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河北财政建立项目绩效评价机制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10:00 中国财经报

  花钱看效果 奖优又罚劣

  ——河北财政建立项目绩效评价机制纪实

  本报记者 刘国旺 李毅 宋凯

  记者坐定后,杨绍军抱来了好几本厚厚的资料,有的厚达300多页,摞起来有一尺多厚。记者随手翻了翻,都是河北省省级预算单位不久前完成的2006年度省级各项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报告,包括环保、公路建设、国土资源土地开发整理、信息产业等方面。“我们2004年从环保专项资金开始搞绩效评价,经过几年来的工作,逐步扩大到了信息产业、土地开发整理、公路建设等领域。今年已经基本涵盖了经建处分管的主要资金领域,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了。”杨绍军说。

  杨绍军是河北省财政厅经建处副处长。他介绍说,2006年度共有6大类327个项目、近11.06亿元的预算内经济建设资金纳入了绩效评价范围。

  经建处的绩效评价工作可以说是河北省近年来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缩影。

  该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张拥军一直致力于绩效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对此可说是如数家珍。他说,河北省从2003年开始就开始探索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着手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选择一些部门和典型项目进行项目绩效评价试点,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河北的一些做法具有创新意义。

  奖优罚劣,绩效评价渐露锋芒

  翻开厚厚的“国土资源土地整理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记者觉得这简直就像一本“试卷”。最前面是省

财政部门对于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度省级土地开放整理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再评价报告,之后便是省国土资源厅的评价报告,最后是列入2006年度绩效评价的17个项目的具体绩效评价报告及评价书,整个结构呈现“金字塔”状。记者随手翻到了一份“临漳县柏鹤集乡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书”。其中的表1是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表2是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表3是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即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统计,表4则是综合评价指标分值,是将具体实施表1、表2和表3所包含内容的情况,分解成35个子项,并一一对应不同的权重,以满分“5分制”计算该项目的最终综合评价得分。该项目的最终得分为4.669。最后还有对于该项目的综合评价意见和参评专家的签名。杨绍军告诉记者,按照评价指标分值,这一分值大于4分(包括4分),属于“优秀”。凡是低于4分、高于或等于3分的为合格,3分以下的则为“不合格”。参与评价的17个项目中,有优秀10个,合格1个,不合格5个,未开工1个。不合格项目中,多是由于项目资金不及时到位,造成项目工期拖延,工程进展缓慢,或者项目完成情况达不到设计要求。

  这只是主管部门主持进行的绩效评价。杨绍军告诉记者,以往财政部门是和主管部门一起进行绩效评价,从今年开始,财政部门还抽查了各类资金中部分项目,第一次搞了再评价。再评价主要是围绕项目的工程绩效和资金使用绩效展开。

  那么,对于这些不合格项目会采取什么措施?杨绍军说,主要是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拨付资金,加快工程进度,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对于不达标的部分,按照设计要求限期改正。

  同时,为做到未雨绸缪,他们将把已有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中。即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编制部门预算,对预算执行及时,项目进展良好的市县加大补助力度,对不合格项目或者问题较多项目应暂缓安排资金,经整改合格后再予以考虑。

  “有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记者问道。“有啊,给你说说公路建设专项资金评价的例子吧。”杨绍军说。据他介绍,他们从交通部门的评价发现,有的公路新改建项目的专项资金未能及时全部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滞留在了管理部门。其原因是项目前期准备不够充分,执行中受立项审批等因素制约,影响了资金拨付和资金使用效果。因此,在明年的交通部门预算中,他们将从中调出2亿元用于偿还贷款和农村公路建设。

  绩效评价,让财政部门视野更开阔

  尽管绩效评价威力初显,但杨绍军认为,还是要从更加全面和长远的眼光看待绩效评价和再评价的作用。他说,绩效评价目前仍然处于完善制度扩大实施阶段,经过最初的单个项目评价,逐步完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各项制度。开展绩效评价,进一步强化了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科学性、预见性的意识。今年,财政部门要求各省级单位4月份就开始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及早发布项目指南,到6月底,项目基本都申报上来了。这样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专家论证,最后进入项目库。项目库健全了,就能够根据资金的情况科学安排。这两年,打捆下达的资金越来越少,直接落实到项目的越来越多。通过绩效评价,财政部门还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财政资金对于社会资金的带动作用,从而更加科学地安排和调整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这一点,省财政厅农业处副调研员张铁池也深有同感。他说,除了对于资金使用的安全及规范的促进作用外,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和财政部门的再评价还能够让财政部门站在全省的角度,从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某一领域的问题,情况更加熟悉,思路更加清晰,对于今后的资金安排方向有了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他坦陈,在目前的情况下,即使财政部门发现有些项目安排不当,也很难立即取消。但是,如果做到“心中有数”,那么一旦时机成熟,调整起来心里就很有底。他告诉记者,省财政支持的全省果品项目目前有1500万元的资金量,以前用于支持30-40个项目。通过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发现,这样的“天女散花”功效不大。经过认真研究,将今年的支持项目缩减为25个。

  循序渐进,在省级部门普遍进行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但由于涉及面广,必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张拥军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河北省财政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原则,以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为突破口,大胆尝试,审慎操作。

  他认为,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的绩效评价工作有不少突破和创新,在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方面也下了功夫。首先,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河北省于去年9月份下发的“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将绩效评价分为综合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和项目绩效评价三类。尽管目前仍然主要围绕项目展开绩效评价,但是这一分类构造了支出绩效评价的完整框架,为逐步构建财政支出评价体系奠定了制度基础。其次,突出了绩效目标作为绩效评价工作灵魂的重要地位。“办法”明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这就大大提高了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第三,明确了财政部门和公共部门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职责分工。即绩效评价以公共部门为主体具体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相关制度,组织、指导、审定和监督检查部门的相关工作,审查省直部门的绩效报告,并进行补充调查和再评价。第四,创新性地提出绩效指标概念,对绩效目标状况进行数量、质量、时间、成本等多维度量化,根据绩效目标确定绩效指标目标值,作为绩效目标的量化评价标准。具体包括:效果指标、产出指标、服务质量指标、效率指标、成本效益指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等六类绩效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和便于操作的原则。

  张拥军表示,通过几年的努力,各部门重视绩效管理,即支出效果的理念逐步形成,“花钱看效果”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他透露,2006年,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涉及资金量为15.23亿元,达到同类发展性支出资金的20%以上。按照计划,到2010年,将在省级部门普遍进行绩效评价,项目资金量达到50%。今后,还将积极探索评价结果应用机制,研究绩效评价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的适当奖惩办法,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