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去产能应在一两年内见到明显效果

  去产能目标是否能实现,涉及中国经济最近一两年能不能成功触底。

  刘世锦认为,去产能至少应在一两年之内见到明显的效果

  本刊记者/贺斌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被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

  201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去产能是问题的导向,至少应在一两年内见到明显效果。

  对于推动去产能,刘世锦表示,目前,中国拉动高投资的三大需求都遇到了历史需求峰值,已经到顶:最近几年,基础设施占整个GDP和占整个投资的比重都出现下行的态势;出口去年已经是负增长了;而在房地产市场,2015年整个房地产的投资增长速度呈下降的态势,去年到1%左右。因此,需求侧总体是下行的态势。

  “需求下来,供给也得跟着下来,但是由于煤炭、钢铁、石油等行业下得比较慢,就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大概在30%左右。”刘世锦说。

  产能过剩造成PPI的明显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47个月负增长,最低的时候达到了-5.9%,工业企业的利润也出现一年多的负增长,同时,相关地区的财政收入相对下降,面临很大的压力。

  刘世锦认为,针对这种由于供求关系严重不均衡造成的通缩,仅仅放松货币政策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去产能才是出路,钢铁产能起码得减掉20%,之后价格和企业利润才能回升,才能走出困境。

  去产能关键在于国企改革

  然而,去产能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职工安置、银行债务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去产能扫清道路?

  对此,刘世锦认为,在解决职工安置的问题上,一方面,国家已经采取措施,通过社保基金出资解决去产能过程中职工的安置问题,他建议把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里的一部分国有资本拿出来转入社保基金。如果动作大一点还可以把其他行业的国有资本转入社保资金,解决职工安置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通过转换岗位,产生一些新的工作机会,尤其对于一部分年龄不大,有一定学习能力的职工,通过培训使之获得再就业能力。在这方面,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已经在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在银行债务问题上,如果不良率已经发生了,就不应再掩盖,该核销就核销,这方面政府应该给予一定政策,以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这样也有利于银行控制风险。

  而在去产能过程中,一些产能过剩,已经长期亏损,扭亏无望,靠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勉强支撑的僵尸企业也将面临清理。

  “为什么维持僵尸企业?主要还是考虑到人的问题。但究竟是为了维持本来一个应该倒闭的企业,再通过这个企业去养人呢?还是说拿这个钱直接养人,然后把企业放出去,该关闭就关闭,该重组就重组。哪一个办法更合算?”刘世锦反问道。

  在刘世锦看来,这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不是宏观政策,而是在微观领域,特别是在要素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目的是通过要素进一步流动和重新优化配置来提升效率,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而一些要关闭的企业,其生产能力、生产要素还是不错的,去产能之后可以到新的地方发挥作用,这样就能推动要素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间流动,这也是此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关闭僵尸企业,就是将整个机器设备、资金,人员要素等换一种用法,使效率整个得到提高,“不要认为企业破产是坏事,实际上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最终整个资源利用效率都提高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刘世锦认为最关键的是国企改革,因为在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石油、石化、铁矿石等行业中,涉及的大都是国有企业。而现在继续维持着的僵尸企业也大部分是国有企业。

  “现在解决去产能,包括解决人的问题,债的问题,实际上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问题。”刘世锦表示,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通过股权结构、治理机构、兼并重组的方式,让一部分国有资本转向社保基金,有一部分甚至转出来,投向国家更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组织一些产业重组的基金,用市场化的方法推动整个行业的重组。

  此外,还需要一些配套措施,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方情况差别很大,供给侧改革,特别是去产能问题上,各个地方还有很大的空间,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找到符合本地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建议允许交易去产能配额

  刘世锦坦言,在去产能问题上,大家都希望别人“去”而自己不“去”,别人减20%产能后价格回升,自己能坐享其成。“都这么想,就成了僵局。”

  那么,如何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什么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对此,刘世锦表示,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市场还不够,还要组合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中央、地方、企业形成合力,推动去产能产生实质性的进展。

  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企业和地方政府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国家层面大的规划来推动。为此,刘世锦提出借鉴碳排放权交易的办法,“制定配额、允许交易”。比如在钢铁行业,国家确定一个去产能的总量计划或者目标,要求在一定时期内,钢铁行业“去产能”到什么程度,各个省按比例分配去产能,不能互相推诿,不能你减我不减,大家都减,与此同时,结合去产能的支持政策、奖励政策,以鼓励积极性。

  “允许交易”则是遵循市场规律,允许对配额指标进行交易。刘世锦解释说,不同的省份,或者同一个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竞争力不一样,有些企业竞争力很强,没必要去产能,就可以把分配给它的“去产能”指标卖给另外的地区、另外的企业。而有的企业竞争力较差,把自己的去产能配额用完后,还有一块产能也没有竞争力,就可以把先进地区和竞争力强的地区的企业配额买过来。

  “这样,优势企业自己可以进一步发展,劣势企业得到了补偿,这和碳排放权交易思路比较类似,把政府的力量和市场力量结合起来。”刘世锦说。

  但刘世锦同时表示,这种方式需要加强监管,通过调查确定企业真实的产量。“去产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还要有一套机制,要鼓励大家,让大家有积极性做这件事,而且要做出一个好的结果来。”

  既是歼灭战,也是持久战

  在去产能过程中,很多产能需要重组,这其中包括一些好的企业,“从长期发展来讲,有一些产能需要去掉,有一些产能则需要增加。”刘世锦说。

  哪些产能要增加?这就涉及什么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刘世锦表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在传统领域,比如中国基础产业,像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金融,以及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性产业,在这些领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垄断。如果放开这些领域,就会有新的投资进来,加强竞争,从而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在传统领域中,换一个机制就是新的增长点,都有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在新的领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互联网+”等,这些也都将是新的增长点。

  “但关键是把大的领域搞好!”刘世锦认为,产业转型升级不是句空话,首先要有需求。中产阶级一部分人到国外买马桶盖是好事,说明他们对生活品质有了高需求,就会促使国内生产厂家做出更好的产品。这实际上是带动整个消费结构升级,通过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假冒伪劣产品太多,自有品牌没有培育出来,还需要加强监管。

  培育自有品牌,提振消费者信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当被问及供给侧改革大概多长时间能见到效果时,刘世锦用了两个词,“歼灭战”和“持久战”。

  刘世锦表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三去一降一补”,这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见效的,因此是“歼灭战”。

  由于去产能目标是否能实现,涉及中国经济最近一两年能不能成功触底。去产能不到位,效益底是不会出现的。所以,刘世锦认为,去产能至少应在一两年之内见到明显的效果。

  另外,供给侧改革其实也就是过去所讲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体制性的深层次问题,也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所列举的重要改革任务。这些改革要推进还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现在必须着手往前推。此外,有些改革还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时间会比较长,所以还要打持久战。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