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前三季度安徽居民收入快增 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11:06 国家统计局网站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徽省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比较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全省235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月,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60.39元,同比增加1201.66元,增长16.3%,这是自2002年以来,1~9月份的最高涨幅。

  (一)从可支配收入构成看,四项收入全面增长

  1、工资性收入显著增长,继续成为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去年下半年以来,安徽省改革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了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显著增长。资料显示:今年1~9月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456.5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对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为62.6%,继续成为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2、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对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大幅度提高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1~9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144元,同比增长24.6%,增幅居四类收入增幅之首,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对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18.9%增至30.7%,增加了11.8个百分点。

  在转移性收入的11项构成中,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同比增长22.7%,对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14.1%,增至21.7%,增加了7.6个百分点,成为推动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此外,今年安徽省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缴存的覆盖面及缴存比例,使得1~9月全省人均提取住房公积金较上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对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财产性收入增幅较大,成为推动居民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受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和股市持续走高影响,1~9月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15.5%,增幅仅次于转移性收入。其中,股息与红利收入大幅提高是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安徽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中,股息与红利收入所占比重2005年1~9月,为12.9%,2006年同期上升到18%,今年1~9月,该比重上升到48%,两年比重提高了35.1个百分点,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股息与红利收入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财富的扩张效应,拉大了高低收入户间的收入差距。

  4、个体经济发展,带动经营净收入快速提高

  今年,安徽省进一步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确立了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的目标,采取了实施消除零就业家庭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增加了就业人数,促进了个体经济的发展。今年1~9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90.72元,同比增长14.9%,增幅比上年同期高5.9个百分点。

  (二)从全省各地看,18个市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两位数

  1~9月,全省调查的19个市、县中,有18个市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二位数。其中,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11个。增幅最大的合肥市,增长21.7%;芜湖市增长19.9%,居第二位。阜阳、淮北、宿州、六安、巢湖、黄山、铜陵、池州和

马鞍山九个市的增长幅度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从各月份看,可支配收入增幅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去年

  今年1~9月,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且波动幅度明显较大。最高与最低月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相差了15.8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最高与最低增幅相差10.4个百分点。

  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呈现出同步快速增长势头。1~9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68.79元,同比增加925.91元,增长17.0%。从居民消费构成看,八大类消费全面上涨,但涨幅差异较大。杂项商品和服务类消费涨幅最大,上涨了49.9%,居第一位;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上涨了35.1%,居第二位;娱乐文教服务类消费上涨33.3%,居第三位。其后依次是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食品、衣着类消费分别上涨32.0%、22.5%、12.2%、8.2%和6.0%。可见,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1、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提高。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由上年同期的1651元,增加到今年的2040元,增长了23.6%,比消费性支出增幅高出6.6个百分点。其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3%增加到今年的32.0%。当前,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正在酝酿之中,相当一部分家庭正在准备购买机动车,以逐步取代自行车、电动车,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交通和通信正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新亮点。

  2、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增长较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对居住的条件、环境更加关注。1~9月,全省城镇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增长32.0%,增幅较上年同期高出23.5个百分点。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上涨35.1%,增幅较上年同期高出23.7个百分点。

  3、服务性支出比重提高。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居民家庭服务社会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城镇居民家庭外出就餐人员增多,家庭服务支出明显增加,外出旅游、健身活动等已成为时尚家庭的活动首选,使得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成为居民消费新的增长点。1~9月,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为154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

  4、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1~9月,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489.79元,同比增加187.80元,同比增长8.2%。恩格尔系数为39.1%,同比下降了3.2个百分点。

  总之,安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已经摆脱了生存消费阶段,消费结构正在升级换代,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存消费向享受性、发展性消费层次转化。

  三、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总体上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与全国及周边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进入2007年,省委、省政府启动了12项民生工程,进一步建立惠及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经费保障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必将大大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缓解居民的消费压力,有利于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释放。此外,在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方面,还应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提高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逐步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不断提高工资水平,建立健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调节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新增劳力就业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注意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规范社会分配秩序,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2、提高各项改革的配套性和系统性,稳定居民收支预期

  增加改革的透明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应当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对涉及居民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要分轻重缓急,错开实行时间,要和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

  3、改善供给结构,培育消费热点

  当前,安徽城镇居民消费已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住房和家庭娱乐商品的更新换代产品都将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项目。因此,要根据居民消费需求重点的转移,及时调整供给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适时引导和培育居民消费热点。一是推动住房消费,尤其是要促进廉价房、小套型住房的供给和

二手房市场、租赁市场,以此促进
房地产
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建材、装饰装潢、家具、家电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刺激和正确引导汽车消费,带动相关产业、产品的供给与消费;三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消费,倡导全新的、现代化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四是发展教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消费需求,促进图书出版、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使教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