招商、中介网络式招商、集中推介式招商、产业对接式招商、蹲点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种招商模式。特别是近年来,利用区域产业不断完善、区域外部影响不断扩大的有利条件,通过“以外引外”式的产业链招商、“以民引外”式的业务合作招商,以及增资扩股式的内部挖潜式招商,促进了高科技项目快速集聚,做大做强。

  (二)建设产业园区,打造发展平台。

  根据IT产业垂直整合、水平分工的发展要求,对IT产业链进行社会化协作,专业化分工规划,独立建区不久,我区就邀请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和台湾电子咨询研究所进行发展规划,并从IT产业上中下游、软硬件结合的角度,建立了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园、国际半导体光电科技工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并严格按照规划开展招商,加快高科技产业的集聚整合。2005年,我区被列为全国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园,为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根据区内液晶光电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我区正围绕奇美电子、冠捷电子等重点企业,抓紧规划建设液晶光显产业园,整合发展资源,提升产业发展速度和空间。

  (三)培育龙头项目,提升产业竞争力。

  突出对重点高科技项目的扶持,一是完善产业规划,重点培育以奇美电子、中纬积体、技嘉科技等龙头企业,并围绕龙头企业,重点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项目和终端产品制造、研发项目落户,形成上下游相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扩大产业集聚规模。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区域政策安排紧紧围绕高科技产业发展需求,将有限的资源向高科技优势项目、重点项目倾斜,特别是对液晶光显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近年来推出了阶梯式奖励政策,并在整合原有各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设立产业结构优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技改贴息、关键项目引进等补助,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引进、改造和升级,促进产业升级。近三年来,管委会已累计支出上亿元人民币用于各类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政策补贴和奖励。

  (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为了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力度,宁波保税区先后创建了宁波保税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大软件工程硕士北仑基地和国防科大工程硕士宁波基地等三个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两个基地开设的专业都是因应电子信息产业的需要而设计的。我区还制订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对入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享受每月税后4000元的政府津贴;免费入住带装修和家庭设施的成套住房;协助解决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问题;博士后出站后如留在保税区工作的,则一次性给予安家费10万元。对浙江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两个工程硕士基地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学费四万元由保税区财政担保贷款并贴息50%,毕业后留在区内企业工作的,三年内保税区财政补贴学费的80%。

  为了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留学人员前来创业,我区专门针对留学人员出台了极具竞争力的优惠政策。对从事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项目,投(试)产后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0万元以上的可一次性补助20万元。对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的留学人员项目,三年内免费提供一定面积的科研场所;对从事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留学人员项目,租用创业园内生产用房的也可以享受相关的房租减免政策,同时为留学人员免费提供三年生活用房。依托这些特有政策,大大降低了创业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成本。特殊的人才政策促进了人才的集聚,一大批由海外留学生、博士和硕士组成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在保税区扎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五)创立服务品牌,优化发展环境。

  面对区域政策优势的逐步弱化和激烈的竞争,我们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保税区服务”品牌,营造了区域竞争新优势,提高了区域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一是建设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这些年来,我区先后投入2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建设和员工生活小区建设,区内实现了“七通一平”,保障了企业生产建设。建起了3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全部出租、出售给企业,大大缩短了企业的投产期,建设了30万平方米员工生活区以及一批高档次外商别墅区,解决了企业的生活配套服务。对光电高科技企业,建设双回路供电、供水系统,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

  二是不断优化服务软环境。提出了“招商是生命线,服务是兴衰线”的理念;成立了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外商投资服务、项目建设服务、经贸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科技服务、南区行政服务中心等六大服务中心,各中心职能明确,互相衔接配合无缝隙,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开通了投资服务“110”热线,实行24小时服务制和驻厂联络员制,做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免费服务;坚持实施服务实事工程,切实解决企业在通关、口岸、购付汇、外商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问题;适应电子信息企业发展的需要,开通了宁波保税区至上海浦东、虹桥、杭州萧山、宁波等机场空运直通车;加快建设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区合一”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快三区一体的大通关环境建设,不断满足电子信息企业产品“快进快出”需要。目前,在宁波保税区整个区域内已经营造了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三、区域联动发展情况

  (一)完善功能,强化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发挥好保税物流园区作用。依托其特有功能,重点发展国际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加快开展国际分拨、国际配送、国际中转、国际采购业务,促进企业集聚和流量集聚,发挥出对全市物流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加快推进加工区功能拓展试点工作。宁波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试点已于2006年12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全国首批7家试点单位之一。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好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试点优势,大力引进为区内生产型企业服务的物流项目和国际知名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公司,引导区内生产型企业设立配套物流企业,鼓励区内企业开展研发、检测、维修等业务,努力使试点先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三是加快推进保税区转型发展。通过功能叠加、政策优化、资源整合,使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和宁波保税物流园区都兼具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口岸通关作业等功能的综合保税区。

  (二)发挥特色产业集聚优势,延伸产业链。

  深入推进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在为区内液晶光电、计算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持的同时,加快区域产业发展延伸,建立起跨区域产业集群,最终形成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为基地,周边县(市)区多点布局的产业发展布局,延伸产业辐射范围,不断增强区域核心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产业竞争力,满足区域主导产业长远发展的空间和资源需求,并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优化和升级。

  (三)推进三区联动,实现特殊监管区域快速发展。

  为满足区域长远发展需要,近年来,我们加快推进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区联动,并按海关总署要求积极探索特殊区域资源整合和转型发展。最终实现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在监管模式上,按确保监管有效和简化手续的要求,建立有利于货物在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流转的管理机制;在监管平台建设上,目前正在推进“三区合一”的海关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和推进多元化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建设需要;在管理资源上,按精简机构、降低监管风险、提高行政和执法效率的要求,建立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三区由同一机构管理的机制。通过联动发展,将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三区优势,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四、人才工作

  建区以来,宁波保税区积极推行“四个第一”的指导思想,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技术是第一经济增长点、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组织实施“科技兴区、人才强区”的发展战略,履行“抓发展就要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举、招商引资与招贤纳才并重,通过建立人才依托载体、出台人才吸引政策、提升人才服务环境等手段,使保税区逐步成为科技人才的集聚地和创业者的天堂。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在科技人才方面已逐步建立了引进、培养、服务的优良环境和完善体系,形成了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和载体,促进了各类科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底,我区人才资源总量已超40000人,其中博士、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才170人,硕士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986人,为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另外,我区还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联合招收了四届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已经培养了近200名工程硕士。

  (一)建设人才依托载体

  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现实条件,我区先后设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软件园、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以更好地吸引科技人才的加盟,并陆续被认定为“海外青年学人创业基地”、“宁波市大中专毕业生实践基地”等称号;另外,我区还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浙大软件工程硕士北仑培养基地”、“国防科大工程硕士宁波教学基地”、“国家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宁波保税区研发中心”、“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其应用系统联合实验室”、“OLED(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实验室”、“宁波理工监测与诊断工程(技术)中心”等人才载体。

  1999年9月,我区与浙江省人事厅、宁波市人事局共同组建了宁波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2000年10月,留学人员创业园被国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首批9家国家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园区之一。宁波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是国内唯一一家设在保税区内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在保税区内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有利于吸引国际化科技人才、鼓励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在保税区创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宁波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目前已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近百名,兴办企业90多家,总投资7000多万美元,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及软件等高新技术的研发生产为主体的留学生创业群体,这一群体已经成为保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0年12月,宁波国际软件园成立;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全国首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出口加工试验园,这也是全国唯一设在保税区内的软件园。经过五年的努力,已累计引进软件企业60家,引进各类软件人才近1000人,成为我市举足轻重的软件产业发展基地和软件人才集聚地。

  2001年12月,以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软件园为承担载体,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海外青年学人创业基地”称号,成为国内接受留学生创业的重要集聚地之一。2005年,宁波国际软件园被宁波市人事局授予十个“宁波市大中专毕业生实践基地”之一。2006年又被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孵化器,成为我国唯一设立在保税区的国家级孵化器。此两园区企业2006年所创造的产值超过了4亿元,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越见大幅提高,对保税区的贡献度日益提升。

  为提高重点高科技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我区于2001年底,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获国家人事部正式批准,成为浙江省和宁波市首家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已经通过论证的博士后科研项目16个,累计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2名,进站博士后数量居宁波21个博士后工作站首位。宁波理工监测设备有限公司先后引进了6名博士后,专门设立了博士后工程研发基地,从而解决了企业的许多技术难题,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成为高级研发人才与保税区高新技术企业间最重要的对接平台。

  为了加快高层次集成电路、软件人才的培养,我区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合作,联合在保税区开办了国防科大微电子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和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班,与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合作设立了浙江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北仑基地,目前已开办四期,共招收了190多名工程硕士研究生,部分研究生已经毕业进入区内企业成长为技术骨干和开发团队带头人,其中特别突出的成为了企业的高层领导。通过联合办学方式来促进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很好地解决了我区中高级研发人才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推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出台吸引人才优策

  几年来,我区陆续出台了“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鼓励软件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扶持政策,也制订了“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区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办法”等,这些政策和规定中包括了很多吸引有关中高级科技人才的做法。比如对归国留学人员在我区创办高新技术研发企业,三年内免费提供合理面积的研发场所,生产用房可享受第一年免费、第二年按标准价的40%、第三年按标准价的70%缴纳租金的优惠,租售期头四年转购的,已支付的房租可充抵购房款;对留学人员免费提供三年生活用房;对从事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项目,投(试)产后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可一次性补助20万元。依托这些特有的政策,宁波保税区已逐渐成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首选之地、中高级科技人才拓展事业平台的温床、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发展的摇篮。

  宁波保税区还借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平台,积极为区内企业招才引智,并制定了专门的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出台了优惠的博士后吸引政策,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工作站的日常管理事务。入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享受每月税后4000元的政府津贴;免费入住带装修和家庭设施的成套住房;我区还可协助解决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问题,确属困难无法安置其配偶工作,给予每月500元人民币的补贴;集中提供必要的娱乐健身设施,每年安排博士后研究人员免费体检一次;博士后出站后如留在保税区工作的,则一次性给予安家费20万元。截至目前,博士后入站后开展的项目研发工作取得了优异成果,先后完成“MGZ2000—6型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等研发成果17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7篇,被收录SCI5篇、EI17篇、ESTP12篇,博士后科研项目完成率100%,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值达15000万元,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1月,我区博士后工作站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博士后优秀工作站。

  (三)优化人才环境,强化人才服务

  针对中高级科技人才对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我区近年来着力于优化完善人才环境,持续强化人才服务,致力于为中高级人才提供优良的后勤保障。我区专门为从事技术研发的科技人才配备了人性化的集体宿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高层干部、回国留学人员、博士后建设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人才公寓,为大企业的核心管理层提供居住别墅;还专门建设了设备齐全的科技人员之家,配备咖啡厅、健身房、乒乓球房、台球室、棋牌室、舞厅等多种休闲娱乐设施,提供科技人才相互交流和陶冶身心的场所。

  我们还经常组织科技人才通过创业沙龙、研讨会等形式加强横向的交流沟通,定期组织国家、省市有关科技项目申报的讨论和培训,做好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的咨询服务,为科技人才进行技术成果查新、科技文献检索、技术参资入股、专利申请等提供帮助。

  通过优质的人才服务,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以商引商”、“以才引商”等工作。比如,由留美博士张超明、王建荣于2002年6月成立的威瑞泰科技发展公司主要从事多相流技术和声学技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其

自主研发的“多相流量计”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先后在大庆油田多相流实验室(即国家原油大流量实验室)、沙特石油公司成功通过测试投入使用。由于该企业核心研发团队能力强,产生的技术成果多,保税区通过引见投资者、银行帮助企业进行融资,从而促进了水表和空气霉菌监测等两个新项目的落户,其中空气霉菌监测项目得到了美国风险投资商的青睐,投资1500万美元用于项目的产业化。

  随着“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区的人才建设工作逐步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06年底,我区企业共获各级科技创新资金和荣誉158项,经认定的国家和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获得国家专利197项。在25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各2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6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7项以及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重大专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等;累计获得国家经费资助3215万元、市级科技经费资助3403万元和区级配套资助1520万元。同时,我区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截止2007年10月底,累计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家,总投资 亿美元;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 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的比例达到 %,同比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 %,出口额占全区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个百分点。目前,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呈现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以计算机、集成电路、信息家电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体,成为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