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重庆会展业为何屈居三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 15:57 时代信报

  场馆主导的“会展史”

  场馆不足,一直是重庆会展经济的硬伤。从工贸到重庆展览中心,再到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重庆一直试图突破这个瓶颈。

  “重庆会展发展史,就是不断突破场馆瓶颈的过程。”重庆会展业资深人士杨文(应被采访者要求用化名)认为,以时间为序,重庆会展经济走过了“工贸时代”、“展览中心时代”、“国际会展中心时代”3个阶段。

  作为“工贸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工贸大厦,如今被更多的重庆人理解为公交车站名,甚至“重庆工业品贸易中心”的名称也少有人记起。

  8月19日,从南坪“百安居”旁的天桥拾阶而上,稍显破旧的工贸大厦映入眼帘。由重庆市著名书法家徐文彬题写的“工贸大厦”仍不失气度,但4个字下挂着一道横幅———“大楼写字间和空置场地全面招租”。走进工贸大厦,大堂里灯光昏暗,花池早已干涸,墙壁已显斑驳,

天花板也有不少破损,原本为展会而生的主楼、裙楼展厅被当作了低档歌舞厅。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熙来攘往,商贾云集。

  1988年10月,重庆工业品贸易中心开门营业,揭开了山城会展业的大幕。21层高的“工贸”,是当时重庆的第一幢高层建筑,也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会展场所,两层裙楼加上7层主楼,总共有超过1万平方米的使用面积、2000多个展位,有250个9平方米的国际标准展位。

  1996年,“工贸”正式注册为重庆展览会议中心。在1998年全盛时期,这里承接的大大小小会展超过50个,占到我市会展总数的70%以上。

  但是,设计上的先天不足,使得工贸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主楼展厅的楼层太多,大厦内通行不便;最为关键的是,越来越多大型展会的参展商家,要求展位成百上千平方米,而“工贸”4米的展厅层高和被立柱分割、单个最大面积仅为9平方米的展位就显得相当局促,难以适应客户的需要。

  1998年,当展场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可搭建125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重庆展览中心一经投入使用,工贸便迅速销声匿迹了,并于2003年彻底告别会展业。

  “可以说,重庆展览中心时代是重庆会展的成型期。”杨文说,这一时期,重庆展览中心举办了全国性、区域性和行业性的会展200余个,占到直辖以来我市举办会展总数的50%。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培育出了“渝洽会”、“高交会”、“房交会”等一批重庆本土会展品牌。

  但很快,重庆展览中心也“不够用了”。起初,中心只有圆馆,里面有很多立柱,无法放置大型设备。后来,没有立柱的方馆建成,但地面承重每平方米最多只有1.5吨。总面积偏小、展位少等问题再次出现。

  2005年,当重庆国际会展中心正式亮相时,重庆会展业界称:“这是重庆会展经济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重庆国际会展中心拥有3个展厅,室内展场4.5万平方米,室外广场两万平方米,室内3个展厅可容纳2500个9平方米的标准展位,每层展厅的使用净高为13.5米。“当时,人们都感觉很兴奋。”杨文说,但随着第54届全国药交会、2007年春季全国糖酒交易会、第十七届全国图书交易会等大型展会的举办,中心的缺陷再次暴露出来。

  “与周边城市相比,场馆规模偏小,呈立体分布的展馆设计先天不足,现有会展功能及周边系统工程不够完善,虽刚建成不久,但已不能完全满足举办全国大型商品交易会的需要。”今年3月,在南岸区向市政府提交的一份汇报材料中如是表示。

  亦步亦趋的发展

  重庆“会展史”是一步场馆追赶需求的历史,这暴露出统一规划的不足。分散的会展资源、模糊不清的发展思路,注定重庆会展经济发展的艰难。

  在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拟送市委书记汪洋的《重庆市会展现状及发展建议》中提到:“缺乏会展发展机制,会展发展盲目无序,这是我市会展一直规模小、档次低、影响弱的主要原因。”

  “作为会展基础的场馆建设,本身就存在一个矛盾:修太多,空置率高;修太少,又无法满足需要。”唐鸣放说,“这需要统一规划,但重庆仿佛还没‘醒’过来。”

  这造成的结果是,与国内会展较发达城市相比,重庆存在较大差距,即使与西部地区的成都、西安等相比,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差距就在于,重庆展会市场活跃度不高、展会总体规模小、档次低、质量差、知名度低。

  而与重庆毗邻的成都,仅展览展示工程企业就有数百个。据成都会展办的统计,2006年成都市举办展会节庆活动超过210个,2007年会展业直接产值拟突破10亿元。

  “破解之道,在于尽快出台统一规划和相关优惠政策,但分散的会展资源,又制约了政策出台的步伐。”唐鸣放说,重庆十分稀有的会展资源,分散在各部门,如商委、经委、科委、教委、外经贸委、文化局、旅游局等,使会展资源不能完全充分利用,会展效益难以放大。

  要形成发展会展经济的合力,就需要一个强力的协调部门。“重庆已设立了会展办,但挂在市商委名下,其协调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杨文说。

  

蛋糕有限,让重庆200余家专业会展企业呈现出“规模偏小、竞争反而激烈”的特点。我市一家展览公司就曾吃过“哑巴亏”。为筹建一个广告行业的展会,该公司提前1年开始各项准备工作,距展会开幕只有几个月时,另一家展览公司突然杀出,要举办一场内容、服务对象几乎完全相同的展会,而且开展时间刚好定在先提出企划案的那家公司操作的展会之前。

  当重庆会展企业“内斗”不断之时,“狼”却来了。2007年春季全国糖酒交易会上,重庆会展企业就遭遇了尴尬。

  在重庆糖酒会主会场上,到处活跃着成都商人的身影,他们为糖酒会提供专业的广告设计、展位

装修、物流配送等会务配套服务。初步估计,在糖酒会上“淘金”的成都人超过1000人。

  “广告业务都被成都企业垄断了。”重庆一家广告公司老总惋惜地说,本届糖酒会广告投入预计超1亿元,但由于重庆广告公司出手太晚,不熟悉糖酒会的操作流程,没有几家公司在糖酒会上赚到了钱,而经验丰富的成都广告公司占了绝对优势。

  “我们不是不想做,但操作流程、工艺技术我们不如人。”这位人士坦言,人才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

  早在糖酒会召开前,重庆各大会展公司已经拉开了会展专业人才大战。当时,一家会展企业招聘展览设计师,开出了10万元以上的年薪,但招聘效果仍然不理想。“会展人才,简直就是‘稀有动物’。”杨文说。

  目前,重庆只有重庆市第二财贸学校、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几所学校开设了会展专业班,均为中职或高职教育。但会展人才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初入社会的学生很难胜任会展策划工作。据悉,重庆展览中心曾先后招收几十名会展专业班学生,但最后胜任并留下来的仅有一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