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2日08:18 上海证券报

  郭氏旋风40天:岂能“牛栏里关猫”,道道令牌警醒银行业!

  外界曾形容郭树清在证券系统掀起了“郭氏新政”,那么,在银行系统,郭树清风格是否依旧?又将有怎样的监管思路?记者做了一些梳理,应该有助于大家做判断。

  以2月24日赶赴银监会初步交接算起,郭树清任职银监会主席46天,以国务院3月3日公布任免通知算起,任职不过40天,但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郭树清迅速进入角色。

  3月29日一天银监会处罚了17家银行机构,并在4月10日晚间悉数公开披露,同时银监会近期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包括银监会官方公布的提升银行业服务于实体经济质效、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还有已在媒体流传但未经官方发布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三违反”、“三套利”专项治理等多个文件,行动可谓迅速。

  综合郭树清在这期间的公开言论,记者觉得其监管思路初步可以总结为三方面:一是强监管、强问责,所以我们能看到一天处罚17家机构的“盛况”;二是防风险,所以银监会开始放风要整治市场乱象,并明确十大银行风险防控点;三是服务实体经济,这应该是根本。

  01

  强监管 强问责 银行业要小心了

  先说说强监管、强问责。

  一天处罚17家机构,且悉数公开披露,力度可谓罕见,所以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总结的“今年是强监管、强问责年”非常到位,银行业机构真要小心了。

  毕竟在任职山东省省长以及证监会主席之前,郭树清曾任职建行董事长长达6年,从被监管者变成监管者,知己知彼,监管起来那不就是一拿一个准?

  因此3月29日一天,严格说来郭树清上任未满月之时,就有银监会针对票据违规操作、掩盖不良、规避监管、乱收费用、滥用通道等市场乱象作出25件行政处罚决定,惩处17家银行业机构的“盛况”,且透露还有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已经立案,正处于行政处罚调查审理程序中。

  中国信达、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机构率先“中招”,且有8名责任人员被警告或警告的同时被罚款,其中含2名机构高管。

  行政处罚是法律赋予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一项重要监管权力和职责,是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制度保障,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6月27日,银监会也一日公布了13项行政处罚,不过未被媒体广泛关注,但当下,显然意义已有不同。

  记者觉得这一方面与郭树清“强监管、强问责”的思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央精神密切相关,在银监会“亮剑”之时,实际上我们也能看到证监会、保监会也在大力惩处不规范行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召开以来,银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的战略部署。”这句话来自银监会新闻稿原文,或可视为一系列动作的纲领。

  02 

  治理金融乱象 高压态势防风险

  紧随上文的是,银监会表态要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勇于“揭盖子”、“打板子”,坚持严罚重处,始终保持整治金融乱象高压态势,重拳出击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上半年将组织全国银行业集中进行市场乱象整治工作。

  银监会已经圈定了要整治的范围,说要重点对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廉政风险、监管行为、内外勾结违法、非法金融活动等十大方面进行整治。

  实际上,郭树清在国新办发布会“首秀”之时就已经表态,要治理市场乱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所以说,其实所有行动都有先兆。

  相关文件也已陆续下发,目前媒体已在流传未经银监会官方对外发布的《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文件。

  所有措施的目的之一无疑都是为防风险,在明确打击范围的同时,郭树清也已迅速圈定十大重点风险防控点,即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房地产领域风险、地方债务违约等传统领域风险,也包括债券波动、交叉金融产品、理财业务、互联网金融、外部冲击等非传统领域风险以及重大案件和群体事件风险。

  接下来,郭树清要做的应该还有补监管短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郭树清首次提出“牛栏里关猫”理论,认为没有完善健全的监管制度,银行业务经营就必然会引发严重的风险暴露,要“真正让监管部门成为国家和人民放心的看门人和守夜人”。

  银监会也提出要弥补监管短板,扎紧制度笼子,更新监管规制,填补法规空白,推进法规文件的“立改废”进程,杜绝“牛栏关猫”。

  03

  金融是经济发展血脉 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实体经济

  梯次推进的所有措施,要说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服务实体经济,毕竟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

  比如“三套利”专项治理,也是针对当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开展的,意在缩短企业融资链条、降低企业债务杠杆、切实纠查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和行为,使资金真正投向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郭树清“首秀”时也明确,要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防控风险,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确要用好信贷增量、盘活资金存量,优化信贷投向,着力服务国家重点战略、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使资金真正投向实体经济。

  有态度也要给银行执行的依据,因此银监会7日已印发《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从正向引导、改革创新、监管约束、外部环境、工作机制五个维度提出24项政策措施,强调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点开展多方面工作,包括深入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和债权人委员会制,多种渠道盘活信贷资源,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因地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等。

  针对当前部分金融机构存在的服务实体经济主业不突出的问题,《指导意见》也提出要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约束:

  一是确保业务规范性和透明度,要求商业银行严格遵守信贷、同业、理财、票据、信托等业务相关监管规定,提高产品和服务透明度;二是加强创新业务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将各类创新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业务发展状况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三是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切实查纠参与方过多、结构复杂、链条过长、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交易业务,确保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最后用数据回顾一下郭树清任职证监会主席时的“郭氏新政”:在郭树清执掌证监会总计17个月的时间里,证监会共发布公告类文件80个、证监会令16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7项、市场禁入决定10项。那么回到轻车熟路的银行业,郭树清又能带来哪些监管新风向?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