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MLF之后或推LLF:定向操作更符合舆论风向

2015年01月15日 03:19  证券时报网  收藏本文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LLF(长期借贷便利)要来了?

  此前,经媒体向多家商业银行确认,央行[微博]对去年10月的那次MLF(中期借贷便利)进行了约2800亿元的续期操作。据了解,去年10月初,央行对国内大多数股份制银行等实施了约2695亿元的流动性定向投放,利率为3.50%,期限为3个月。

  据上述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披露,在去年9月份,央行已首先对五大国有银行实施了总量为5000亿元的MLF。这两次基础货币投放总计接近7700亿元,而且覆盖范围极为广泛,相当于是一次全面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

  随后的11月21日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进一步收窄了商业银行净息差。此举没有在数量上投放资金,这导致降息后的一个月内,市场资金面反而不断趋紧。据Wind资讯统计,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由降息前的3.66%升至12月22日的6.38%,市场情绪再度不安。

  2015年元旦之后,市场资金面陡然好转。即使新股发行集中出炉,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与新债招标认购倍数,都呈现出暖意。但对于央行未来会否继续降息或者全面降准,市场研究机构仍有较大分歧。

  实际上,从去年9月、10月间的那次“近似降准”来看,央行再度全面下调存准率的必要性已在减弱。原因有二,第一,全面降准依旧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与贵的问题,这是由作为市场商业行为主体的银行其自身运营规律及风险偏好特性所决定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第二,类似于MLF等定向手段的灵活变通,已可以达到全面降准的目的,而且这不易于引起社会过大关注,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控制在机构市场这一较小范围内。

  实际上,在央行上述三季度报告正式发布以及作出确认之前,已有某知名研究机构提出了MLF这一说法,但当时未能得到货币当局的认可。试想一下,SLF(常设借贷便利)是一种投放资金期限仅为数周的工具,只要进一步将该创新工具的期限延长,期限为3个月的MLF也完全有可能进化为6个月或者1年期以上的LLF。

  稳增长和调结构,无疑是今年乃至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心。相比全面“灌水”而言,定向式的操作可能更符合这一基调以及舆论风向。由SLF到MLF,未来LLF的出现可能也不是无稽之谈。

文章关键词: 商业银行利率货币政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沪黄浦区官员踩踏事发当晚在外滩吃大餐
  • 体育亚洲杯-国足2-1逆转胜乌兹 头名出线
  • 娱乐庞麦郎回应《人物》采访:是闲聊非采访
  • 财经4000万体制内人员将缴养老金:按工资8%
  • 科技商户撤离 中关村e世界关门进入倒计时
  • 博客中国人什么时候习惯下跪的(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学奇葩校规频现:马桶要干净到能泡面
  • 王福重:房地产真正的繁荣还没有到来
  • 易宪容:中国政府如何应对油价下跌
  • 明天的天:被严重低估的城市化
  • 天天说钱:香港为什么暂停投资移民
  • 洪榕:2015年大盘股小盘股齐步走
  • 钮文新:央行失控的情况已经显露
  • 肖磊:人民币正遭遇三面夹击
  • 齐俊杰:选P2P先看他队友是神还是猪
  • 如松:俄罗斯已经濒临国家破产的程序
  • 花木兰:房产离地狱又走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