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核电之争无果 中部三省核心依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11:02 财经时报

  本报实习记者 翟瑞民

  尽管新建核电项目仍在沿海省份,但对内陆省份而言,无论从能源供应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核电诱惑依旧

  11月2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文公布的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下称《规划》)结束了核电站建设“落户”内陆省份的猜测。

  该《规划》明确,2020年以前,新建核电站的省份将主要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福建等沿海省份中优先选择。

  这个结果出乎了那些热心核电项目人士的“意料”。去年以来以湖北、江西和湖南三省为主上演的中部“核电争夺战”看来不得不延长时间。因为按照《规划》,中西部多个省份期待已久的中国首个内陆核电站开工建设时间被排在了2016年(“十三五”开始)以后。

  “邻里之争”无果

  该《规划》在去年3月份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了原则通过。在《规划》去年获得原则通过前后,中国众多中西部省份争取上马核电站项目的消息开始在媒体上集中出现。最多的时候,有九个省份在竞相争夺。而此中受到热切关注的是湖北、江西和湖南三个内陆省的“邻里之争”。

  《财经时报》现在已无法证实究竟是哪个省最先提出发展核电项目的愿望。从这三个省各自公布的资料来看,都把自己为核电项目开始的“实际工作”时间追溯到了上世纪80年代。

  那个时候,中国仅有的两个核电站项目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都还在建设之中。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86年发生后,核电在全球范围内正在遭受“信任危机”。

  在《规划》公布之前,鄂、赣、湘三省都对自己争取到“内陆首个核电站”项目充满信心。他们所做的“实际工作”也让其它几个省份望其项背。

  一个例子是:2006年2月,一场明显意味着内陆核电“三选一”的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鄂、赣、湘三省主要领导和发改委官员悉数到场。这次会议据说是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召开的。但时至今日,该次会议专家“优选”的结果并没有被媒体得到。

  不过,《财经时报》看到了一份江西省发改委主要领导在当次会议上的发言。这份发言中例举了一些江西能源短缺的现状和发展核电的优势之处,甚至“我们盼核电已经盼了数十年,襁褓中的婴儿都已长大成人”、“江西人民一定会象当年支援红军一样全力支持核电建设”等心情迫切的语句洋溢其间。

  鄂、赣、湘三省关于核电站的厂址、规模和投资等所做的“实际”准备,给人的感觉似乎也是该项目不久即可以开工建设。当时曾有相关专家认为,“核电之争”在2006年年底便可知晓,但最终各方都没有盼到这样的消息。

  这样的猜测和争夺在2007年依然延续,直到11月2日《规划》正式公布。有专家根据公布的《规划》认为,核电站建设这样的选址规划显然是照顾了经济更发达、能源需求更强烈的东部沿海省份。另外,在核应用技术和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取舍也使得中部省份在同东部省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事实上,《规划》对于核电建设的选址可能有更深的考虑。中国计划到2020年时将每年的核发电能力提高到4000万千瓦,但中国现有的铀探明储量最多只能满足4000万千瓦核电设施50至60年的需求。到2050年,如果将中国核发电能力提高到2亿千瓦,届时每年需要放射性铀将达到3.5万吨,国内铀矿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将凸显。

  这意味中国核电建设的铀原料将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而新建核电项目选址位于国内沿海发达省份,将有利于铀原料的进口、运输甚至是争夺。此前因为美国和日本等国也将兴建新的核电站,而且有更多的国家开始使用核能,铀原料的国际争夺已很激烈,价格也因此大幅飙升。

  “争取仍将继续”

  尽管《规划》没有在新建设核电项目的选址上考虑内陆省份,但建内陆核电站看来只是时间问题,中部三省或许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因此仍在积极做着“迎娶”的准备。

  “湖北省核电之路并未中断,争取仍将继续”,这是规划公布后湖北当地媒体报道此事时的标题,而标题的意思和《财经时报》采访湖北省发改委得到的回答类似。

  湖北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此前各地在争取核电项目的过程中,国家发改委的态度一直比较谨慎。关于核电何时进入内陆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或规模进入,在国家层面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此番《规划》的出台给外界的感觉是谨慎依旧,但相信地方上的积极性并不会因此而受挫,无论从能源供应还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核电站诱惑依旧。

  “只要华中地区建设核电站,湖北肯定是第一家!”湖北省咸宁市发改委核电办负责人宋文虎对《财经时报》记者说。宋文虎表示,规划里并没有限定内陆核电站一定要在2016年后才考虑开工建设,“因为规划还说‘十二五’期间将安排一批新开工的核电建设项目。”宋还透露,在明年初,他们就有望拿到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前期建设工程的“路条”。

  湖北省发改委核电办副主任岳平坦则向《财经时报》记者表示,中部省份的核电建设什么时候批准是国家的考量,但湖北省的工作还要继续做下去,“毕竟规划没有堵死湖北发展核电的道路”。

  除湖北省外,内陆一些省区也仍在根据核电厂址的要求、依照核电发展规划不同程度地开展核电厂选址的前期工作。

  不能仅依靠核电

  地方政府争取核电站项目的决心如此坚定,是因为《规划》的支撑。

  《规划》中指出,一次能源的多元化,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保证,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率较低,分布也不均匀,为保证中国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核能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电力工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针是“水火并举”,80年代改为“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火电,适当发展核电”。此后有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

  近年来油荒、电荒的出现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的能源需求。2003年,中国首次将核电纳入国家电力规划之中。同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杭州核电建设会议上提出“中国的核电战略由‘适度发展’调整为‘积极加快发展’”。

  中国现有6座核电站共11台机组,906.8万千瓦先后投入商业运行,8台机组790万千瓦在建。根据《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要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现在的不到2%提高到4%。

  中国核学会秘书长傅满昌告诉《财经时报》,4%的比例离世界平均水平16%的比例还差很远,核电在中国的前途非常可观。但在这个4%指标的指导下,2020年前,中西部近十个省份的核电梦想不可能得到全部实现,“遍地开花”的追求不现实。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顾忠茂教授也表示,加快发展核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大势所趋,但核电安全要求高、建设周期长和技术复杂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能盲目追求“快和多”,要在适量的基础上渐进。国家规划中关于“批量化建设核电站”的目标是长远的,地方上“大跃进”式地一窝蜂上核电项目并不可取。

  而面临较大的能源缺口,也是中部省份争夺核电项目的一个动因。尤其是湖北省,虽然守着三峡,但电能由国家统一分配,留给湖北的并不多。对此顾忠茂建议,湖北可以在三峡电力分配上多想想办法。也有学者认为,湖北是国内最大的水电基地,每年春节用电高峰期遭遇的季节性枯水引发的电荒,完全可以通过火电、水电的相互调节解决。而在未来,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的天然气也可对中部三省的能源供应起到积极作用。

  傅满昌则预测,至少在二十一世纪30年代以前,火电和水电的优势还难以被撼动,地方上不能仅依靠核电来发展,更应该考虑现实的能源短缺处境,在已有资源上做文章。-

  链接

  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在目前在建和运行核电容量1696.8万千瓦的基础上,新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2300万千瓦。同时,考虑核电的后续发展,2020年末在建核电容量应保持1800万千瓦左右。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