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沿海经济“绿”起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 10:35 江南时报
今年10月27至28日,第七次江苏科技论坛沿海开发与区域生态保护分论坛在盐城举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江苏省地理学院等科研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及江苏省发改委、盐城、连云港、南通、苏州、淮安等市部分官员分别就江苏沿海开发、沿海湿地保护、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沿海的环境资源要进行合理配置,重视湿地的保护,同时要加强对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采取湿地零损失的原则,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教授说。 观察人士认为,有苏南发展中“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前车之鉴,江苏沿海开发走“绿色之路”是必然而明智的选择。 绿色危机: 近海海域不再“碧蓝” “在江苏沿海,要建设面向国际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带、现代沿海城市带和生态旅游风光带。如果沿海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沿海生态环境破坏了,海洋污染程度加剧了,这样的开发是失败的开发。”今年4月份,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沿海开发工作会议上,当时的省委书记李源潮指出,绿色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和高压线,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要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贯穿于沿海开发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开展大规模生态建设,为沿海人民创造一个碧海、蓝天、绿水、青山的生态家园。 省委书记的告诫并非杞人忧天。 去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985亿元,比2000年的235亿元增加了3.2倍,这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苏北沿海乃至全省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江苏近岸海域早已不再“碧蓝”,连续三年,国家海洋局“严重污染海域”的“帽子”沉重地压在江苏近岸海域头上。《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告》显示,江苏省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已达1.3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已发生多起贝类、紫菜养殖大面积死亡事件,养殖渔民损失惨重。省海洋与渔业局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海洋污染物有85%以上来自于陆源污染,而从陆地入海的污染物,有的是直接排入海洋,但大多数污染物是经过河道再流入海洋。 为了从“源头”根除这些污染海洋的“毒瘤”,今年9月份,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预示着防治海洋环境恶化的“利剑”已然出鞘。《条例》明确用硬性措施严格控制,“在沿海港口进行港内作业或者在港内停泊30日以上的船舶,应当对其污水排放设施采取铅封措施。”未执行的船舶,相关部门将“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条例》中最严厉的处罚措施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负责人员,若在发现海上污染事故或者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时,未依法予以制止或者未采取有效防止措施的;违反规定或者越权批准、核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海洋环境报告书的;有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行为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绿色观点: 决策需生态环保优先 江苏沿海开发过程中的发展与环保问题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在10月27日的第七次江苏科技论坛沿海开发与区域生态保护分论坛上,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教授说:“沿海的环境资源要进行合理配置,重视湿地的保护,同时要加强对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采取湿地零损失的原则,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他还指出,沿海开发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可持续发展。对沿海开发的目标、定位和模式要有科学的规划。杨桂山教授还特别提醒,目前江苏沿海生态环境面临一系列危机,诸如围垦过度造成湿地大面积丧失,气温的上升致使海平面上升侵蚀湿地,造成湿地逆向演化。另外,由境外引进的大米草生长繁殖能力强劲,造成沿海其它生物不能良性生存,整个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要重视湿地,在沿海开发过程中对产业进行合理配置,尤其要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南京大学城市与地理学院院长高抒教授对江苏中部海岸资源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要充分利用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滩涂湿地资源优势,科学地进行开发和保护,形成城镇、港口、产业的互动,最终达到人、地和谐。赵其国院士也表示,江苏沿海开发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坚持环保优先原则。 这次论坛是在中共十七大闭幕之后召开的学术会议,其时间背景颇有深意。 对于近年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地“环境容量大”的“优势”,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凌申教授认为,就局部地区而言,根本谈不上环境容量的大小,“近海是人类生存十分密切的蓝色国土,尽管海洋有自净能力,但过度往近海排污,最终只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凌申教授认为,沿海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开发过程中要搞好规划,吸取苏南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别要注意长三角产业梯次转移过程中化工园区对沿海地区带来的环保压力,不要过分看重眼前利益,政府在决策时对耗能高、污染重的项目要予以制约,项目的准入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形成良性的长效监管机制。“苏北的环保压力首先体现在观念上,领导人的环保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做决策时必须把生态和环保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另外公民的生态伦理素质不高,企业家并没有坚持环保绿色理念。我们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投入可能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在发展中的生态环保意识,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当一个地区的整体环保素质还达不到一定发达程度时,法律法规则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使得区域发展与生态环保不因人力、财力、人情而转变。沿海开发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凌申教授说。 绿色路径: 连通盐有壮士断腕决心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沿海开发,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沿海开发全过程,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实行绿色沿海开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也是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过程中坚持不变的指导思想。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中提出沿海开发的原则之一是,“沿海开发要坚持环保优先原则,优先考虑环保因素,把环境保护作为沿海开发的重要前提,创新开发模式,按产业链引导布局,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严把环保准入关口,努力降低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连云港作为此次沿海开发的重点,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发展方针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工作策略,重点在做好产业布局规划上下功夫。据连云港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落实“环保优先”的方针,该市在编制各类规划、进行园区开发建设之前,都进行了专门的环评。根据环境容量的条件和自然资源特点,确定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对目前正在重点整治的化工产业,依法关闭一批、改造一批、集中一批,争取用3年时间,将化工企业全部集中到各工业园区。”该工作人员说。据连云港市环保局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因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者污染严重,连云港市已经累计拒绝了超过100亿元的进港项目投资。 “江海并进”,这是南通在沿海开发过程中的独特之处。该市依托滨江临海的自然优势,实施“绿色招商”,引进建设了燃气发电、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等一批绿色新能源项目。据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介绍,南通在沿海开发中坚持保护式开发和生态式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优化生态,在环境保护中有序开发、综合利用,重点加强沿海水源和土地资源保护,确保沿海饮用水安全。同时保护和利用沿海自然风貌,重点形成滩涂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区、近海渔业资源生态保护区、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和绿色生态林带,并加快实施与沿海开发相配套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实行排污总量与排污标准双重控制,使沿海地区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的地区。 如今,南通市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位列前5名,名列“全国污染控制较好城市”榜首。 与连云港和南通基础好、开放早、开发快、受惠多的特点相比,盐城市显然有所不及。今年5月11日,该市市委书记赵鹏要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继续坚持“四个决不”,即决不把降低环保和安全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决不在接受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污染转移,决不让工业集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随后,该市召开了《盐城市沿海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评审会,并经完善后,作为指导盐城市实施沿海开发战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八月份,盐城率先在全省出台了《盐城市沿海经济区产业定位与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将造船产业、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海洋特色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确定为鼓励发展成长性产业;将汽车产业、纺织产业、机械产业确定为改造提升支柱产业;将化工类产业确定为调整和禁止类产业,要求全市所有化工项目必须进入经过批准的化工园区。 据盐城市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介绍,曾有一些苏南地区淘汰的污染化工项目希望落户盐城,但被盐城市政府给否定掉了。对于化工项目,盐城市市长李强以四个“最”表明了该市最明确的态度,“以最坚强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严厉的措施,切实抓好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对该关闭的企业坚决关闭,该搬迁的坚决搬迁,绝不因为一时之利,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绿色选择: 以资源特色走环保之路 事实上,开发中充分利用沿海绿色能源保护沿海已成为江苏沿海各地重要选择。 江苏省近千公里长的海岸线,大多位于风能丰富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大于200瓦/平方米,3至20米/秒风速的年累积时数大于5000小时。根据国家气象局一份资料测算,江苏沿海较为合理的风电开发量在1000万千瓦左右,这相当于目前江苏总装机容量的1/6。盐城市委书记赵鹏说,发展新能源,这也是盐城沿海开发的关键词之一。据介绍,该市重抓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5个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目前两个在建。除了风能,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新能源革命前景广阔。田湾核电站建设使连云港成为能源基地,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发展输变电设施生产。此外,还可以利用潮汐发电,长江北支是一个潮汐河口,河道容积大,多年平均潮差3.11米,最大可达5.95米,初步估算年发电量可达26.4亿度。这些洁净的“绿色能源”将为沿海开发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 “三极一带多节点”模式是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中“环保之路”的一次精确破题。“三极一带多节点”即: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形成沿海开发的“极化”效应;以临近深水海港各区域为重要节点,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并向腹地延伸。“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遍地开花的模式,更强调一种点上的开发。这种点轴的开发模式,在环境保护上,是点上开发,面上保护,这样更有利于沿海未来生态环境的保护。”主管沿海大开发的盐城市某官员表示,沿海开发过程中,在重点发展新能源、石化、车船、纺织等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建设高效外向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布局建设旅游和生态功能区,并将形成沿海产业、新型城镇和生态走廊。 观察人士指出,“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给江苏省新一轮沿海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方针。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江苏沿海万元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将降低20%,按国家和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消减目标,持续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0%以上。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