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务部官员谈农超对接 五年内比例有望翻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3日 17:52  新华网

  “挤出流通水分 ‘干菜’自然卖‘干价’”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谈“农超对接”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雷敏) 同样品质的小油菜,在某大型连锁超市只卖0.99元/斤,而同一时段在附近的农贸市场却卖到1.5元/斤。在当前物价上涨的敏感时期,这样一则与“省钱”有关的消息吸引无数眼球。

  低价的秘密是这些蔬菜绕过了中间环节,直供超市终端,官方称之为“农超对接”。除蔬菜外,水果等生鲜农产品也是直供的主要品种。

  这些生鲜农产品究竟是怎样“直达”超市的?为什么能做到比农贸市场还便宜?“农超对接”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怎样?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就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

  四步并作一步走 “干菜”卖出“干价”

  问:这些生鲜农产品是怎样“直达”超市的?为什么能做到比农贸市场还便宜?“农超对接”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

  答:按照一般果蔬销售流程,从农民到经纪人、批发商、供应商,最后到超市物流采购,通常需经过4个以上环节。各类中间商的存在,使得最后的成本至少上升5%-10%。

  比如在山东只卖0.1元/斤的南瓜,运到北京的农贸市场却要卖1元/斤。主要的加价环节在流通环节,尤其是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的环节。现在农贸市场每平方米摊位费每月都在一千多元,自然会分摊到菜价上。而通过直采模式,农产品直接从基地到达超市卖场,原先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可直接转移到农民和消费者身上。

  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开展“农超对接”,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资金在17个省区市开展试点,目前,试点项目已经全面推开,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据调查,连锁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5%左右,这是一项政府得民心,农民得让利,消费者得实惠的工程。

  此外,实施“农超对接”中,由于超市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因此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以直接追溯到原产地,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据专家调查,通过推动“农超对接”,目前我国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15%提高到20%,大中型超市生鲜农产品直供直销比重达30%。

  好事多磨 推动“农超对接”要过四道坎

  问:推动“农超对接”过程中,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推动“农超对接”要过四道坎。

  一是“农超对接”仍处于试点阶段。还没有在全国推开,农产品通过“农超对接”销售的比重还比较低,需要扩大实施范围,扩大实施效果。

  二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超市经营的基本需求是规模化,保证不断档脱销,但我国农业生产环节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为主,组织化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超对接”的开展。

  三是超市的进场费还比较高。生鲜经营由于技术含量高、盈利水平低,许多超市还没有认识到生鲜经营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农超对接”的意识还有待加强,按照工业品标准对待,收取高额的进场费等各种费用,影响了“农超对接”效果的发挥。

  四是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有待完善。企业购进农产品可以抵扣13%的进项增值税的政策,但执行中存在困难。一方面,合作社往往无法开具足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存在地区分割。全国没有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各地自行制定的发票,无法实现跨区抵扣,增加了连锁企业的税收负担,影响开展农产品经营的积极性。

  五年内“农超对接”比例有望翻倍

  问:“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农超对接”?

  答:目前,全国农产品经由直采直销销售的比例为15%,“十二五”期间,我们希望这一数字能翻倍,达到30%左右。

  为实现这一目标,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

  扩大“农超对接”范围。扩大“农超对接”实施范围,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开展“农超对接”活动。我们拟会同有关部门在重点农产品产销区,共同开展一系列“农超对接”推进活动和现场会,创造产销对接机会,推进“农超对接”工作开展。

  建设农超对接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应用互联网等现代流通技术,建立农超对接和产销衔接的网上交易平台,发布农超对接消息,实现网上对接,促进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继续加大对“农超对接”扶持力度,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电子交易系统。积极推动农产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