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确定明年工作主线:改革创新是抓手

2014年12月24日 07:59  新华网  收藏本文     

  2014年,经过全国上下一致努力,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十一连快”,农村民生改善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为做好明年的全局工作提供了支撑、增添了底气。新年将至,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给出了明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

    1 创新推动现代化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提高了98%,油料提高近6倍,水果产量提高37倍,水产品产量提高12倍多。从1996年到2013年,我国的肉类产量提高86%,禽蛋产量提高了46%,奶类提高4倍。

    “成绩来之不易,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如何保障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新要求,将是一项长期而充满挑战的艰巨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认识这种挑战:

    从数量需求看,全社会对粮食需求的峰值还没有到来。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会持续增长,将共同推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的总量不断增加。

    从质量需求来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不断提升,对食物消费的要求随之向更高层次提升。

    “从生产成本看,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在我国可能持续减弱。”李伟分析称,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成本快速提高,从2004年到2012年,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粮的土地成本年均增长达到了15.7%。人工成本年均增长10.4%,物质与服务费用年均增长8.7%,都高于同期3种主粮生产价格7.3%的增长速度。价格差实际上形成了另外一种剪刀差,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明显下降,种粮的积极性也在下降。

    同时,李伟表示,目前我国粮食主要品种国内市场价格高于进口到岸税后价格,开始出现净进口。面对成本上升和进口增加的双层挤压,发展国内粮食的生产难度越来越大。

    此外,“从资源环境来看,粮食生产发展也面临硬性约束。”李伟称,目前我国所实现的粮食生产能力中相当部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的。

    “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如何去掉这些不健康的产能,促进农业资源休养生息,又不使粮食减少,这是对我们农业大国的一个重要挑战。”李伟认为,应对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的新挑战,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还是靠改革创新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

    2 农业创新盘活“一盘棋”

    “现代化”这根时间线,已经到了必须尽快迈过去的时候。

    从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到今年进一步细化农村改革路径、农业现代化措施如何“达标”,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

    具体来说,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二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避免“非粮化”“非农化”;三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四是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另外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也就是说,农业、农村、农民这三者的问题无法分割来看。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在于机制的创新和政策的完善,也在于农民技术水平的培育和农业资金的有效利用。

    “现在最大的难点不是科技体制创新问题,而是农民的科技水平问题,也就是‘谁来务农’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提出,可以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区推进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也是由于现在农业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从事农业的人员整体科学素养比较低,因此要在整个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就需要通过这种展示性的方式,进行示范性农业建设,给予人财物的相对优势地位,先把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样态树立起来。当农业成为一种价值含量较高的产业之后,这些经营者的素质首先得到提高,然后他们就有能力来进行资本运作,进行科技创新,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农业大学[微博]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对本报记者说。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则将此概括为“一盘棋、一条龙、一体化”。而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对如何以现代化的创新方式盘活农业这盘棋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比如抓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科学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农业“走出去”等“大动作”。

    “关键是资金不能像撒胡椒面一样撒出去。全国的农业产业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不能任由各个地方争项目,尤其是要避免争来了项目又根本无法适应当地农业生态和农民需求的这种情况,造成资金的重复浪费。要做农业的产业集群和科技创业园区,要尽量在各种农业特色的地方做对口适应的创新,这样的管理模式和科技模式才能够延续下来。”张正河说。

    3 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现代化

    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一亿人’问题,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小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无疑将成为明年农村工作的又一条清晰主线。“以往,我们在谈到农业现代化这个概念时,更多地局限于简单的机械化,这仅仅局限于硬件方面的现代化。而如今的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更包括人的现代化。”刘小川分析指出,在过去的发展实践中,虽然有些农村地区企业很多、经济发展很快、富起来的人也多,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却一直落后,人们没有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通过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农业现代化,进而带动农村现代化,恰恰体现出决策者“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个进程的内涵并不是单纯的城市化或简单增加农民收入,而是通过城市反哺农村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推动医疗、体育、教育、卫生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的进步,形成一个‘硬件’与‘软件’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刘小川说。

    事实上,本次会议所强调的“三个一亿人”问题,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即:第一个“一亿人”是促进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二个“一亿人”是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第三个“一亿人”是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专家普遍认为,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无疑将成为推动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徙,这一方面使农业现代化缺乏必要的人才要素,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城中村’、‘贫民窟’以及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刘小川认为,促进农业人口落户城镇,有利于进城农民及其下一代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改造城中村,将让进城农民更好地享受高质量的生活;鼓励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则有助于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事实上,即使从硬件上看,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未来,加大农业领域投资、以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农业现代化、着力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等政策的落实,将为‘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会议无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刘小川说。(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章关键词: 农业改革创新中央农村工作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薄熙来法国别墅标价695万欧元挂牌销售
  • 体育国足亚洲杯名单公布 冯潇霆李学鹏落选
  • 娱乐广告法修订案:10周岁以下孩子不得代言
  • 财经媒体:3700多万人不用自己支付养老金
  • 科技即将在港上市的蓝港股票值不值得买?
  • 博客邱毅:台湾民众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12月四六级真题答案 19岁女生上学照顾妈
  • 沙黾农:可期待明年A股升破6124点
  • 叶檀:消费税有望成为地方主要税种
  • 徐斌:2015年中国迎来“金融大爆炸”
  • 李大霄:3000点不需要勇气 需要坚持
  • 陶冬:卢布与历史的轮迴
  • 金岩石:如何解读经济“新常态”
  • 孔浩:A股指数牛市 股民熊市
  • 叶檀:地方债去杠杆短期风险可能变大
  • 冉学东:卢布崩盘让央行惜钱如“金”
  • 谢百三:牛刀的人民币言论是哗众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