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郑州一些大型超市高价奶粉已经上架,但与此同时,原料奶的价格却基本不动,乳品涨价难以惠及奶农。
有关专家就此呼吁,我国政府应该重视奶业市场出现的奶农效益低和无序竞争问题。
□经济视点报见习记者 李婷
奶粉涨价 奶农亏损
8月16日,记者在郑州市丹尼斯中原店三楼奶粉区,发现“高价”奶粉已经上架。“一个多月前,超市就陆续接到了各品牌奶粉供应商的调价通知,这些的奶粉品牌包括惠氏、多美滋、三鹿、伊利等国际和国产一线品牌。”一位销售小姐称。
某中国品牌奶粉的郑州地区负责人说,目前该品牌奶粉已经在郑州超市进行调价,增幅在5%~10%,“随后,将在郑州各地零售摊点调整价格”。同时,郑州市城调队传来消息:自6月以来,郑州市奶粉价格大幅度上涨,比上年同期上涨7.5%,与今年年初相比,目前最高已经上涨了20%。
“上个月,这种900g装婴儿1段奶粉(0~6个月婴儿使用)价格为162.8元,现在已经涨到178.8元了。”市民赵女士在挑选奶粉时说,奶粉涨价了,乳品加工企业、奶农可发大财了。
然而,在奶农冯小五的脸上却找不到一丝笑容。他说:“每天我都要拉着6头奶牛到镇上的奶牛养殖小区挤奶。一来一回就要半个小时,辛苦我不怕,可现在真是没赚头。”
冯小五告诉记者,他养奶牛已经3年了,往年一头奶牛一年挤奶可赚几千元,可今年只能维持成本。饲料一直涨价,管理、环境等费用增加,可原奶的价格几乎没变。“现在郑州地区平均奶价是2.05元/公斤,只比去年多了三分钱。”
据悉,近段时间以来,奶牛养殖的各种成本明显上升,特别是饲料价格上涨了15%至30%,而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却一直保持不变,奶农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了奶农养殖奶牛的积极性。目前,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在山西朔州、内蒙古等地还出现了卖牛、杀牛的现象。
众企进驻 奶源紧缺
据河南省畜牧局数据统计,近五年来,河南奶业以每年近30%~40%的比例高速发展,由全国第17位提高到第6位。奶业市场的快速发展迎来国内多家龙头企业进驻,在光明乳业率先进军河南后,2006年,内蒙古蒙牛集团也在焦作开设加工厂;今年年初,伊利集团在平顶山的乳品加工基地也已经开始投产。
“奶源是奶业加工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河南三鹿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献说,为了奶源,他下足了“本钱”:采用牧场型、养牛小区型、大户型三种方式培植奶源基地,为奶农贷款买牛提供担保服务、随时为奶农提供技术服务。
“奶业蛋糕做大的同时,奶业产业链上也出现了抢夺奶源的现象。某些乳品加工企业为抢夺奶源,甚至到别家企业的养殖小区、养殖基地哄抬奶价,扰乱原奶价格。”一家乳品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奶源争夺战的背后,是已经白热化的奶业市场的竞争格局。
据统计,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比2000年增长了76.6%,乳业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但我国的牛奶产量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目前,河南的75家乳品加工企业中,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只有十几家,大多数小企业主要依托当地市场,在夹缝中生存,无法与大企业进行直接较量。”河南省奶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说。
“一些小型乳品加工企业为抢占当地市场份额,往往采取特价销售、捆绑销售等手段,进行低水平的恶意竞争,一方面扰乱了销售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也误导了消费者,认为低价销售暗示劣质出售。”河南省畜牧局畜牧处处长任心俊说。
据数字统计,目前在广东等利润较高的地区,乳品企业平均净利润率由原来的约7%降至约5%,内陆很多地方净利润率不到5%,一些地区甚至还不到3%。
任心俊认为,低利润不仅降低了奶业加工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奶农造成很大的伤害。奶业加工企业为控制产品成本,在原料奶上压低价格。原奶是奶业链上的初端产品,奶农的收益将直接影响原奶产量,如果奶业产业链的源头出现了损伤,将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不良的影响。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乳品加工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带’字上,带动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有义务培育奶源,有责任帮助农民争取资金养奶牛,奶源有了,企业自然也好过了。”李文献说。
7月5日,河南的三鹿花花牛、洛阳巨尔、山盟等9家乳品企业一起联合签署了《河南乳品企业自律郑州宣言》,承诺要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反对争抢奶源、恶性竞争行为,推行合同收奶。
“此次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乳品企业与奶农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签订长期稳定的原料奶收购合同。”一家乳企销售经理说。
“目前,我省奶业处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发展的过渡时期,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惠泽奶农。从2006年开始,每年拿出1亿元资金设立奶牛良种补贴专项资金,已经有400多万头奶牛进行了改良,受惠奶农达140万户。”任心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