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山东科技实力稳步增强 创新水平亟待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14:19 国家统计局网站

  随着各项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山东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实力稳步增强。但投入强度不足、研发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全省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一、现状和特点

  (一)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人员待遇逐步提高

  2006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已达28.5万人,比2002年增加4.2万人,年均增长4.1%,科技活动人员数在全国居第5位;在科技活动人员中,作为科技创新骨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有18.8万人,比2002年增加3.9万人,年均增长6.0%,科学家和工程师总人数在全国居第5位。在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人员待遇也逐步提高。2006年全省科技人员人均年收入27050元,比2002年增加9633元,年均增长11.6%,科技人员人均年收入居全国第8位。

  (二)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系已经形成

  2006年全省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441.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年均增长22.8%,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在全国居第6位;其中企业自筹资金365.2亿元,是2002年的2.5倍,年均增长26.0%,资金额在全国居第4位;企业资金占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74.6%提高到2006年的82.7%,提高了8.1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在全国居第1位。政府资金为39.0亿元,是2002年的1.9倍,年均增长17.4%,政府资金占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为8.8%。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他筹集渠道共筹集资金37.6亿元,比2002年增长31.0%,年均增长7.0%,占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为8.5%。由此可见,一个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资体系已经形成。

  (三)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2006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458.2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年均增长23.6%,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在全国居第4位。其中固定资产购建支出177.3亿元,是2002年的2.9倍,年均增长30.1%,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在全国列江苏之后,居第2位;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占内部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31.4%提高到2006年的38.7%,提高7.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8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购建支出中用于购置设备的支出达到157.5亿元,是2002年的2.9倍,年均增长30.8%,购置设备的支出在全国列江苏之后,位居第2位;设备购置支出占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比重为8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9个百分点,位居第3位。

  (四)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专利事业成绩斐然

  近年来,山东积极优化科技发展宏观环境,努力营造鼓励创新、重视

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全省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6年有3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比2002年增加5项,增长18.5%。其中国家发明奖4项,比2002年增加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比2002年增加2项,增长7.7%。全省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313项,其中具有国际领先先进水平的448项,具有国内领先先进水平的1742项。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占重要科技成果总数的94.7%。2006年全省专利事业再上新台阶。全年申请专利38284项,是2002年的3.0倍,年均增长31.4%,专利申请量列广东、江苏、浙江之后居全国第4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237项,是2002年的4.3倍,年均增长44.0%,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6位;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15583项,是2002年的2.0倍,年均增长18.6%,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第3位;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15464项,是2002年的4.7倍,年均增长47.2%,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第4位。2006年授权专利15937项,是2002年的2.2倍,年均增长21.6%,专利授权量列广东、浙江、江苏、上海之后居全国第5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092项,是2002年的3.4倍,年均增长35.7%,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第6位;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10389项,是2002年的2.2倍,年均增长21.9%,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第3位;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4456项,是2002年的2.0倍,年均增长18.4%,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第5位。

  (五)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6年山东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现价总产值2372.2亿元,是2002年的3.6倍,年均增长37.9%,平均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现价总产值在全国列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和浙江之后,位居第6位。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700.5亿元,是2002年的4.0倍,年均增长41.1%,平均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列广东、江苏和上海之后,位居第4位。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2006年大中型高技术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30.0亿元,是2002年的2.4倍,年均增长25.0%,大中型高技术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在全国列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之后,位居第6位。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了企业产品

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86.3亿元,是2002年的3.5倍,年均增长37.1%,平均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在全国位居第7位。全年实现利税180.9亿元,是2002年的3.5倍,年均增长37.0%,利税总额在全国列广东、江苏之后位居第3位。

  二、问题和原因

  (一)研发投入强度不高

  2006年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234.1亿元,是2002年的2.7倍,年均增长27.6%,总量居全国第5位。R&D经费内部支出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并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与GDP相比,R&D经费投入强度依然不高。2006年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在全国仅居第11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比位居第5位的江苏低0.5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

  (二)自主研发能力仍需提高

  2006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有了较大的增加,总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比重却明显偏低。2006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比重分别为18.9%和6.9%,在全国位居第27位,处于下游水平。这反映出了全省自主研发能力亟需提高。

  (三)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偏低

  近年来,尽管山东省高技术产业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2006年全省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这一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14位;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这一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9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17位;实现的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这一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19位。大中型高技术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仅占大中型工业的16.2%。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偏低说明全省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

  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创新意识不强。有些企业急功近利,创新意识淡薄,认为不搞开发也能维持现有市场份额。2、资金短缺成为阻碍创新活动开展的瓶颈。通过对460家中止创新活动的企业的调查,有37.6%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是企业中止创新活动的主要原因。3、缺乏技术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调查表明,有24.3%的企业认为缺乏技术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是企业中止创新活动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要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水平、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战略目标,就要切实把创新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政府通过完善政策法规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加大企业技术开发资金投入的环境;通过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等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进而优化企业生产能力与科技资源的配置关系;通过鼓励由企业承担政府部门科技项目,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制定相互衔接、互相配合的产业政策、科技支持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社会环境。就目前情况来看,全省研发经费主要是靠企业自身,但部分企业自筹资金有限,长远的发展仍要依靠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因此政府要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投入,对有科研能力的企业进行扶持。各级政府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制定科技经费的提取比例,要求企业每年按规定比例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取科研经费,进行科技开发活动。对于高技术产业,政府可把这一比例作为企业技术密集度的评价指标,确保每个企业的科技经费都足额到位。

  (二)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在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机制的同时,还要重视后备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现有科技人才的培训工作。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企业数量很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为保证各类专业人才符合企业的需要,防止教育培训和实际需要脱节,政府要引导有关部门立足企业实际、满足市场需求,重点培养各种急需、紧缺的专业后备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同时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对企业科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人力保障。

  (三)高度重视科研产出效益,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比重明显偏低,说明科研成果的科技含金量不高,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全省自主创新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要提高科研产出效益,首先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就要对一些重要的战略领域和产业予以倾斜,重点扶持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减少或停止一些低技术和产出效果差的研究项目的投入,提高科学研究产出的质量,尽快摆脱依靠技术引进的被动局面,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其次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经费投入。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的促进政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者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和奖励那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的实施工作,鼓励以形成知识产权为目标的自主创新活动。在创新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坚持市场导向,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切实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

  (四)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中的“龙头行业”的优势,继续加大其发展力度,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又要积极引导产业中“弱势行业”的发展,在制定政策时要鼓励扶持那些目前发展总量不大、但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力争在高技术领域内形成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紧密连接,从而实现高技术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