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农村面貌加快改善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十年,是连续出台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形成新时期保护和支持农业的政策体系框架的十年,是粮食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的十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粮食连续稳产增产,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上新台阶。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5000万吨大关,达到57121万吨,比2002年增产11415万吨,增长25%,年均增长2.5%。2004年至2011年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八年增产,2007-2011年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5亿吨,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稳步提高。其中,2011年,稻谷产量20100万吨,比2002年增长15.2%;小麦11740万吨,增长30%;玉米19278万吨,增长58.9%。
表12003-2011年稻谷、小麦、玉米产量 |
||||
单位:万吨 |
||||
年份 |
三种粮食 合计 |
稻谷 |
小麦 |
玉米 |
2003 |
36298 |
16066 |
8649 |
11583 |
2004 |
40133 |
17909 |
9195 |
13029 |
2005 |
41741 |
18059 |
9745 |
13937 |
2006 |
44179 |
18172 |
10847 |
15160 |
2007 |
44763 |
18603 |
10930 |
15230 |
2008 |
47027 |
19190 |
11246 |
16591 |
2009 |
47419 |
19510 |
11512 |
16397 |
2010 |
48819 |
19576 |
11518 |
17725 |
2011 |
51118 |
20100 |
11740 |
19278 |
2003-2011年均增产幅度(%) |
3.2 |
1.6 |
3.0 |
5.3 |
经济作物全面增产。2011年,棉花产量为659万吨,比2002年增产167万吨,增长34%,年均增产幅度为3.3%。油料产量为3307万吨,比2002年增产410万吨,增长14.1%,年均增产幅度为1.5%。糖料产量为12517万吨,增产2224万吨,增长21.6%,年均增产幅度为2.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67930万吨,增产15069万吨,增长28.5%,年均增产幅度为2.8%。水果产量为14083万吨,增产7131万吨,增长102.6%,年均增产幅度为8.2%。
表22003-2011年主要经济作物产量 |
|||||
单位:万吨 |
|||||
年份 |
棉花 |
油料 |
糖料 |
蔬菜及 食用菌 |
水果[1] |
2003 |
486 |
2811 |
9642 |
54032 |
7552 |
2004 |
632 |
3066 |
9571 |
55065 |
8394 |
2005 |
571 |
3077 |
9452 |
56452 |
8836 |
2006 |
753 |
2640 |
10460 |
53953 |
9599 |
2007 |
762 |
2569 |
12188 |
56452 |
10520 |
2008 |
749 |
2953 |
13420 |
59240 |
11339 |
2009 |
638 |
3154 |
12277 |
61824 |
12246 |
2010 |
596 |
3230 |
12009 |
65099 |
12865 |
2011 |
659 |
3307 |
12517 |
67930 |
14083 |
2003-2011年均增产幅度(%) |
3.3 |
1.5 |
2.2 |
2.8 |
8.2 |
注:[1]水果是指园林水果,不包括果用瓜。 |
森林资源和林业经济快速增长。根据国家林业局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到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活立木总蓄积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据国家林业局统计,2003年至2011年全国林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646.4万公顷,其中天然林保护工程707.1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1720.8万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431.9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9.2万公顷。
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持续增长。201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58万吨,比2002年增加1724万吨,增长27.6%,年均增长幅度为2.7%,肉类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中,猪肉产量为5053万吨,增加930万吨,增长22.6%,年均增幅为2.3%;牛肉产量为648万吨,增加126万吨,增长24.2%,年均增长幅度为2.4%;羊肉产量为393万吨,增加110万吨,增长38.6%,年均增长幅度为3.7%;禽肉产量1709万吨,增加459万吨,增长36.7%,年均增长幅度为3.5%。2011年,全国禽蛋产量为2811万吨,比2002年增加545万吨,增长24.1%,年均增长幅度为2.4%。2011年,全国奶类产量为3811万吨,比2002年增加2411万吨,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8%。其中牛奶3658万吨,增加2358万吨,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2%。
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603万吨,比2002年增长41.7%,年均增长3.9%。其中,内陆水产品2695万吨,增长62.7%,年均增长5.6%;海水产品2908万吨,增长26.5%,年均增长2.6%。人工养殖扩张迅速。2011年,人工养殖水产品4023万吨,比2002年增长59.5%,年均增幅为5.3%。其中,人工养殖内陆水产品2472万吨,增长69.1%,年均增长6%;人工养殖海水产品1551万吨,增长46.3%,年均增长4.3%。海水捕捞增长较慢。2011年,捕捞水产品产量为1580万吨,比2002年增长10.3%,年均增长1.1%,分别比人工养殖低49.2和4.2个百分点。
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在生物育种、粮食丰产、节水农业、数字农业、循环农业、动植物疾病防治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增加了我国农业技术储备,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据科技部统计,2011年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良种对粮食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5%。
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十六大以来,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实现快速发展。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97735万千瓦,比2002年增长68.7%,年均增长6%;大中型拖拉机441万台,比2002增长3.8倍,年均增长19.1%;小型拖拉机1811万台,比2002年增长35.2%,年均增长3.4%;联合收割机111万台,比2002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15.3%。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4.5%,比2005年提高18.6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十六大以来,国家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涵盖全国2498个县(场、单位),受益农户达1.6亿,技术推广面积11亿亩以上;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项目已涵盖全国30个省(区、市,含中央农垦系统)的619个县(市、区、场),实施面积增加到2750万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根据水利部统计,2011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为61682千公顷,比2002年增长了13.5%。
农业科技进步、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各种现代投入品的大量使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是粮食单产屡创新高。2011年平均每亩粮食产量达到344公斤,比2002年提高了51公斤,增长17.4%。其中,稻谷亩产量为446公斤,提高33公斤,增长8.1%;小麦322公斤,提高71公斤,增长28.1%;玉米383公斤,提高55公斤,增长16.7%。
二是主要农产品人均产量逐步提高。2011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为425公斤,超过粮食安全标准25公斤,比2002年增长19.1%,年均增长2.0%;人均棉花、油料和糖料分别为4.9公斤、25公斤和93公斤,比2002年增长27.7%、8.8%和15.9%,年均分别增长2.8%、0.9%和1.7%;人均猪牛羊肉、禽蛋、牛奶和水产品分别为45公斤、21公斤、27公斤和42公斤,比2002年分别增长17.8%、18.2%、166.8%和35.0%,年均分别增长1.8%、1.9%、11.5%和3.4%。
表32003-2011年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 |
||||||||
单位:公斤/人 |
||||||||
年份 |
粮食 |
棉花 |
油料 |
糖料 |
猪牛 羊肉 |
禽蛋 |
牛奶 |
水产品 |
2003 |
334.3 |
3.8 |
21.8 |
74.8 |
39.5 |
18.1 |
13.6 |
31.6 |
2004 |
362.2 |
4.9 |
23.7 |
73.8 |
40.4 |
18.3 |
17.4 |
32.8 |
2005 |
371.3 |
4.4 |
23.6 |
72.5 |
42.0 |
18.7 |
21.1 |
33.9 |
2006 |
379.9 |
5.7 |
20.1 |
76.4 |
42.6 |
18.5 |
24.4 |
35.0 |
2007 |
380.6 |
5.8 |
19.3 |
86.9 |
40.1 |
19.2 |
26.7 |
36.0 |
2008 |
399.1 |
5.7 |
22.3 |
101.3 |
42.4 |
20.4 |
26.8 |
37.0 |
2009 |
398.7 |
4.8 |
23.7 |
92.2 |
44.4 |
20.6 |
26.4 |
38.4 |
2010 |
408.7 |
4.5 |
24.2 |
89.8 |
45.8 |
20.7 |
26.7 |
40.2 |
2011 |
425.2 |
4.9 |
24.6 |
93.2 |
45.4 |
20.9 |
27.2 |
41.7 |
2003-2011年均增幅(%) |
2.0 |
2.8 |
0.9 |
1.7 |
1.8 |
1.9 |
11.5 |
3.4 |
三是粮食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2011年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的粮食产量为2148公斤,比2002年增长72.2%,年均增幅为6.2%。
说明:因缺乏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数量指标,这里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来代替农业劳动力。因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数量要小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所以每个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的实际平均粮食产量应大于图中的近似数。
三、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村面貌加快改善
农民收入实现连续多年较快增长。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做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8.1%,其中2010、2011年连续2年收入增速超过城镇。
农村交通更加便利。据交通部统计,2011年末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幅度为11.5%;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7.18%,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4.04%。
农村环境有所改善。农村改水成效显著。根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到89972万人,比2002年增长3.6%;改水累计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94.2%,比200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农村卫生条件改善。201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9.2%,比2002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农民住房面积增加较多。据调查,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6.2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9.7平方米,增长36.6%。其中,砖木结构的为15.9平方米,增长14.7%,年均增长幅度为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为16.5平方米,增长1.1倍,年均增长幅度为8.8%。
农村医疗制度逐步健全。从2003年起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病有所医”。据卫生部统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32亿人,农民参合率为97.5%,新农合筹资总额达到2047.6亿元,人均筹资246.2元,补偿受益人次13.15亿。农村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增加。2011年末,全国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102.6万张,比2002年增长了52.9%;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为116.6万人,比2002年增长了9.5%。2011年,每千农业人口平均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分别为1.16张和1.32人,比2002年分别增长48.7%和11.8%。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生活困难人口提供兜底的基本保障,实现“困有所济”。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了5313.5万人和2662.6万个农户,比2007年制度建立之初分别增长53.9%和69.3%;月人均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和月人均支出水平分别为143.2元和96.4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1倍和1.6倍。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促进农民养老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实现“老有所养”。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1年底,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1914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32643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8525万人。2011年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70亿元,其中个人缴费415亿元;基金支出588亿元。基金累计结存1199亿元。
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些年,是我国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带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现代农业深入发展,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国家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注: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国家林业局、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教育部、卫生部和民政部,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