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中国外贸的发展和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6日 10:04  商务部网站

  3月25日,首届岭南论坛在广州召开。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中国外贸的发展和变革

  ——在首届岭南论坛上的讲话

  (钟山 2012年3月25日,广州)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首届岭南论坛。刚才几位同事发表了精彩演讲,我深受启发。下面,我结合会议主题,就中国外贸的发展和变革谈几点思考:

  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不断提高,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

  一是我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进出口3.64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75倍,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1.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进口1.7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是占世界贸易份额不断提高。我国外贸占世界贸易份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上升到目前的近10%,其中出口超过10%。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出口占全球份额从2008年的8.9%提高到2011年的10.5%左右。

  三是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外贸缓解了我国市场、资源、技术和外汇的约束,成功推动了我国经济起飞。1978年至2011年,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约20%。同时,我国市场规模大,目前每年近2万亿美元的进口对保持世界经济发展和促进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

  尽管我国已是世界贸易大国,但仍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出口商品以数量扩张为主,质量档次不高。出口企业以价格竞争为主,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多,自主国际营销网络不完善。商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相对滞后,行业自律和协调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国际贸易中的议价权和定价权不足。

  我国外贸大而不强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是由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外贸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我国经济总量尽管已是世界第二位,但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观上是与我国外贸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外贸政策不配套和经营模式比较落后等原因有关。

  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面临市场空间、贸易摩擦、产业竞争力和资源环境等内外多重约束。

  在市场空间上,发达国家消费市场成熟稳定,靠数量增长市场空间有限。2011年,我国占发达国家进口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下降的势头,在欧美市场份额分别下降1.25和1个百分点。

  在贸易摩擦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已连续17 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不仅有传统的“两反一保”,也有人民币汇率等新的贸易手段。发起国别不断增加,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涉及产业不断扩大,不仅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产业造成很大冲击,对外贸稳增长造成很大压力。

  在产业竞争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力提倡“再工业化”,更加注重制造业发展,不仅在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投入,与我形成竞争,而且也大力吸引传统产业回归,与我也形成竞争。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我竞争面扩大,大大压缩了我国国际市场空间。

  在资源环境上,人口多、资源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硬约束”,外贸靠数量扩张将进一步加剧我国资源保障压力,国内环境空间也难以承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三、实现贸易强国必须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转方式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将伴随着我国外贸从大到强的全过程。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为主要目标,以调结构、促协调、提质量为重点,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强化“四种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着力提高“四种能力”:出口商品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行业中介组织协调能力和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能力;要进一步调整外贸结构、着力促进“四个优化”:优化商品结构,优化主体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贸易方式结构。要进一步促进外贸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六个协调”:出口和进口协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外贸和外资、外经协调,外贸和内贸协调,多种所有制主体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协调,促进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外贸质量水平,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十二五”时期,外贸工作的重点是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进外贸“三项建设”。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动“三项建设”,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举措。

  优化外贸“两个布局”: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要稳定传统市场规模,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新兴市场的规模,力争到2015年,新兴市场的份额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优化国内区域布局,要稳定东部沿海地区外贸规模,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加快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扩大中西部外贸规模,力争到2015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外贸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推进外贸“三项建设”:推进外贸生产基地建设,将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专业型、综合型外贸基地和企业型基地,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贸易平台建设,培育若干个国家级会展平台、专业市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进口促进平台,提高贸易促进能力。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培育一批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市场渗透能力强的零售网点和若干个中国商品展示中心,提高企业国际营销能力。

  当前,我国外贸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继续对外贸发展予以关心、指导和支持。

  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