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追问钱去哪儿了遭推诿:犹如拳头打在棉花上

2014年12月02日 13:33  法制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新华社的追问 为何遭推诿

  法制晚报—— 近期,新华视点栏目推出“钱去哪儿了”系列报道,追问高速收费、停车费、水电“附加费”、公交卡押金、土地出让金等等的去向。但是从目前各地各部门的回应来看,这些发问都没有得到明确详细的答复,“钱去哪儿了”依然是个谜。

  高速路通行费、民航发展基金(原机场建设费)、公交卡押金之类的各种收费我们交了很多年,这些钱的去向媒体也追问了很多年,比如说此前央视就曾连续报道“中国物流顽症”,谈到“一百公里高速公路养活400人”的问题。

  这一次,新华社连续发表九篇系列报道,再次追问“糊涂账”的去向。遗憾的是,这些报道基本上都没有问出个“所以然”。

  对于新华社的发问,各地的相关部门表面上似乎“给了些面子”,所以新闻报道得到了一些回应。

  昨天,新华社发表了关于停车费去向的追问文章,各地各负责部门回应“停车费一半没入财政”,有的称“不掌握”,有的称“收不上来”;再比如,针对水电附加费的问题,财政部表示“清单外收费一律取消”。

  显然,这些回应并没有回答新华社“钱去哪儿了”的疑问,我们还是不知道此前所缴纳的巨额资金的去向;而且,那些不合理的收费也没有因为新华社的聚焦而全都取消,今后很多钱还是不得不交,例如新华社相关报道中提到的不少附加费其实都在“清单”里面……

  很大程度上,新华社的这一一记拳头,都犹如打在了棉花包上,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效果。

  今天还有一则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收到网民意见建议后,要进行综合研判,对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意见,情况复杂的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

  从新华社记者回访遭遇“推诿扯皮”的情况来看,这个针对网民意见的规定如果没有更细致的要求、更强劲的执行力,其结果恐怕更不乐观——对意见给出一两句回应很容易,但有问必答、有过则改,却很可能要蹚很深的水、遇到很大的阻力。

  新华社的回访说明,要解决“钱去哪儿了”这样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还需要更完善的顶层设计。要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把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坚持下去,公众和舆论所关心的每一笔账目,才能像“三公经费”那样,都拿出来晒晒太阳。

  本报评论员庞岚

文章关键词: 钱去哪儿了停车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FIFA金球奖终极名单:C罗PK梅西诺伊尔
  • 娱乐曝李玉刚正式出家修行 已皈依佛门12年
  • 财经不动产登记试点启动 明年有望全面推开
  • 科技第一线|同一个世界 同一种剁手
  • 博客性学者方刚:韩国人为何热衷整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北大最帅双胞胎成学生会主席 创护肤品牌
  • 马跃成:任志强三天两变 信哪个呢
  • 孔浩:A股要涨到“大妈”害怕为止
  • 冉学东:油价暴跌的世界经济逻辑
  • 杨德龙:赚钱效应驱动资金加速进场
  • 沈凌:春运火车票价怎么还不涨?
  • 张庭宾:股市加杠杆能走多远?
  • 牛刀:美联储可能会突然加息
  • 叶檀:上证指数为什么从弃儿到宠儿
  • 张卫星: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战
  • 陈思进:中国应赶紧大量买入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