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成都市民盼望城乡一体化政策深入持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09:1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本报记者 张元龙

  包贵平在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办红砂村当了9年的村委会主任。10月26日下午,他和本报记者进行了一场对话。

  成都的搞法跟十七大精神是一致的

  记者:最近在忙些什么?

  包贵平:今天三圣街办党工委刚刚召集我们开了会,传达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我们红砂村也要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新高潮。另外,我们在加紧进行最后一部分农用地的流转。

  记者:你对十七大的体会是什么?

  包贵平:十七大的开幕式我是看了的,总书记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比以前的“城乡统筹”更具体。这个很巴适,我们成都本来就是这样搞的嘛,说明跟十七大的精神是一致的,本来我们大家都很拥护,这下更欢迎了噻。

  记者:为什么?

  包贵平:你晓得我在这里当了9年的村委会主任,见证了红砂村的发展变化,那真是叫天翻地覆。连我的亲戚们来看了,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城乡一体化,哪有这些变化?现在乡亲们最盼望的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好政策长久地搞下去。

  搞了城乡一体化,收入大大增加了

  记者:通过城乡一体化村民们都得到了哪些好处?

  包贵平:红砂村有696户共2000多人,年人均纯收入在搞城乡一体化之前的2002年是3700元,而2006年是7800多元,翻了一倍以上(红砂村是从2003年开始搞城乡一体化的———记者注)。以前村民们就只有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人均只有8分地,能糊嘴巴就不错了,哪能致富?现在收入渠道多了,有土地流转费、劳动报酬、股份红利,还有社保收入。我们村50、60人员(女满50岁、男满60岁以上的人———记者注)现在每个月光社保金都可以领几百块。集体经济也壮大了,2002年村集体千方百计一年只能赚两三万元,2006年赚了140多万元。还有,过去我们乡坝头的人羡慕人家城里人晚上吃了饭可以散步,现在我们也能散步了,因为有了路灯,环境好了,过去黑灯瞎火的啥都看不清,咋个逛嘛?

  记者:下一步你们村的城乡一体化如何推进?红砂村还会怎么变?

  包贵平:今年内红砂村的土地将全部完成流转。另外新型集体经济将进行完善,村上的成都红砂花乡生态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将有60%的股权属于全体村民,目前正在按照村民代表大会的意见进行股份量化,估计年底每个村民分红几百元没问题。下一步村委会将完全消失,社区居委会将完全取而代之。当然,红砂村景区还会进行提档升级,按照区里的规划,打造都市休闲的精品区域。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

  新闻背景

  城乡一体化:成都的科学发展之路

  成都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之前,与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三农”问题突出,人民生活不富裕,尤其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能与城市居民同步,同时由于农村发展的迟滞,导致城市也发展不起来。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积累。

  2003年,成都由破解“三农”难题入手,走上了一条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城市化道路。经过4年的实践,现在看来,成都的做法完全符合中央的精神,符合十七大报告精神。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暂不适宜搞“三个集中”的地方,则大力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农村发展环境

建设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实施
农业产业化
经营工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工程,促使发展缓慢的地方尽快摆脱贫困。

  这几年,成都牢牢把握了几个原则,那就是政府不与民争利,不强行扰民,不代民作主,不代民经营。凡是该给的、能给的,就要给群众。比如通过土地经营土地整理,让农民集中居住。一要农民自愿,二要农民比原来住得好,三要农民能有长期的生产生活依靠,有长期的收入来源。据统计,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905元,比2002年增长了4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 2006年的2.61: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在这里得到遏制,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局面初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