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姚坚: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向大家通报2010年一季度我国商务工作运行的有关情况,之后回答大家的提问。
一、对外贸易情况
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延续去年底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1-3月,进出口总值6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出口3161.7亿美元,增长28.7%;进口3016.8亿美元,增长64.6%;贸易顺差为144.9亿美元,同比下降76.7%。
一季度进出口的基本特点有:
一是进出口呈企稳恢复迹象。与2008年同期相比,进出口增长8.2%,出口微增3.3%,进口增长13.7%。
二是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国内需求旺盛带动进口高速增长,且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35.8个百分点。量价齐升拉动进口快速回升,一季度单月进口价格分别增长13.2%、15.3%和17.2%,数量分别增长64%、25.5%和41.7%。
三是贸易顺差持续下降并在3月出现逆差。一季度,实现顺差145.4亿美元,大幅下降76.6%。3月份当月出现逆差72.4亿美元,结束了自2004年5月以来连续70个月顺差的局面。
对外贸易在去年同期进出口额大幅下滑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贸稳定仍有不少困难,尤其是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需求的真正恢复尚需时日,因此,我国当前仍需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统计显示,3月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的出口增幅分别低于整体17.4和9.8个百分点,服装和鞋类出口甚至分别出现了19.8%和6.5%的下降。
二、吸收外资情况
一季度,外商对华投资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1-3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459家,同比增长19.8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4.43亿美元,同比增长7.65%。3月份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96家,同比增长28.0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4.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08%。
当前我国吸收外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吸收外资保持回升势头。自去年8月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实现连续8个月增长。
二是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11亿美元,同比下降10.3%;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5.4%。从比重来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同期全国总量的比重由2009年的56.9%下降至47.3%,而服务业由38.7%提高至45.2%。
三是大部分国家对华投资恢复增长。美国对华投资12亿美元,增长44.9%;亚洲十国/地区对华投资189亿美元,增长6.1%;欧盟27国对华投资16亿美元,增长9.9%。
三、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情况
一是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势头明显。一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的95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3%。从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看,中国香港、巴西、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接收地。从投资的行业构成看,近九成的投资分布在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业。
二是对外承包工程持续较快增长。一季度,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2.7%;新签合同额265.2亿美元,同比下降21%,其中新签合同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4个,合计202.5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6.4%。从新签合同额的国家/地区情况看,位居前十位的是:阿尔及利亚、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印度、博茨瓦纳、斯里兰卡、菲律宾、安哥拉、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上述国家的合同额总计164.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62.3%。从新签合同额的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电力工业,达66.9亿美元,占25.2%;交通运输业61.7亿美元,占23.3%;房屋建筑业51.2亿美元,占19.3%;石油化工业43.5亿美元,占16.4%。
三是对外劳务合作保持平稳发展。一季度,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新签合同额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一季度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33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0%;3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7.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32万人。
四、中美双边贸易有关情况
中国自美进口增长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3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78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自美进口大幅增长,进口236.6亿美元,增长42.7%,出口544.5亿美元,增长19.7%。根据美方统计,今年1-2月,美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5.2%,比整体出口增长17.2%高出38个百分点。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有所下降,但美对华出口基本持平。据美方统计,美国总体出口下降了17.9%,但对中国的出口仅微降0.22%,对华贸易逆差也减少了15.4%。
中国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据美方统计,中国已由2001年的美第9大出口市场跃升为2007年的第3大出口市场。2001-2009年,美对华货物出口额增长262.8%,是同期美国总体出口增长率(45.5%)的5.8倍。美对华出口额占美国对外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2.7%增长到2009年的6.7%。
中国已成为美国许多产品的重要海外市场。中国已成为美国汽车、飞机等机电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2009年,中国是美国前10大汽车出口市场中唯一出现增长的市场。据美方统计,当年美汽车对华出口额为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4%,而同期美国汽车出口总额下降34.1%;2009年美飞机对华出口53.4亿美元,同比上升36.5%,而同期美国飞机出口总额下降1.8%。
美对华农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并保持顺差。中国是美国大豆、棉花的最大海外市场,据美方统计,2009年美大豆对华出口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55.9%;棉花对华出口占美国棉花出口总额的17%。2005-2009年,美国在中国农产品进口份额中由23.5%提高到26.8%。近五年来,中国自美国大豆、禽肉、水果进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24.2%、35.7%和16.4%。
五、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国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扩大消费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国内市场繁荣活跃,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商务部监测,一季度,大型流通企业销售实现较快增长,食品、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实现快速增长。1-3月,千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7.4%;其中,3月份,食品、饮料、烟酒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2%、14.5%、15%,增速均比去年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服装、鞋帽零售额分别增长15.4%、12.9%,增速比去年加快5个百分点。
汽车、家电等消费热点保持旺盛势头。一季度,汽车消费增长39.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消费增长29.6%。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积极推进,家电下乡产品1603万台,实现销售额317亿元,同比增长6.9倍,家电以旧换新销售新家电890万台,销售额350亿元,办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车辆2.4万辆,比去年四季度增长78.2%,拉动汽车消费35亿元。
商务部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市场平稳运行。针对近期猪肉价格连续下降,猪粮比价持续低于盈亏平衡点的情况,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启动了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的工作。为了确保西南干旱地区的市场供应,商务部制定抗旱保供预案,启动生活必需品日报监测制度,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协助筹措净水设备、背水桶等抗旱物资,保障蔬菜、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的供应。目前,西南干旱地区粮油肉蛋价格相对稳定,成品油等重要物资供应充足,市场供应基本平稳。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商务部立即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成立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救灾工作,保障灾区市场供应。14日中午,商务部商财政部决定向灾区调运600吨收储牛羊肉。目前,青海省商务厅也已紧急组织了6.5吨方便面、饼干和矿泉水调往灾区。
六、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0》
为帮助中国商品、资本更好地“走出去”,商务部今天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0》,其中还首次编发《农产品分册》。《报告》涉及我国16个主要贸易伙伴,内容涵盖这些国家/地区新出台或拟发布的750多项贸易投资政策、壁垒典型案例以及新立贸易救济措施,重点关注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投资政策及法规的最新变化。例如,美国即将实施《食品安全加强法》,欧盟2009年颁布、实施或即将实施84项技术性贸易措施,印度对中国产品启动25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具体情况。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急剧升温,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11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127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76起、反补贴案件13起、保障措施案件20起、特保案件7起。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等各类贸易壁垒措施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投资领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我们衷心希望广大企业、商协会、科研机构和法律工作者充分利用《国别报告》的信息,防范对外贸易投资中的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提高竞争能力。
除年度报告外,商务部还由公平贸易局负责发布《国外贸易投资壁垒信息月报》,提供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投资壁垒方面的最新动态信息。公众可在商务部官方网站的公平贸易局子站查阅。
谢谢大家。
《财经》杂志记者:您刚才说外需持续不振,那么商务部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持外需和提高我们的出口?
姚坚:我们总体判断,外需还处于恢复阶段,虽然今年前三个月中国出口增长28%左右,但这是在去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实现的,和2008年相比只有3.3%的增长,基本还处于恢复的状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是中国制造、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还没有明显的恢复,如果从外部需求看,无论是我们三大主要市场,即欧洲、美国和亚洲市场,这些市场都没有明显的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体上外需还是在恢复的过程中。
关于政策方面,重要的是保持当前政策的稳定性,也就是延续去年以来为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稳定性。商务部也在推动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加强短期的出口信用保险的规模,加强贸易的便利化,增加政府的服务,来保持出口能够有一个比较平稳的恢复阶段。通过两到三年的恢复,争取达到危机前的水平。谢谢。
《国际商报》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和阿根廷豆油贸易争端受到很多关注,目前这个问题有没有一些新的进展?我们知道中国的豆油进口最主要是来源于阿根廷,如果采用新的进口标准,将怎么弥补国内市场有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谢谢。
姚坚:近期,中国质检部门向阿根廷通报了自阿进口的豆油存在的质量问题,为了加强监测,中国自阿根廷豆油进口的自动许可发证机关,在管理层级上也有所调整,但不会对合格产品的正常贸易产生影响。至于前一段有个别的进口商反映申报受到电脑系统的一些影响,商务部的配额许可证事务局主管这项工作,他们表示申报系统是正常运行的。中国和阿根廷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在技术层面有问题的话,我们会很好地进行磋商的。谢谢。
人民网记者:从1980年中期到现在,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一直在增长,但是美国对华贸易的起伏很明显,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则是一直在上升。请问一二月份美国对华出口的迅速增长是否能够持续,这个增长是否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
姚坚: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总的来看,美国对华出口是持续性发展增长的,即使在去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基本是一个平稳的状态。今年一季度更增长了40%以上,这主要是依赖于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是最主要的因素。随着中国内需进一步的扩大,以及进一步以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个市场规模会持续扩大。在市场开放方面,中国在入世以后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在制造业,我们的关税总水平持续大幅度下降。特别是中国加工贸易比例很高,占到40%左右,加工贸易事实上基本是零关税,贸易非常便利。另一方面在服务业,中国在150多项服务业领域中已经开放110多项,是发展中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的市场。应当说制造业和服务业是连在一起的,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开放都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促进了各国对中国的出口。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从市场份额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第一、二位的市场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因为它们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下相邻近的市场。中国这么遥远的市场能够成为它的第三大出口市场,而且比例已达到7%,今年还会进一步的提高,主要是依赖于中国市场进一步的开放,以及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谢谢。
法新社记者:第一个问题,因为3月份贸易的逆差是70个月以来的首个月度逆差,请问商务部对今年整体的走势怎么看,是否是暂时的现象,还是会延续几个月?另外今年整体的贸易顺差或者逆差的平衡状况您是怎么看的?第二个问题,本来今天应该是美国发布是不是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的日期,但延迟了,请问商务部目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情况有什么新的看法?如果真的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的话,会不会引起中方的担忧,另外中国会有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谢谢。
姚坚:关于进出口的走势,我在10号有一个发言。之所以在3月份出现这样的贸易逆差,它不是突然的变化,而是延续了去年以来贸易顺差的持续收缩。中国贸易顺差的高点是在2008年,有2980亿美元的顺差,是从2005年的1021亿美元的顺差增长上来。大家知道,实际上在2007年、2008年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中已明确提出要实施“促平衡”的政策。促平衡的政策不仅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平衡,也包括进口和出口的平衡,包括减少贸易顺差的政策目标。在今年3月份出现逆差,应当说是中国实施促平衡的宏观政策的结果。当然在3月份更有它的特殊方面,就是进口的增速要远远高于出口,进口的恢复程度要远远好于出口的恢复程度,这表明“内热外冷”的情况。所谓“内热外冷”就是国内的经济恢复得非常健康,但外部的需求没有表现出持续的恢复,外需还没有恢复到常态,导致进出口的差距拉大,所以才出现当月的逆差。当然也有原材料价格的问题。
至于走势怎么看,我们基本的判断是由于这种内外经济复苏的差距会持续,所以在上半年这种月度进出口在平衡点的状况会是常态的。全年贸易政策的目标是保市场、促平衡。所谓保市场就是能够在促进出口平稳增长这方面继续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促平衡方面要进一步扩大进口,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变贸易平衡状况。我们也初步预计,如果是这样一个正常的状况下,贸易顺差在去年减少1000亿美元的基础上,今年会继续减少1000亿美元,使我们的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的改善。经济学界对贸易平衡状况的评估认为,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占GDP的比重在正负5%以内就是基本接近平衡的状况。中国去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是5.7%左右,我们预计今年会在3%到4%的水平。应当说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的改善,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我们也会在未来的三个季度中朝着这个政策目标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比较平稳的增长。
第二个问题,我们注意到美国财长宣布推迟发布报告。中美贸易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中美两国都必须在全球化贸易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一个新的状态下来看待中美双边经贸关系。
我有这样几个观点。首先中美贸易是互惠互利的。应当说中国在中美贸易中不仅为美国的跨国公司、为美国的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和益处,同时也为美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中美贸易对美国来说,利益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在华美资企业,去年实现销售2300多亿美元,其中大概有1500亿美元是在中国市场实现的,使美国的跨国公司能够在全球经济转型、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实现发展,同时用它的盈利和发展带动公司在全球的盈利和发展,反过来支持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对消费者而言,大家知道中国产品的价格是公道的、质量是好的。对美国平抑通货膨胀有大量的益处。
同时中美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中国经济中有百分之六七十是制造业,美国70%左右是服务业,美国的制造业只有20%都不到。所以美国出口更多的是服务。它的盈利点就在服务上。中美贸易带动的美国服务业的就业岗位数倍于它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流失,这是经济学家公认的,应当说双方的利益是互利共赢的。无论是美国的政界人士,还是经济学界、产业界人士对这方面都有共识。我们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看中美贸易,如果仅仅看货物贸易的顺差逆差就会有悖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就会得出一些偏颇的结论。所以有经济学家讲,中美贸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重新解读贸易统计数据。如果没有正确的解读,而是用50年前的经济理论解读当前的中美贸易,肯定会误读当前中美贸易的真实状况。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以贸易顺差,以美国失业与全球经济失衡指责人民币汇率,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如果把美国经济衰退、美国就业岗位的流失说成是人民币汇率导致的,那绝对是找错了原因。有一个经济学家讲了一个观点,说千万不要把人民币汇率当成美国政治问题的避雷针,不要把人民币汇率当成美国经济问题的替罪羊,我觉得这说得是有道理的。如果是这样,就把问题引导到争端上来,而没有引导到解决问题上来。
前面我已经讲到中美是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的调整,发展方式在不断的转变,中国也会进一步把经济增长的方式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进一步转变到以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拉动的经济模式上来。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平衡、贸易的平衡状况会持续的改善。我们也希望能够加强双边的合作,通过固有的双边机制进一步的来加强沟通,来促进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促进问题的解决。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很重要的方面是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其实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能很多企业会遇到一些困难,并不是很容易,因为这个口号也提了好几年,但是始终没有让大家看到很满意的转变的成果。商务部在促进这样转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什么样的鼓励和促进的措施?谢谢。
姚坚:关于促进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确实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一项政策措施。最近在广交会上,商务部还会发布关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研究报告。一方面,当前中国贸易规模的增长和贸易结构体现了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基本的背景,是和我们的国情基本相适应的。我们最大的国情是人口多,就业压力大,中国以制造业为主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贸易结构,肯定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我们是这样的国情。另一方面,我们在贸易增长的过程中,首先是量的扩张,其次才是质量的提高,商务部所做的工作在那个报告中会有明确具体的阐述。
在促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方面,首先我们会给企业提供更多市场信息的服务,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盈利环节价值链的走向是什么。比如大家都知道,我们常说的价值链的走向是“微笑曲线”,应当由制造环节这样一个底部向两端延伸,前端是设计、研发,后端是零售。中国的企业在这些方面已经开始起步了,已经给企业更好的信息引导。二是我们也会在产品研发和设计方面提供部分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比如在部分的产业聚集区提供设计的平台和研发的平台的支持。三是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出口。我们如果以发达国家,比如以德国为例子,它的装备制造业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在这几年出口方面也取得新的发展。装备制造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施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我们也和有关部委在实施有关的政策,包括去年大家知道的所谓“421”政策,就是要给这些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前期的市场调研、市场开发以及后期的项目融资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当然这些支持都是在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实施的。比如在融资上面,OECD有一个协定,就是利率不能是竞争性的利率,而是一种长期的、优惠的、平衡的利率。谢谢。
新华社记者:今天统计局发布CPI的数字,虽然数字是非常温和的上涨,但是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近期的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的情况尤其是蔬菜,感受非常的强烈,请发言人预测一下未来的价格走势?
姚坚:市场价格是有一些变化,我们商务部的市场运行司每周都有监测,都有发布的数据。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蔬菜的价格主要是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这是更突出的因素。因为今年无论是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都出现天气的一些特殊情况,北方地区主要是持续低温,南方的旱区像广西、云南、贵州是部分蔬菜供应的基地之一。气候的变化是主要的原因。在价格变化方面,我们主要是会同农业部来及时调控市场的供应,这是主要的工作。同时从中长期看,我们也在加强部分产区和销区的批发市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供应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除了涨价以外,刚才也说到猪肉价格是持续下跌的,除了春节过后的因素以外,也与猪肉存栏数量有一个阶段性增长相关,商务部也启动相关的措施在部分地区开始收储工作。我们最近会安排市场运行司就市场运行的情况开一个发布会,向大家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新浪财经记者:现在关于三大铁矿石的交易商基本在季度定价方面达成协议,在上次还是上上次发布会的时候,您说过会在适当的时候出台一些外贸政策来应对这种现象,不知道您认为这个合适的时机是不是到了?具体说到外贸的政策,您觉得包括哪些手段,能否详细说一下,现在有些专家说是不是由商务部这边牵头来做反垄断调查,商务部是怎么看的,目前我们有没有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谢谢。
姚坚:铁矿石的问题确实是前一段时间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在今年前三个月铁矿石的进口数量是1.55亿吨,同比是增长18%。如果从价格上看,平均约为96美元/吨。价格和去年同期比增长了20.7%。2009年一季度,当时的价格是80美元/吨,同比下降41%。
关于铁矿石谈判,根据我们国家现有的体制是由中钢协和中国五矿进出口商会两家牵头来进行铁矿石的对外谈判和协调工作。我们也注意到三大矿石公司都提出要在二季度实行临时的季度价格。根据中钢协和五矿进出口商会,以及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对外谈判的情况,谈判仍在进行之中。我们也希望供求双方能够克服当前这种短期因素的干扰。铁矿石贸易是大宗长期的贸易,在历史上看,长期的协议价格为供需双方建立了一个平稳的、可预见的市场环境,提供了能够透明的、成本是可控的市场机制。应当说长期协议对维护资源国和生产国、消费国利益的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希望铁矿石的机制应当是以长期协议为基础的,结合当前出现一些新的情况进行适度完善和调整的机制和价格,能够维护矿石生产国和消费国利益的平衡。我们总的希望是,无论是矿山的厂商还是钢铁的厂商能够把当前的短期因素和长远的合作结合起来,增进互信,保持铁矿石贸易持续平稳的发展。
至于你说到反垄断的调查问题,据我所知,无论是欧盟的钢铁企业还是其他国家的重要钢铁企业都提出对于矿石供应商反垄断调查的问题,我们也注意到这个现象,商务部反垄断局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同时我们也补充一点情况,近期的铁矿石价格在去年下降41%的基础上,今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反弹和高速的增长,应当说国内的铁矿石供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的变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进口的来源地进一步多样化,根据我们的统计,在前几年我们主要是从十个国家的进口,今年一季度我们的进口来源国扩大到二十多个国家,进口的来源渠道进一步增加,这样也能够为我们平抑当前铁矿石价格不合理的状况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内的铁矿石供应也在进一步的增加。根据统计资料来看,我们国内的钢厂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一直在70%左右,今年以来依存度在持续的降低,降低到50%到60%的规模,应当说国内铁矿石的供应在进一步的增加。我们想通过进口来源的多样化、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以及国内铁矿石供应的增加,市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应当趋于理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中国的业界和矿山供应商达成一个合理的、符合双方长远利益的结果。
《中国经贸》记者:第一个问题,4月1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请问发言人这一新的意见与以往的政策有什么新的特点,新增了哪些内容?第二个问题,4月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增收最高为99.14%的反倾销税,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对人民币汇率的筹码,请问发言人有什么看法?商务部有哪些措施来针对美国这一次裁定?谢谢。
姚坚:你说的第一个问题,昨天国新办有一个专题新闻发布会,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这个文件是去年12月底由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它既是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振兴国民经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措施,也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这个文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吸收外资的结构,二是鼓励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这也是和我们区域平衡发展衔接在一起的。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吸收外资得到非常快的发展。三是吸收外资形式和方式的多样化。四是关于简化外商投资管理的体制,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是进一步向省市区下放审批权限,要把审批权进一步交给省市和地方,进一步减少审批的流程,加强吸收外资的进程。最后是创造利用外资良好的环境,主要是国民待遇,使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有一个比较平等的竞争环境。
你说的第二个问题,关于油井管的反倾销终裁,前几天中国五矿商会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解读和立场声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频繁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是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表现。由于油井管涉案规模特别庞大,中国油井管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商务部对此非常关切,我们正在持续地和美国进行交涉。为维护产业的利益,我们还会继续进行这项工作。谢谢。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您讲到,现在我国的出口正处在恢复的阶段,今天是广交会开幕的第一天,目前从商务部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广交会的形势会怎么样?在此之前商务部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姚坚:今天是广交会开幕的第一天。为了办好这次广交会,我们做的最主要的工作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工作。到会的客商人数既反映了市场的恢复程度,也能够表现出最后的成交规模。所以在广交会开幕之前,商务部会同广州外贸中心进行了高级别的招商活动。我们在各国的驻外经商机构也大力配合这些招商活动。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在逐步恢复。根据我们的了解,当前企业最担心的是政策的稳定性,所以商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支持广交会成交的若干政策,包括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在广交会上提供出口信用保险的服务和信息平台的服务等等。我们希望这次广交会能够为全年出口的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我想谈谈两岸的问题,第二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专家工作商谈已经结束,现在传出第三次ECFA专家工作会本月底将在北京举行。早期收获清单,原来早期的商谈是劳务和贸易,听说这次会议将把金融服务加进来,能否请您证实一下?第二个问题,台湾将进行“双英会”,就是马英九跟蔡英文要举行关于ECFA的辩论,现在有一种声音,如果执政的国民党辩输了,会不会影响前两次专家商谈的一些内容,会不会在政策上有一些调整,这是我们比较担心的。谢谢。
姚坚:上一次的ECFA磋商是4月1号在台湾桃园进行的,那一次的磋商达成了多项共识和进展。一个是早期收获,早期收获是互惠协议安排的重要内容,也是能够促进双方经贸合作的实质性安排。在早期收获方面,双方都提出了各自的意见,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比如在关注台湾方面的农产品和中小企业利益方面达成了积极的共识。同时在大陆方面,我们有一部分制造业的竞争力弱于台湾方面,特别是电子产品制造业,台湾方面对大陆这些产业的要求也表示了充分理解。这次会议还对ECFA协议文本和下一步计划作出了安排。从时间表上看,你的说法是对的,也就是说双方将于4月下旬在北京进行第三次商谈,进一步完善ECFA内容,推动早日达成协议。这项工作有利于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是惠及两岸民生的好事情,应该会得到双方的支持。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我们注意到3月份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于进口原材料的数量和价格大幅上涨,有专家向我表示怀疑说,会不会这些最终体现在出口上。有一个数据,一般1、2月份是一个低谷,3月份会有一个反弹,此次的进口超过了一般季节的调整,像5%-6%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0%,所以我想问一下,这最后会不会体现在强劲的出口上?第二个问题,最近人民币汇改的呼声在国内外都很强烈,而国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很大。有企业家指出,如果人民币汇率提升3%的话,那么他的企业就要面临倒闭和裁员的危险,但是又有很多专家指出,这样可以解决中国内生性的问题,比如说通胀,以及抑制热钱的流入,不知道商务部对此有何看法?谢谢。
姚坚:关于进口和出口的关系,大家应当注意一下,一季度的进口更大的增长是一般贸易的进口,一般贸易的进口主要体现在国内的需求和消费上,而加工贸易的进口会更多反映在出口的上面来。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的看法是,3月份进口的大幅增长,特别是价格反映的进口增长,可能不会直接与出口挂钩。因为加工贸易的进口增长远远没有一般贸易这么高,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同时无论是进口怎么增长,出口更多的是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如果国际市场需求没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恢复,就谈不上出口大幅增长。从目前的主要经济指标看,国际市场的恢复没有明显的信号。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刚才我也讲到,主要观点已经阐述过,应当说在当前外部市场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会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是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对外发表的基本政策导向。有人解读说商务部的诉求主要是做出口行业的代言人,这完全是误导了概念。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不仅仅是支持出口行业。事实上,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是有效遏制热钱流入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状况作出的基本判断。我想这是一个恰当的判断,一个准确的判断。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从2005年就开始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中国政府的主管部门坚决表态要坚持这样一个既定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方向,会根据国内外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作出自主的决定。应当说从本质上说,汇率问题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我们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来作出恰当的安排和选择。谢谢。
《新京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我注意到房地产吸收外资的数据,去年全年下降9.65%,高于整体0.7个点。今年1月份下降6.04%,前两个月上升3.64%,但是3月份的数据没有公布,我想问一下3月份房地产吸收外资的情况。因为我们在06年出现房地产吸收外资猛增的情况,请问商务部觉得这值不值得警惕?第二个问题,转述外贸企业的困惑,在出口形势最恶劣的时候,国家有一个口号叫“出口转内销”,但是现在你也提到出口好转的情况可能不是很明显,但现在转内销的政策好象没有下文了,因为转内销的话涉及到补缴关税、增值税,商业渠道的支出也比较高,所以今年在出口转内销的政策方面有没有加大力度的考虑。谢谢!
姚坚:关于利用外资在房地产的数据,我们在发布会后提供给你。在05、06年,外资进入房地产领域是一个热度比较高的阶段。事实上,在当时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商务部也会同有关部委出台了有关政策,主要是加强对于外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监控,对于正常的、合理的给予审批和服务的便利,对于小部分以炒作市场为主的、虚假的也进行了监管。当时出台的政策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商务部也在关注,因为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外资领域的流入流出也是商务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一些非实体、炒作性、以热钱为背景的资金我们也是非常警惕的。
关于内销的问题,去年由于海外市场的收缩,相当多的外贸企业都在经营战略上进行了调整,把一部分商业目标放到国内市场,当时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金融危机给大家最主要的信息,不仅仅是要开拓国内市场,而是要在经营模式上由传统的订单生产、委托加工转向价值链双方的延伸,转向研发和销售两个环节上来。去年,商务部会同多个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广交会开辟专门的展区,在部分省市搞了专门的活动,应当说作用非常明显。当时所出台的一些加工贸易内销的政策在今年还在延续。谢谢。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去年年底以来,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请您预测未来几个月是否会持续上涨?有人说这样会带来贸易环境的恶化,请问您怎么看?政策上有何应对的措施?谢谢。
姚坚:现在各界都会从3月份的数据关注到进口价格的上涨,有很多经济学家也提出这方面的建议,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将此作为重要的内容,进一步重申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其中就包括管理大宗商品价格的通胀预期。从我们的判断上来看,由于金融危机以后进口的持续大幅度上涨,而去年基础原材料的价格实际上有一个大幅度的下跌,在这样的背景下,两种因素共同促成今年价格的反弹,有一定的是需求因素。随着阶段性时间的过去,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价格更趋于理性,会有进一步的完善。比如铁矿石的价格,应当说在业界已经看到这样一个更趋于理性的变化,因为国内市场进一步的补充,进口来源也进一步多样化,从而会使原材料价格进一步趋于理性。近期的上涨更多的是源于前一阶段价格下跌产生的反弹。
彭博新闻社记者:关于阿根廷豆油的问题,有些人说现在到商务部申请进口证拿不下来,您刚才说有一个部门负责这个事,能否再说一下是哪个部门?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这些进口企业能够拿到进口许可证。据阿根廷报纸报道,胡锦涛主席在华盛顿和阿根廷的总统见过面,并就豆油的事情进行磋商,据说是中国已经原则上同意对阿根廷进口,您能否就此事作出说明?谢谢!
姚坚:阿根廷豆油进口实行的是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这是一个程序的问题。目前主管许可证发放的是商务部所属的配额许可证事务局。前一段有个别企业反映电脑网络出现了故障,但我们向许可证了解,目前网络运行并没有什么障碍,不会影响合格产品的正常贸易。另外一个层面,因为豆油属于食品和农产品,各个国家在检验检疫方面都有相应的程序和规定,都会根据产地的不同,甚至在一个国家之中不同的省、州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标准,这方面会由中国质量检验检疫局来制定相应的标准,来完善进口的程序和流程。应当说,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会在双方的磋商下得到合理的解决。因为我们知道,各个国家在农产品方面都有同样的情况,包括牛肉、粮食、棉花等等都会有类似检验检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