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4日13:21 综合

  穷人翻身靠拆迁? “钉子户”再难发财

  在一些大城市,动迁赔付非常惊人,一套房换六七套房的事不少见,有些“钉子户”甚至可能再多拿几套房。

  但在深圳,以后当“钉子户”可就越来越难了。

  想当钉子户?不行!

  去年深圳市规土委就开始拟定《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送审稿)》,“条例”最近有了新动态:规土委回应称,“条例”已报深圳市法制办审查,其中拟设置拆赔比、强制售卖等制度仍在论证和完善,后续操作、执行层面仍需要进一步斟酌。

  这份被称为“对深圳城市更新项目有决定性影响”的条例,曾一亮相就备受争议,而争议焦点主要是第六十条【强制售卖申请】:

  市场主体组织实施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的,在少数权利主体拒绝与项目实施主体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而使得项目实施受阻的情形下,拥有项目范围内95%以上(含95%)房地产权利的人,可以向项目所在地的区政府申请强制售卖项目范围内全部房地产。

  换句话说,拆迁项目95%以上的人都同意拆迁,剩下的只能乖乖同意,想当钉子户?不行!

  对深圳来说,这可是治“高房价”的奇招。为什么,听邦爷慢慢道来~~

  “城市更新”挑大梁

  想平抑深圳的“高房价”,第一要义就是缓解深圳突出的供需矛盾。在深圳,这一仗得靠城市更新来打。

  因为城市更新在深圳整体住宅市场的占比呈现“逐年增高”的态势,“十三五”期间有望达到近8成的比例(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数据)。

  数据显示,2011年深圳城市更新项目供应商品房约91万平方米,2012年约148万平方米,2013年约290万平方米,2014年约256万平方米,占全市房地产市场供应总量比例分别为21%、23%、35%、35%。2015年,除回迁给原业主的物业以外,城市更新供应商品房约436万平方米,占全市的47%。

  “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供应住房建设用地80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用地590万平方米(包括新供应用地40万平方米,城市更新用地450万平方米、征地返还用地100万平方米)。

  可见,城市更新释放的土地,在深圳市场中占比已近76%。假设容积率为4.0,未来五年将会有2360万平方米的住宅供应量,约30万套商品住房,平均每年供应472万平方米,每年约6万套,占据市场大头。

  另外,根据深圳官方的统计,深圳现在有1000多个城中村,其中特区内有168个城中村。围绕这些城中村有至少37万栋违法建筑,总面积大约在4.2亿平方米。

  若能够完成这些城中村的改造,深圳将有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释放,有助于缓解供求矛盾。同时,项目更新完成后,可以使得其周围的经济更加活跃。

  房企未来“主战场”

  对于想在深圳有所建树的房企,城市更新是个避不开的的命题,因为这是他们未来角力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无论是外来大鳄进军深圳,还是本土房企的布局拓展,在城市更新项目上的布局明显加速。

  5月13日,恒大20亿现金收购建滔数码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获得龙华新区福龙路西侧一块土地开发权,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约8.57万平方米。

  4月27日,奥园22.9亿收购位于坪山新区一住宅项目70%权益,楼面地价逼近15000元/平。

  5月19日,融创44亿收购莱蒙国际旗下8个公司的全部股权收益及偿付贷款,其中的“深圳莱蒙.创智谷”是深圳龙华新区首个“工改工”项目,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集写字楼、公寓、商业于一体,预计2016年入市。

  5月26日,万达入股位于深圳罗湖和龙岗区交界的草铺的一个商住项目,但持股股权并未超过50%。

  6月22日,华润置地与天安数码城集团举行战略签约仪式,双方将联合各自优势多方面展开合作,以龙华新区大浪中心区城市更新项目为合作起点,共同助力深圳城市产业升级。

  对于很多房企来说,城市更新项目是块大蛋糕,但更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因为从严苛的开发条款,到复杂的拆迁谈判,都可以让他们抓狂。

  例如南山白石洲,2009年就开始研究旧改计划,到如今都没有正式实施。再例如罗湖的木头龙,经过长达6年的“拉锯战”,目前已拆迁30%,已签约业主超过1270户,但还有60多户没签约。

  可见,大面积拆迁,难不在“大多数”而是在一些岿然不动的“钉子户”,或许仅仅一两户,就足以阻碍整个计划的执行,延缓城市更新的时间。

  也因为涉及到拆迁谈判问题,很多央企、国企不想涉足城市更新项目,比如中海,虽然在深圳开发项目殆尽,也不碰城市更新的项目。

  可见,若《条例》能够顺利通过,无疑是一剂猛招,它或给整个深圳的城市更新带来质的改变。

  (来源:邦地产)

责任编辑:王嘉源

相关阅读

境外消费太多会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要学学三位老司机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我国过去辉煌的基础正在被掏空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退欧是市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