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1日08:17 环球网

  人民币涨至新高购汇趋理性 三季度或现根本性好转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卢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自6月底以来持续上涨,10日,汇率中间价大幅上调305点至6.677,不仅突破6.7整数关口,而且创下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彭博社10日报道称,人民币“令人匪夷所思地成了高收益避风港”。《日本经济新闻》称,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幅下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支持了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

  紧张换汇冲动消失

  中国汇改迄今已满两年,人民币汇率度过最凶阶段并逐步趋稳。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并一次性贬值近2%,同年12月引入参考“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的中间价形成机制。2016年人民币汇率一度被预期持续走低至7.3甚至7.5。而在实际走势上,人民币汇率不但未触及该点位,并在2017年开始筑底反弹。据统计,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累计上调近3000个基点,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3.4%。相比之下,受朝美关系影响,除传统上作为避险币种的日元外,其他亚洲货币对美元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北京中关村互联网行业的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一直想把个人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用完,将人民币存款兑换成美元以寻求保值和增值。张先生称,“幸亏没有换成美元,不然真的亏了”。中国银行某支行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居民出于保值增值目的前来兑换美元的越来越少。

  7日,对于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延续稳定势头,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居民和企业的购汇行为更加趋于理性。

  内外因素共同支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的直接原因是美元指数不断走弱。10日全天,美元指数基本在93.7上方震荡,但已比年初最高点103大幅下跌近10%。宏观方面,丁志杰认为,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态势,是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基础性因素。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人民币汇率走强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今年第一、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外汇储备也在逐步回升,这使得外界对人民币的信心有所恢复。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9%, 7月份外汇储备环比增加239亿美元,达30807亿美元,保持6个月连续增长态势。

  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向《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客观上,国家有关部门从去年年底开始强化外汇管理、境外投资审查趋严,短期内对稳定人民币汇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底开始,国家相关部门联手出台政策严格审查对外投资中盲目、非理性的项目。商务部7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额为481.9亿美元,比去年大幅下降45.8%。其中,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都超过八成。

  专家:三季度出现根本性好转

  《金融时报》称,种种因素表明人民币有望保持稳定,甚至面临一定的升值压力。彭博社称,有经济学家判断,在美元指数持续下行的预期下,中国人民币面临的短期贬值压力已经基本结束。中国正在寻求货币政策市场化,使得人民币汇率将更直接地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因而出现大起大落也将成为常态。但总的来看,“人民币过度贬值以及由此导致的负面连锁效应似乎可以暂时不必担忧”。

  丁志杰表示,今年三季度,中国外汇流动会出现根本性的好转,人民币的市场信心会进一步增强,企业结汇意愿将更为明显。但他同时提醒,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步趋稳,但是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偏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一步走强的空间或受美元突然变强而受限。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人民币短期升值明显或将不利于中国进出口数据。谭雅玲说,“第二季度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或将在第三季度显现,八九月份中国进出口贸易或将承压。”《日本经济新闻》称,人民币持续升值并不利于中国扩大出口,但将推动中国企业在有利汇率下扩大海外投资。▲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