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超
10日,多位专家在大连“凤凰-北大[微博]国发院早餐会:中国经济转型新挑战”上表示,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存在“保8%”可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空间较大,如能用好投资机会,可以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中高水平增长。北京大学[微博]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林毅夫认为,“十三五”期间保持7%左右的增长应该没有问题。对于经济转型中的国企改革,专家建言,应对竞争性行业企业和战略性行业企业的改革方式有所区分,根据行业不同特性采取相应改革方式。
增长潜力有待唤醒
林毅夫在会上表示,中国存在GDP保持8%增长的潜力,能不能变成现实的增长率,取决于内、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方面,在国际经济周期下行的情况下,“马车跑慢”,增长率就会从8%往下行。国内经济运行一方面受到国际周期造成的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影响,一方面投资减少。收入水平在过去几年增长较快,而随着现在竞争优势产业逐渐转型,如何找回新的竞争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其中既有市场的作用,又有政府的作用。虽然现在有很多产能过剩的现象,但就此认为没有太多投资机会是不对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产业升级空间较大,而这些产业升级都是由投资来控制的。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有利的机会投资,把投资的机会用好。有了投资,就有人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有收入增长,有了收入增长,经济就会相对增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只要把这些回旋的余地用好,保持7%左右的增长应该没有问题。”林毅夫表示。
林毅夫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基础设施存量还有差距。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应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环境的改善需要技术投入,加上城镇化等因素,都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有投资的机会就有投资的机遇,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好的项目,但是财政状况和中国不同。中国政府积累的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40%到50%之间,这在全世界属于最低水平。地方政府实行财政政策的空间很大,中国外汇储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中国经济下滑,国际因素拉动是主要因素。到目前为止,房地产拉动的投资模式出现较严重的问题,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没有发生改变,城市的治理体系、管理体系还沿袭着以房地产拉动的模式控制经济增值,导致对于土地过度的依赖,形成大量的地方债务,也出现了短期的房地产结构性的供给问题。
李铁认为,中国比其他国家有更大的经济增长点。内部通过积极的、正确的导向,还可以释放更多的空间和活力。
产业调结构潜力巨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微博]表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比较复杂,简单来看可以视为中等收入陷阱挑战问题,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过去支持重要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现在很难发挥作用,新的支柱产业还没有形成,这是中国经济遇到的最大问题。”
林毅夫表示,打破中等收入陷阱,提高收入水平和劳动生产力水平,推动产业升级,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价值转型,必须考虑不同产业的状况,以及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发展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经济在国际周期下滑下有一些压力,这个压力会变成改革创新的动力,根据各个不同行业的特性,中国可以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中高水平的增长。”
林毅夫认为,中国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存在多方面机会。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在提升技术含量、提高产业附加值上的增长潜力非常巨大。传统产业中像家电产业等达到世界级水平的产业必须研发新技术,以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一部分可能被淘汰,一部分可以转移到海外,提高产业附加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式的企业产品研发以人力资本为主,研发的周期特别短,国内巨大的人口数量、市场和各种配套措施都可以给予支持。另外,国防安全等战略产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需要国家财政给予直接拨款,或者以政府直接采购的方式来支持,这些产业也有一些配套的需要。
黄益平表示,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和投资“两驾马车”,反射到制造业里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过去一直做得很好,出口每年增长25%、30%增长,现在不行了。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增长比较疲软,另一方面是国内劳动力由过去的过剩变成现在的短缺,劳动工资过去十年每年都是10%以上的增长,过去靠低成本建立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现在正在快速失去竞争力。”
另一部分则反映在支持投资的重工业上面。黄益平表示,东北、西北的经济主要靠一些资源型产业增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东北、西北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与相关行业高速扩张、大宗商品价格超速繁荣有关。“现在的问题是,经济一减速,产能过剩非常厉害,很难来支持中国经济。”
黄益平认为,两个行业之外的一些有竞争力的产业,在国际上正在不断形成竞争力,不过总体上还没有形成规模,不足以支持全国经济的增长,需要给以时间让这些新兴产业培育起来。“今后两三年我们会持续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行的压力有多大,取决于政府政策有多大力度。从产业更替的角度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可以迫使一些产业往上走。另外,从产品市场跟要素市场之间的双轨制来看,要素市场的扭曲和干预还很严重和普遍,这是约束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核心问题就是把市场化改革走到底,一方面推动国企改革,一方面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国企改革方式的选择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9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表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酝酿一段时间,改革文件近期会陆续出台。与会专家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方式应有所区分。
林毅夫表示,国有企业在经营上总体来讲确实比民营企业经营效率低。但从以往国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情况看,私有化后的企业从政府得到的保护比以前作为国有企业所得到的保护还要多,效率也更低。所以,在改革中不应把国有企业都当成一类,而至少必须分成两类:一类是处于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另一类是战略性行业的企业。
“这两类企业改革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竞争性行业,国家就不应该干预和补贴。竞争的结果,如果效率低的话,可能被其他竞争性的民营企业给兼并收购甚至退出;对于战略性行业,是国有企业比较占有优势,那么将来这种状况下,到底是民营比较有效率,还是国营比较有效率,其实很难说清楚,因为它所在的行业,通常是具有两项,一个是垄断,一个寡头。如果国家不给补贴的话,这个行业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