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智库观察丨金砖国家如何扩大“朋友圈”?听听中国学者如何说

  作者:尤  苗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班亚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第十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退,全球治理的目标正在日益淡化。国家主义的兴起、“美国第一”原则的提出以及英国脱欧、意大利公投、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等事件的发生,都表明全球治理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期。一方面,曾经作为全球治理中坚力量的西方日益分化,领导世界的意愿和能力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越来越高。据IMF最新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经济总量接近78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为46.9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近31.1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0.1%和39.9%。金融危机后的这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从2008年的31.1%上升到2017年的39.9%,增长了近9个百分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意愿不断增强。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正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的变革,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9月3日至5日,金砖峰会将在厦门举行,这将是中国继主办G20杭州峰会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峰会外交,也将是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今年另一次主场外交。十年来,“金砖”也从概念走向现实,在经贸合作上成效颇丰。2014年在福塔莱萨峰会上,金砖五国宣布成立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2015年的乌法峰会上,金砖五国通过了《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明确了贸易投资、制造业、能源、金融、互联互通和信息技术合作等8大优先合作领域。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29.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6%,这十年来,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2%上升到23%,如此巨大体量的五国未来必将还会有更多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空间。

  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意识到,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层面尤其是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仍需深化。金砖峰会作为首次以非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大国协调机制,其政治治理的成效常常被低估。在全球治理层面上金砖国家诉求有着战略的一致性,金砖议题联盟的构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备可行性。如何拓展金砖的成色,使金砖逐步成为全球治理的引领者而非局外人、成为世界秩序规则制定者而非参与者,成为全球话语权的建构者而非旁观者,变得日益紧迫。

  今年,中国提出探索“金砖+”的拓展模式,以期扩大金砖的“朋友圈”。“金砖+”不仅适合纵向,还有横向。横向的包括“金砖+上合”、“金砖+薄荷”、“金砖+欠发达国家”、“金砖+联合国”等;纵向的主要是指金砖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金砖+全球治理”就是金砖拓展其影响力的途径之一。只有横向和纵向的联动发展,才可以构建立体化的“金砖+”。

  未来,金砖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拓展其全球治理的成色。

  第一,完善“金砖+”伙伴对话制度化建设

  王毅外长在6月19日金砖国家外长会晤记者会上指出,金砖国家不仅属于五国,更属于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体现出中国始终秉持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之金砖精神。应当完善“金砖+”伙伴对话制度化建设,既坚持“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又在保留金砖成色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各种对话机制,不仅要构建“金砖+”朋友圈,而且要建立“金砖+”命运共同体。

  第二,贡献“金砖方案”和“金砖智慧”

  近年来“中国方案”感召力和生命力愈发增强,中国也愈加焕发出大国外交之气象:“一带一路”倡议同相关国家的战略对接成果斐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进联合国决议;新近成立的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则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发展经验提供了绝佳平台。

  从金砖的角度整体观之,作为经济总量接近全球的四分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一半的金砖国家,在其发展过程各具特色,产生了“金砖方案”和“金砖智慧”,对于其他谋求本国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来讲,这就是“金砖+”的号召力所在。

  不可否认,金砖国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有关金砖国家的“失色论”、“务虚论”、“失和论”等悲观论调见诸媒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机遇亦与之并存,合乎各国人民发展利益的机遇必是时代潮流。习近平主席7月在会见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发言时强调,考虑到金砖国家人民交流合作的普遍要求,经济金融合作、人文交流互鉴、安全沟通协调三者都要往前推进。政治、经济、人文等三驾马车将使“金砖+”底色更足,内涵更为丰富,一个立体化的“金砖+”将为失序的全球治理添翼。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