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货币互换3万亿中国吃亏了吗:央行称没亏本

2014年12月29日 05:22  羊城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5年货币互换3万亿中国吃亏了吗? 央行:中国没有亏本

  《中俄签订1500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价值已贬近20%》、《中俄货币互换协议有可能沦为“送钱机器”》……近日来,俄罗斯卢布不断贬值,汇率跌跌不休。卢布陷入金融漩涡,也把刚跟俄罗斯签订完本币互换协议的中国推上了国内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中俄之间的本币互换协议,网络上充满了各种猜测,很多“业内人士”开始解读这一协议,得出了结论大多是中国当了“冤大头”。文章一开头的那两个标题就是传播甚广的两篇文章的题目。

  羊城晚报记着 赵鹏

  对于网络上“业内人士”的各种猜测和解读,12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的微博做出了回应:在这个协议中,中国并没有亏本。

  记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网站的数字统计,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已经与境外28个央行[微博](货币当局)签订了双方本币互换协议,这些协议的总规模超过了3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大规模的本币互换使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人民币走出国门的路也越来越宽。

  A 卢布贬值,中国吃亏?

  今年10月12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展开了他今年的第三次出访。在李克强访问俄罗斯期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然而就在此之后,卢布开始贬值,卢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开始暴跌。今年12月16日美元兑卢布汇率一度突破80的历史高点位,自今年年初以来,卢布兑美元已经贬值超过50%。

  卢布的大幅贬值不仅深深伤害了俄罗斯的经济,也让与俄罗斯政治经贸关系密切的中国感到一丝凉意。“刚刚签完如此大规模的本币互换协议,对方货币就贬值得这么厉害,中国会不会吃亏啊?”网友们猜测、疑虑的情绪在网上蔓延。而“业内人士”的一番解读也让“中国蒙受巨大损失”的论调甚嚣尘上。

  之所以让人产生中国在这个协议中吃亏了的印象,是因为媒体只报道了中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是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而没有对什么是本币互换协议做出明确的解读。很多人直接按照这个汇率折合算来,1元人民币约等于5.43卢布,而相对于目前1元人民币相当于10-12卢布的汇率,“业内人士”才会大呼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那什么是本币互换协议?本币互换协议是怎样运作的?中国人民银行给出了最权威的答案。

  B 人民币不跌,中国就不亏

  就在网友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的官方微博@央行微播发声了。12月19日,@央行微播在新浪微博上用一条长微博正面而及时地回应了当前“业内人士”对中俄货币互换协议的质疑。

  @央行微播称:通过本币互换协议,任何一方可以发起交易,以一定数量的本币交换等值的对方货币。@央行微播以对方发起一笔人民币融资举例,讲解了货币互换发起动用机制三步骤:首先,对方央行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发起互换。然后,双方交换等值对方货币(按交易日当日汇率)。最后,期满之后双方互换回本金,申请方还需要向另一方支付利息。@央行微播还对货币互换细节进行了补充说明:两国协议签署时属于备用性质,在实际发起动用前双方不发生债权债务关系。互换协议,简单地来说就是拿自己的东西和对方互相交换一段时间再还给对方的协议。

  也就是说,跟我们签订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或地区,需要换钱的时候是需要提前跟中国人民银行打招呼的,当经过中国人民同意之后才能进行本币互换。而本币进行交换的时候要按照当天的汇率来算,这样一来,中国是不会亏的。另外,换钱是有期限的,到期之后这些钱还要换回来,而且不是白换,提起申请的一方还要支付利息。更通俗一点讲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放出去的是人民币,到期之后收回来的也是人民币,另外还有利息。只要人民币不贬值,中国就不会亏钱。从这个协议的运作程序上来看,本币互换协议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本币互借协议”,我拿出来的钱不是换给你的,而是暂时借给你的。

  C 本币互换,结算绕开美元

  记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统计,中国人民银行目前跟28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货币当局)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这些协议主要都是在2009年之后签署的,2014年,中国与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三个国家新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与中国香港、韩国、泰国续签了本币互换协议。目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仍然在有效期之内的本币互换协议规模高达3万亿人民币。

  为什么2009年以来,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呢?签订如此大规模的本币互换协议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把时间拨回到2007年,在这一年的8月,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纷纷贬值,以美元为主构成的中国外汇储备蒙受了巨大损失。同时,世界主要国家货币贬值还直接连累了中国的出口,当时珠三角也掀起了一股中小企业倒闭潮。

  这次金融大危机,让中国深切地体会到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掣肘,而人民币程度极低的国际化,更是使得这种相对被动的地位缺少了回旋的余地。从2009年开始,中国逐渐实质性开始了人民国际化的探索。而签订本币互换协议,则是在美元一家独大之时的变通办法,可以说人民币在“借船出海”,逐渐在国际上赢得地位和声誉。

  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份名为《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积极开展货币互换》的文件,文件透露,中国正在与有需要的央行进行磋商。当时,中国跟境外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规模才只有6500亿元人民币,跟中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只有6个。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中国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的规模翻了将近三番,签署方也达到了28个。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传统盟友英国以及欧元区,英国和欧元区分别与中国签订了2000亿元人民币和35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本币互换协议。这说明,人民币的地位得到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认同。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贲圣林在今年的一次采访中曾表示,之所以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是为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可以不通过美元,而是通过其他非美元国家进行双方的货币结算。比如购买俄罗斯的石油,我国可以用人民币结算,并不一定要用美元了。

文章关键词: 卢布央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英超-阿扎尔扳平切尔西1-1 曼联平热刺
  • 娱乐党媒:赵本山脱离主流文化 困在囚笼里
  • 财经石油暴利税起征点提高 三桶油税负减轻
  • 科技人物|霍金门徒:计算机如何比人更懂世界
  • 博客飞行员谈马来西亚的亚航A320客机失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考研开考 报名164.9万人连续两年下降
  • 连平:新常态需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
  • 齐俊杰:五险一金凭啥占工资的一半
  • 杨剑波:我诉证监会一审结果的感想
  • 如松:俄罗斯卢布危机难说结束
  • 易宪容:政府政策再催A股“疯牛”
  • 沙黾农:5000点是A股的价值中枢
  • 许一力:央行祭出387号文的背后深意
  • 洪榕:谨防中国式牛市的一步到位
  • 罗毅:红包超预期 央妈是亲妈
  • 冉学东:货币政策的扭曲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