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探究造富基因:环渤海和解共生的蓄势待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 14:45 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

  梳理中国三大经济区域财富脉络,甄别未来财富增长基因。《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聆听中国三个“造富发动机”传来的最直接声音,在呈现三大区域蓬勃发展的即时图像和未来远景的同时,也指明目前这些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最直接问题:

  长三角面临土地、能源、资源、技术蓝领短缺和国内国外资金分流、地方政府壁垒等;

  珠三角当年全国首创的“三来一补”、“前店后厂”等典型外向型经济模式,正遭遇发展的瓶颈。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

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新政等宏观调控政策频频出台,令占到全国外贸总额近1/3的广东面临新的挑战;

  环渤海地区来自市场的力量和活力远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经济运行和某些社会经济活动还主要靠政府动员;

  三个“财富发动机”亟须突破以上发展瓶颈,以便快速、高效运转,并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加速润滑

中国经济发展链条运行。

  环渤海:和解共生下的蓄势待发

  冯迪凡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定位为“第三增长极”那一刻开始,环渤海城市间心态就有了微妙的变化。有人则直接发出“谁是第三极”的诘问,质疑滨海新区的经济体量,是否可以像当年的深圳和浦东一样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也许正如天津经济学会会长周立群教授所言:“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不同,在于环渤海地区来自市场的力量和活力远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经济运行和某些社会经济活动还主要靠政府动员。”

  “环渤海经济协作市长联席会议”流于形式已有二十余年,而2007年中,天津滨海新区建立内陆12 省市“无水港”北方地区大通关,消除长期存在的企业地域壁垒等一系列实质性进展所释放出的信号,都给予人们清晰的信息:过往所谓无法破除的桎梏,都抵不过对于经济迅猛发展的强烈渴求。

  资金洼地

  “滨海新区这么小的地方,能不能撬动环渤海经济的发展?”在天津财经大学举办的“滨海新区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所提出的质疑也是市场上近来弥漫着的声音。

  据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今年4月份环渤海省市深化合作座谈会讲话中数据显示, 2006年,环渤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26.2%。这已接近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总和。“环渤海地区在‘十一五’规划后有可能达到8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此区位经济总量在全世界就能进入前七位。”周立群预测。

  在此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要撬动环渤海经济体的“必由之路”则“需要建设成资金洼地”。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松奇认为,天津滨海新区应该以此为切入点,建立全新的金融市场,利用政策优势,吸引资金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金融服务业为导向给市场参与者最大的自由和便利。

  在2006年岁尾中国首只私募股权性质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后,今年6月,天津市召开了私募股权基金国际融资洽谈会,第一次大规模地把国外的中小私募基金引进中国。9月16日,国内首家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也在天津宣告成立,将在天津建立直接融资平台,把国际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规模引入中国,破解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促进环渤海地区及其他地区协调发展服务。

  环渤海经济生态

  环渤海区域是由环绕渤海、黄海的京津冀、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三个核心地区组合形成的半环状的复合型经济区。

  在选择与京津冀都市圈为核心的区域合作战略上,冀鲁辽三省的路线图各具特色。《环渤海地区经济研究报告》显示,河北省对京津冀区域合作高度重视。河北省着重发展“一线两厢”的规划中, “一线”是由石家庄、保定等五市组成的“线型”城市带,也是河北与京津接壤、拥有便利出海口、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两厢”中的南厢是交通便利的邯郸、邢台等四市,是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省的接壤区,该区域的经济崛起则有助于环渤海经济圈内两大区域的经济融合。

  引人注意的是,尽管河北在环渤海三省中具有最强的省际合作倾向,但该省越来越注重依托自身资源和区位条件,形成独立“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格局。

  作为一号工程的曹妃甸重化工业基地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曹妃甸要“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同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7月21日,唐山市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同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书》。协议中主要涉及促进产业合作发展、天津港与曹妃甸港的联合发展、构建竞争有序的区域性市场体系、共建服务两地的基础设施包括城际铁路、沿海公路及石化产业基地为主的促进区域经济的经济合作协议。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做出的评论是,合作“突破了很多区域行政管理瓶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天津港集团总裁于汝民近日对记者表示,在今年十一之后双方会有进一步的动向。

  鲁辽二省的选择重心,则并不完全在于同环渤海对接。

  山东半岛都市群一方面着力于半岛制造业基地打造,另一方面突出“环黄海经济圈”概念,强调向日韩等其他东北亚国家的对外开放。而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岛则更加突出自身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出海口的优势条件,将与东北各省合作、构建东北内陆省份门户置于了一个比融入环渤海、牵手京津冀更加优先的地位。

  这两大重点区域的“去环渤海化”定位和取向使得山东、辽宁两省的经济重心超越了环渤海经济圈。

  令人玩味的是,在鲁辽的欠发达地区,即“在辽宁、山东两省的区域经济规划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其各自的辽西沿海地区和黄河三角洲地区要接受来自京津冀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辐射”,周立群表示,这是在两省整体经济有望更进一步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推进区域合作的重要取向,也应是环渤海经济合作在南北两翼的率先突破地区。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