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微调预调;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本报北京3月18日讯 (记者李海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今天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围绕“中国经济: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的单元主题发言指出,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中国国内发展也面临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处理好速度、物价、结构这三者的关系,仍然还面临诸多挑战。
张平介绍,2011年,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农业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新增就业创造历史新高,去年末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432万套、新开工1043万套等情况充分表明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有效。
2012年是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此,张平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微调预调;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为:
第一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要牢牢把握“扩内需”的战略基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让百姓有钱消费;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百姓敢于消费;采取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和措施,让百姓乐于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让百姓方便消费;加强市场的监管,让百姓放心消费。特别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让隐藏的巨大消费潜力成为持续扩大的现实需求。
第二是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满足经济发展对融资合理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货币条件,在保供应、控成本、强监管的同时,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力度、节奏和时机,既考虑经济发展需要,也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
第三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这是解决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关键。
第四是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尤其在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促进社会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第五是要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保障改善民生是中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的根本目的。
张平,男,汉族,1946年1月生,安徽宿州市萧县人, 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7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安徽银行学校信贷专业毕业,中专学历。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履历:
1963.09-1966.09安徽银行学校信贷专业学习
1966.09-1967.07留校待分配
1967.07-1981.10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巢县支行夏阁营业所会计,县支行信贷员、副股长、股长,县财贸办公室干事,县工商局副局长(其间:1980.09-1981.08安徽省委党校理论班学习)
1981.10-1985.12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调研处秘书,第二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副厅级)
1985.12-1991.10安徽省计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91.10-1992.08安徽省计委主任、党组书记
1992.08-1995.04安徽省芜湖市委书记、代市长、市长
1995.04-1996.09安徽省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
1996.09-1999.08安徽省副省长
1999.08-2003.05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
2003.05-2003.06安徽省委副书记、副省长
2003.06-2005.07安徽省委副书记
2005.07-2005.12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5.12-2008.03国务院副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办公厅常务工作,正部长级)、机关党组副书记
2008年3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是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