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务部回应对中国投资环境质疑称环境恶化没根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 07:0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商务部回应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质疑

  说投资环境恶化没根据

  吸收外资连续11个月正增长 外资环境不会变差只会更好

  本报记者 张意轩

  7月,苏格兰首席大臣亚历克斯·萨尔蒙德率领着3个高级商界代表团访问中国,在海上风能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这次访华,我们签的项目列表已经超过了两页纸。”他说,“在中国投资的苏格兰企业未来两年预期会增长50%。”

  同样,来自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数字显示,2009年中国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达到约95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资国。

  蓬勃发展的中国依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投资者的目光。

  批评声音与事实不符

  日前,世界银行集团发布了《2010年跨国投资报告》,从行业准入、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取得用地和商业仲裁四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将中国列为吸引外资限制最多的国家,也有部分国家的商会组织,对中国的投资环境提出了质疑。

  对此,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刘亚军表示,这四个方面仅仅是投资环境的一部分或者其中的一小部分,衡量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还应考虑包括市场的容量、经济的成长性、产业配套、政策软环境等更多的方面。

  刘亚军指出,从准入和政府体制的角度来讲,各个国家的体制不一致,把实行不同管理体制的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放到一起,把87个国家放到一起来做对比,恐怕这种可比性值得商榷。 

  按照世贸组织的分类,中国承诺并已经开放的服务贸易部门已经高达100个,这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即便是号称“最开放的国家”的美国,也仅仅开放了101个部门。

  近两年,在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方面,商务部已经取消和简化5类审批,已经把25大类的审批全下放给地方,商务部2009年直接受理的审批事项,涉及到外商投资的审批事项只有298个,而2008年是3000多个,一年减少了90%,其他全下放给地方。“我们正在探索在线审批和合同格式化审批等。”刘亚军说。

  在刘亚军眼里,中国的土地资源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多,人均可用地面积非常紧张,“在这样有限的土地资源情况下,我们采取了相对规范的用地审批管理程序,我相信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认同的。”

  到目前为止,外商投资企业申请用地基本都得到了保证。

  关于商业仲裁,刘亚军介绍:“我们有商业仲裁的制度,有司法救济的制度,也有行政诉讼的办法,还有政府投诉调节的功能。”

  “如果说中国是限制最严的,这肯定是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刘亚军说。

  善于听取跨国公司意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从各方的评价看,中国的投资环境是好的。比如,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世界投资认知度的报告,把中国列在全球15个投资首选地中的第一位;美国中国商会公布的2010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当中,有58%的受访企业认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将能够获得更多的面向中国市场的生产、采购和服务。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6月,全国非金融领域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4万家,同比增长18.8%;实际使用外资5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其中6月当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39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25.1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3%和39.6%。到这个月为止,我国吸收外资已经连续11个月保持当月同比的正增长。

  “也就是说,去年8月份在金融危机还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吸收外资已经开始实现当月数据的正增长,这说明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我们改善投资环境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刘亚军说。

  姚坚表示,在中国市场化开放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但中国政府非常善于听取跨国公司的意见。国务院的领导、各部门领导都多次举行调研和座谈会、听证会了解各个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引资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近来,国内外有一些担忧的声音:今年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使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选择去孟加拉国、越南、印度等低成本的地区去投资,“中国优势”是不是还存在?

  对此,刘亚军分析道,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是一个事实,但不仅仅是在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都在上升。从吸引外国投资者的角度,劳动力成本对于整个投资的影响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刘亚军表示,没有听说有大量的外商向东南亚转移或者是大批转移的计划。他认为,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是还是比较低的,并且中国的综合成本还是低的。他强调:中国优势从依赖于人力成本的竞争优势,向综合的竞争优势转变,包括市场空间和产业配套、劳动力的素质、政策环境等方面。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中国目前不存在某些舆论认为的吸收外资环境恶化的问题。虽然由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原因,中国的引资政策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从整体上来说是有利于吸收外资的。只是就具体企业而言,对那些劳动密集型或“两高一资”的外资企业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对那些拥有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外资企业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

  谈及下半年,刘亚军相信,投资者还是很看重中国市场,吸收外资总体上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此外,商务部表示,近期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和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也已经表明,吸收外资工作不但不会削弱,而只会加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