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的央企机遇:PPP为吸收社会资本提供便利

2015年01月04日 14:40  企业观察报  收藏本文     

  “一带一路” 的央企机遇

  作者 李伟

  涵盖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概念,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资本市场2014年最火热的主题之一。在这其中,中国大型企业,尤其央企将在2015年以后如何作为,才能把国家战略转化成一个个落地的项目,实现输出方和输入方的共赢,合作是主旋律。

  国家战略合作布局2014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是对中外民间合作的战略提升。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28个国家与中国洽谈引进高铁技术或合作开发,项目累计里程超过5000公里,总投资额近万亿元。另外,中国企业在国外牵头成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有二十个左右,这些境外经贸区通过改造升级,可望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使“一带一路”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国内外重要的话题。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APEC会议期间,中国宣布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一系列建议。

  继与冰岛、瑞士签署自贸协定后,2014年中韩、中澳自贸区完成实质性谈判,中美投资协定实质性完成文本谈判,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取得《亚太自贸区路线图》等重大经贸成果,中国对外自贸区建设正迎来“突破时刻”。

  “一带一路”概念在海外有条不紊地推进,在国内更是一片火热。一是自贸区热,国内先后有十几个省市包括内陆省份都在争办自由贸易区。二是高铁建设热,发改委2014年11月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64个铁路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手续。三是概念热,除了自贸区概念外,还有桥头堡之争、丝路起点之辩,以及围棋 “天元”概念的出台,可谓异彩纷呈。

  中央政府稳扎稳打的布局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国家同时要求在对外战略上国企积极进行重组和整合。高铁系统的南车北车重组 ,核电央企相关整合工作也正在酝酿之中,港口企业也跃跃欲试。通过对外业务整合,提升对外谈判能力,这也是合作的棋局。

  “一带一路”在输出高铁、装备制造和基建技术方面需要与大型企业合作,这是央企比较熟悉的做法,并有成熟的经验。此外,还要为地方经济带来持续发展机会,在海外合作建设自贸区一定要切中对方关注的要害,包括关注就业并引入适宜的技术企业是关键。

  “一带一路”战略可以理解成新型城镇化沿着“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地理空间的延伸或拓展,是国家产业转型、企业转型的重要载体。最近这20年内,很多国企都深度参与了城镇化的进程,在国内形成了成功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正在面临新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合作中各自优势的互补。

  展望2015年,国内的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将围绕着“一带一路”,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同时布局。无论在国内市场上发力,还是在国外市场上用劲儿,都需要先练好合作的内功。中央政府为了让国企有更好的合作发展机会,提出混合所有制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PPP)的概念等,这为央企吸收社会智力资本、产业资本以及金融资本打开了方便之门。

  与“中间技术”企业合谋发展

  谈起合作,大部分人认为是件简单的事情,甚至有人认为通过协议就可以解决,如现在财政部和发改委正在大力推广的PPP概念。很多企业朋友说,规范的协议文本和操作流程都出来了,没经验的还可以聘请社会机构一起来玩,这应该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了。

  其实不然,合作最重要的是整合性的人力资本。虽然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已有了一些规范,但这仅适用于城镇化的少部分项目,大量项目还不在这个规范的框架范围内。城镇化过程中央企或大型国企与地方政府曾深度合作,地方政府看中的更多是国企的资金或信用,并不是国企解决就业和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中国最近一些年的城镇化中,央企并未积累太多的人力资本。

  这样说很多国企老总可能不服气,国企聚集了国内高端人才,他们在国内外能得到最好的锻炼机会,怎么说我们没有积累人力资本呢?

  央企确实占有了国内最好的人力资源,并能给予人才最好的锻炼机会,但是央企也是对人才浪费最严重的地方。国企里每个个体都是龙,放在一起就是一堆虫。这并不是说国有企业的人没有合作精神,也不是说国有企业的人不懂得业务,国有企业里大多是比较专业的人才,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正是“专业”害了大家。在大企业里,专业化的分工往往是比较清楚的,每个人都把握着一个具体方向,如果每个具体方向认为没有问题了,一个项目或一件事情就被认为没有问题了,这是大型生产企业的特点,也因此成就了很多大企业。

  专业化模式曾是非常好的模式,可自贸区建设是新生事物,各国及各城市政府都有不同的诉求,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面对这些情况,大机器生产模式培养起来的人才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大规模生产企业里人的特点是分工细化,每个人只是掌握部分技术,大部分人缺乏整合能力的训练。这让我想起了中间技术的企业。

  “中间技术”概念出自30年前读过的一本书《小的是美好的》,谈的是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策略,尤其批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生产的弊端和不可持续性。掌握“中间技术”的企业大多是小而美的,按现在的概念来理解中间技术,可以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企业包括新的互联网技术,满足个性化服务的中、高端技术等;软技术主要是服务类专业工作,专业的服务更是中间技术。中间技术企业人才特点是整合能力强,更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当年读这本书的时候,整个中国还处于规模至上的时代,对大规模生产充满了崇拜。而互联网的发展为《小的是美好的》找到了最好的技术支撑,大规模生产可能不再流行,或者说个性化的需求正在逐步取代大规模的生产。国企基于大规模生产技术形成的人力资本和核心能力,正在逐步让位于中间技术企业。央企与中间技术企业的合作不仅弥补大型企业在与外方合作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的不足,更能在海外自贸区建设过程中成为主力军。

  (作者系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章关键词: PPP一带一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NBA-魔登51分火箭狂飙大胜热火 视频
  • 娱乐奶茶妹妹疑与刘强东分手 心情低落(图)
  • 财经多地今年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上浮(名单)
  • 科技2015年CES展望:互联汽车可期
  • 博客亲历外滩跨年夜:婴儿车从头顶上举过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教师两年时间性侵15名小学男生
  • 冉学东:地方政府热衷提高社保收费
  • 连平:人民币国际化渐入深水区
  • 如松:2015年看美元怎么“奴役”普京
  • 沙黾农:2015A股上蹿下跳 五大猜想
  • 徐斌:2014年是十年房地产大牛市顶部
  • 陶冬:2015年全球经济的看点
  • 洪榕:影响2015年A股的6大因素
  • 如松:中国最害怕的是通货紧缩
  • 易宪容:2015年各国货币的汇率风险
  • 任志强:别我把当"万恶"地产商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