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接轨国际 深圳抖动强劲脉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17:3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周娜

  新路

  通过开放,努力提升城市人文环境的国际化水平,将是深圳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一步。据统计,深圳去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已居全国城市之首,显然,境外游客已经能在这座城市感到方便与舒适。而日前深圳获得最宜居城市的殊荣,则是又一个有说服力的开放成果。

  这个夏天,深圳市的政府官员出访格外频密。

  7月,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率领深圳市政府代表团访问新加坡,对新加坡的城市管理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考察之后,市政府很快作出决定,立即派出129人组成的9个专项小组,赴新加坡考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8月,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等领导率领的大运会考察团奔赴曼谷,考察团分成多个组别,对曼谷大运会进行地毯式考察。

  8月底到9月初,许宗衡再率深圳市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埃及、印度三国,一路介绍深圳、推销深圳,既吸引国外企业对深圳的关注,也在助推深圳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这些活动,只是从报纸上信手拈来的几条消息,从这看似寻常的消息当中,可以反映出深圳对外开放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深圳对外开放所表现出的强劲脉搏。

  内外交困深圳另辟蹊径

  回首十六大之后的五年,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WTO后过渡期结束,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格外严酷。从国内环境来看,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深圳的情况来看,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四个难以为继”也让深圳没有本钱再去延续旧有的开放模式。在这些条件的约束之下,深圳的开放必须摆脱对招商引资的路径依赖,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开放,才能另辟蹊径,步入坦途。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深圳与国际接轨已经展现出了许多崭新的气象。深圳整个城市的开放重点,也从努力寻找资本,变成更注重寻找学习的标杆。特区发展之初,招商引资是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可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的开放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不同的学习标杆,让深圳成为一个全世界最优秀的城市基因杂交而成的国际化都市,成了深圳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使命。2005年,深圳提出了“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口号,通过向香港的学习,我们的政府管理和产业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以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今年,我们又找到了新加坡这根标杆。因为新加坡在破解资源紧约束方面、在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典范,这些经验对深圳而言,非常值得借鉴和师从。所以,许宗衡7月访新,8月份就决定,派出129人组成的9个专项小组赴新加坡考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通过不断寻找学习标杆,深圳得以集聚全球智慧,在开放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从引进资本到两条腿走路

  “20年前,深圳引进技术,引进资金,今天,深圳特区的形式要有所转变,新特区的转变,在新形势下的内涵就是要走出去。”李鸿忠在对走出去的意义进行阐述时表示,深圳经济的发展此前靠的是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发展水平还处于产业发展链条的低端,如果只锁定在这一步,很容易出现之前的“拉美现象”,投资很快就会转移到劳动力更丰富、成本更低廉的地区去,深圳就会成为新的经济殖民地。他表示,深圳应该向中端、高端进军。深圳20年前靠得是引进投资、引进技术发展的,而现在,新特区的改革开放的新内涵就是要走出去。

  根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决定》,深圳明确将大力扶持跨国航母型企业,培育自己的本土跨国公司群。到2010年,打造5家以上年营业额达1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航母,境外企业数量超过600家。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创造更好的城市软环境,让企业形成总部留在深圳,加工制造基地等向海外延伸的布局。

  根据相关文件,深圳将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境外政府支持服务网络,该服务网络定位于市场开拓以及为企业境外投资就近提供各种服务。“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让深圳的开放从引进为主,变成引进与输出两条腿走路。“走出去”是写进了十六大报告的开放战略,而深圳在“走出去”过程中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无疑是我们国家“走出去”战略最成功的一笔。从企业层面来看,深圳有一批国际化程度很高的本土企业,如华为、中兴、TCL、创维、康佳等,这些企业当中,有些企业的国际业务比重已经超过了本土业务。从政府层面来看,深圳市政府已经出台了系统的“走出去”战略规划纲要和有关的扶持政策,政府正逐步建立完善的政府海外服务网络,此前,许宗衡出访澳大利亚时,还专门出席了深圳驻澳经贸代表处的成立仪式。“走出去”已然成为深圳一项成熟的开放战略。

  提升城市人文环境国际化水平

  通过开放,努力提升城市人文环境的国际化水平,将是深圳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一步。在2005年召开的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李鸿忠书记在报告中说,深圳要“在人文环境上逐步实现国际化。要充分认识营造国际化人文环境的意义,把深圳建设成为中国最适合外国人居住、最能吸引国际资本扎根的城市之一”。现在,深圳正围绕着大运会等一系列大型国际赛会,以国际化标准提升政府服务、基础设施和市民素质。这些努力虽然现在远未结束,但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据统计,深圳去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已居全国城市之首,显然,境外游客已经能在这座城市感到方便与舒适。而日前深圳获得最宜居城市的殊荣,则是又一个有说服力的开放成果。

  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明确提出,鼓励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方面走在前列。盘点过去的五年,可以看到,深圳在扩大开放的征程上,确实做到了不辱使命,走在前列。

  【“走出去”规划】

  重点扶持50家企业以民营和股份制企业为主

  《深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战略规划,到2010年,深圳要打造5家以上年营业额达10亿美元、海外业绩占50%以上的跨国企业航母。2家以上年营业额达100亿美元、海外业绩占50%以上的大型跨国公司。深圳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2亿美元,年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5亿美元,境外企业数量超过600家,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累计合同额达到200亿美元,营业额达170亿美元,在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形成较强竞争优势。《纲要》指出,支持优势战略企业群“走出去”,包括软件、通信、数字视听等自主研发能力高的产业中自主知识产品比例高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支持优势传统产业群“走出去”;传统产业中包括钟表、玩具、珠宝首饰、家具等行业产量占世界市场较高的份额,要通过“走出去”寻找和拓展更有利的生存空间。支持新型行业群“走出去”,如医药等具有民族工业特点的行业;积极鼓励服务业“走出去”,重点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会计、律师等服务行业。《纲要》表示,确定50家左右具有实力和优势的大型企业作为“走出去”重点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为广大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供有利条件。从企业所有制属性看,应采取以民营和股份制企业为主,国有企业为辅、利用外企资源携手并进的发展方式。

  【“走出去”举措】

  深圳将在境外建经济贸易合作区

  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在“走出去”工作报告中表示,在走出去过程中,深圳将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打造深圳企业海外发展的营运平台。

  陈应春表示,目前深圳“走出去”战略中还存在着政府支持政策和相关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目前“走出去”大多还是企业“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甚至存在着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压价,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陈应春透露,市贸工局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协调在越南设立经贸合作区,组织企业组成“联合舰队”,成规模、有组织地共同“走出去”。同时,做好合作区的开发、企业入区、生活配套设施、道路等建设,使关联度高的产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完整的产业链。相关情况将在今年内对外发布通报。

  他同时表示,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立过程中,深圳政府将逐步建立完善的政府海外服务网络,将政府服务进行延伸,驻外办事处要从单一的招商引资职能向招商引资、拓展国际市场、服务于“走出去”等综合职能转变。据了解,深圳目前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设立了办事机构,今后在与深圳经贸联系比较密切的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条件比较成熟地区的增设工作也正在筹备之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