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戈:我和李斌关于货币的著作为何可以拿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伍戈/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澎湃新闻记者 柴宗盛整理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11月16日,被称为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第十七届颁奖典礼,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其中伍戈与李斌合著的《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获得该奖项。在颁奖典礼上,伍戈做了关于其获奖作品介绍性的演讲。伍戈为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以下为其演讲实录: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朋友们,上午好!非常有幸能够获得第十七届孙冶方的经济科学奖,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和专家们,对我和李斌《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国际视角的思考与建议》的鼓励。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货币金融和公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货币金融的问题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认识转型中的中国存在的诸多金融现象、金融问题?如何处理好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如何实现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成功转型?我们认为这些已经成为当前理论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这可能也是1984年第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启动30多年来,首次将著作奖授予货币类作品的时代大背景。近年来,李斌研究员和我共同合作,持续关注货币和宏观经济问题,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很多货币的经济问题,哪怕是老的问题,都需要放在新的经济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既不能刻舟求剑,更不能本本主义,同时我们做研究必须与时俱进、持之以恒,不可有丝毫懈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为经济研究者,我们一直努力尝试立足于中国国情,用规范和简练的经济学语言对有关货币问题进行阐述,并试图做出创新性的探讨,我们的研究呈现大多数是近年来自己在货币经济研究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现实和理论困扰,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货币总量与经济结构的问题,新古典主义微观主体是假设和同质,而且是充分竞争,所以我们面对的是比较理想化、边缘化的环境,因此比较容易得出从总量到总量逻辑来理解货币问题,进而理解货币政策的定位和作用。但是在现实当中,尤其在新型加转轨经济体中,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明显结构性特征的经济环境,这些结构性特征显著改变经济规律,进而影响通胀的关系,经济通胀变得结构化,多用多部门模型,而不是单部门模型。用总量视角分析和观察货币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当经济中如果出现财务软预算约束以及对利率不敏感的时候,结构性问题使得货币运行路径发生改变。例如,如果是有政府的信用和充足的抵押品支持,金融资源自然容易流向地方平台和房地产领域,并通过相互推动逐步强化,逐步推升利率水平,导致价格杠杆的扭曲,从而对其他的经济主体形成挤压。

  在这样的环境下,宏观总量政策的边际效果是下降的,简单实施货币放水反而进一步固化经济结构性扭曲,积累更多矛盾和风险,当然,需要把握和权衡好结构调整与货币投放之间的关系,防范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各方面都对调整和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货币政策是短期的政策,不可能解决结构性问题,反而受到结构性问题的作用,很多问题发生了变化,货币政策基本着力点在于货币金融环境的基本稳定,从而为结构调整争取时间,为产业升级创造稳定的预期。

  另外我们关注的问题是货币数量和利率价格。对货币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在学理上有两套框架:一套是基于货币数量,核心是讨论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关注货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另外一套基于价格,核心是讨论利率及其传导。在现实货币政策调控中,始终难以绕开以数量还是以价格为目标,利用数量性工具和价格性工具,对于货币经济研究者而言,要尽可能熟悉两套框架,比较两套框架及其转型的问题。从全球和新兴市场转型当中来看,目前货币数量目标对中央银行的吸引力不断减小,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与金融体系不发达等结构性原因,完全基于价格性货币政策调控又不可能一蹴而就,数量性调控仍在发挥作用,使得量和价相互协调,共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成为可能。

  在经济转型时期实施货币数量和利率价值工具并用混合规则,是现阶段货币政策重要的特征。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的过程,事实上对于我们研究者来说也是思维方式、分析框架的转变过程,实际上价格性调控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有稳定预期以及强调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来说,现代货币政策调控5分靠政策操作,5分靠预期引导,而且后者的权重甚至更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预期是否稳定,从这个角度而言,货币政策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第三,我们在工作或者研究中间的困惑问题,是关于货币的中性和非中性。货币及其与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理论和货币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宏观经济学为之着迷的基础性问题。在主流经济理论中认为,货币总量由中央银行供给,短期会经济增长,长期只能是影响总的价格水平。但在我们的研究中,感觉到货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这么简单,主流理论认为长期只讲供给,不讲需求,背后假定是供给创造需求,就是萨伊定律。而短期只讲需求,不讲供给,产出由总需求决定的,这也是现代凯恩斯理论的核心。简单地两分法框架目前不管在实务界,还是在研究领域都十分流行,但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现实中更加复杂的经济运行规律,在现实的经济中,供给和需求很可能是交互影响的。例如,由货币信贷推动的投资在投的过程中是需求,但投资完成后则会形成供给,并可能对供给端和潜在产出水平产生影响。

  另一个方面,现实经济并不是经典理论假设的那样,由同质经济主体构成,而是存在差异和结构化,在结构性大环境之下,不同的主体对于货币政策响应也是不同的,货币政策改变会影响经济体当中的相对价格,而相对价格的变化自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变化,货币可能并不是中性那么简单,需要深入研究货币总量结构性效应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这些也许是我们正在着力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货币与宏观经济的问题是如此博大精深,错综复杂,我们时常感觉在其中盲人摸象,这或许是全面认识客观事物的必由之路,在反复的困顿之中,我们也常常笑谈自己力不从心,这样的心路历程有时候感到非常苦闷,有时候感到惊喜,有时候彷徨,有时候又有快乐,我们深知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衷心希望对上述问题的货币肤浅认识和探讨,为大家提供经济学新的视角和研究兴趣,重要的是通过对客观规律的洞察,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实践,为货币理论发展和政策的决策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