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祥明 ○编辑 谷子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渐次实施:未来3年,国家开发银行将为京津冀三地安排融资2.1万亿元;三地企业税收分享办法、社会保障一体化以及2017年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搬至北京行政副中心等。

  10日上午,京津冀三地负责人齐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面对面给媒体讲解三地协同发展已经在做和即将要做的事,将未来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一体化的蓝图和盘托出。

  产业协同:巨量投资打基础

  “国开行和京津冀三个省市签署了备忘录,三年安排融资总量2.1万亿;农发行与河北省签订了战略协议,授信额度2800多亿。”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说。

  就在前一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响了第一炮——交通一体化。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明确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将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思路。据业内专家测算,交通一体化6年预计投资1.5万亿元。

  而在大气治理方面,据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透露,北京将围绕“压煤、控车、减少工业污染、控制建筑工地各方面扬尘”四个重点,明确了84项重点任务,总投资达7700亿元。

  “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协作进展显著。1-10月,北京、河北在天津投资资金到位额超过1520亿元,占天津市利用内资的43%,从北京转移过来的华泰汽车总部等一批项目已建成。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648个,到位资金约300亿元。”天津市副市长尹海林说。

  李士祥介绍说,北京与河北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设立了200亿元的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20多家北京企业到曹妃甸落户发展,其中首钢京唐二期项目总投资约448亿元,今年8月份已开工。

  可以说,在巨量投资推动下,促进三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将成为未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新常态。

  创新分享:打破“一亩三分地”

  巨量投资下的产业协同、合作和投资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一个方面,记者注意到,更令人期待和难能可贵的是,打破“一亩三分地”利益藩篱,京津冀三地“撕开”了区域间创新分享机制的口子。

  据杨崇勇介绍,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已经下发。按照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协调小组会议的要求,“明年要在京津冀三地的社会保障一体化方面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要进一步强力推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廖明曾向上证报表示,区域间的分割管理,彼此财政税收独立,是造成“一亩三分地”的根源,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除了要有更高层次的协调机构(类似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之外,还要在财政税收层面创新突破。

  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也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力在于利益分享机制如何破解。其中,税收就是利益分享的重要方面。”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思路下,无论是交通基建,还是环境治理,均会有大量投资涌入,这或许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特点之一。 THE_END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