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11日,央行[微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举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回到2005年汇改前的开盘询价模式。8月11日调整之前,中间价是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IMF[微博]表态VS央行行动

  究竟为何会选择当前时点完善中间价报价体系?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鉴于我国货物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因此,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

  中间价的政策性扭曲使得当前人民币面临着较大的贬值压力,过度坚挺的人民币已影响到我国出口。就连央行也承认,我国已高度融入全球经济,近期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普遍有所贬值,而人民币保持坚挺,这给我国出口带来了一定压力。7月中国出口同比从上月的2.8%大幅下跌至-8.3%,高估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制约稳增长效力的发挥。

  不过,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央行选择此时调整中间价亦有主观因素的考量。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周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有关SDR评估报告中就提出,人民币纳入SDR需要伦敦、纽约等地形成离岸汇率,以便计算SDR货币篮子以美元计价的每日价值。央行仅时隔一周就迅速作出反应,旨在防止人民币汇率定价权“旁落”至离岸市场,通过市场化改革满足加入SDR的要求。

  IMF报告认为,需要建立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具有代表性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来为人民币入篮后SDR定值,在伦敦和纽约外汇市场同样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IMF此前与英国央行讨论,伦敦外汇交易市场有望形成离岸人民币汇率。

  而对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告认为,其虽然具有代表性,但目前人民币中间价并非以市场交易为基础而制定。因此,IMF与中国决策层协商,要确定一个以市场为基础、有代表性的人民币汇率。

  “为了掌握汇率主动权,而非让离岸市场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央行要推动在岸市场的市场化发展,同时逐步放开资本管制。”鲁政委说。

  趋势性贬值形成?

  央行的消息突如其来,直接导致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较上一日出现近2%的变动,这亦被市场解读为央行主动一次性贬值,未来人民币还将继续面临贬值趋势。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鉴于市场预期美联储今年开始加息、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显著升值、出口乏力、国内通缩压力加剧,人民币汇率持续面临贬值预期。

  不过,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中间价出现2%的主动贬值,只是由于完善报价所带来的一次性调整,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

  对于企业而言,不论人民币将面临趋势性贬值,汇率波动幅度变大,其对汇率风险敞口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大。管涛就表示,汇率市场化恰恰告诉市场,未来汇率有涨有跌的波动将成为常态。对于市场主体来说,一味去做单边的汇率升值还是贬值的预判,意义不大,关键是用好工具、管理风险。

  日间波幅建议扩至5%

  市场普遍认为,中间价改革比扩大人民币日间波动幅度更胜一筹。鲁政委解释称,2%的日间波幅尽管目前尚无扩大,但在现行中间价改革的基础上,汇率会体现更大的弹性。如果中间价就是前一日收盘价,那么日间波幅理论上比改革前最大可扩至4%;如果中间价在前一日收盘价的基础上继续调整,那日间波幅理论上最大可扩至5%~6%。

  不过,既然中间价获得改革,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实现市场化自由浮动的目标已完成?鲁政委认为,人民币汇率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自由浮动,因此,扩大日间波动幅度仍有必要。

  “由于IMF在11月评估人民币是否纳入SDR,人民币汇改刻不容缓,建议在一个季度内,人民币日间波幅可从2%扩至5%,再过半年扩至10%,再过半年扩至20%。很多新兴国家的汇率波幅都是按一倍幅度逐步扩大。”鲁政委说。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