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谁说历史不能复制?
近日,随着APEC会议在华召开,关于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被多家券商热捧。兴业证券和申银万国[微博]均发布报告进行了阐述。
海通证券也发布了名为《谁说历史不能复制》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美国和日本对外输出过剩产能的成功经验,并就“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经济基础和资金来源做了分析。
海通指出,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通过大量输出过剩产能,不仅让欧洲四年内恢复至二战前水平,而且将美国经济从谷底带入了十多年的繁荣;日本也通过输出夕阳、过剩产业的产能,成功实现产业升级。效法美日经验,中国“马歇尔计划”也将走出一条去产能的发展道路。
以下为华尔街见闻摘录的报告重点:
马歇尔计划成功案例:大幅输出过剩产能 促进美国经济
在整个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1948.4.3-1952.6.30),美国国会共为其拨款131.5亿美元,其中90%为赠款、10%为贷款。而对西欧的全部援助中约有88亿美元用于采购货物,包括粮食、饲料、化肥等。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增速跌至谷底。但在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美国经济增速开始回升,1947-1960年间 GDP 年均增速保持在 3.4%,人均GDP从1734美元激增至3006美元,而同期美国的人口增长了 69%。
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美国制造业出口增速显著回升。受欧洲经济下滑拖累,美国制造业出口增速自1947年10月起失速下滑。而在马歇尔计划启动半年后,美国出口增速触底反弹,并在整个计划实施期间不断走高。
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反弹,产能并未坍缩。以美国钢铁和汽车产业为例,其产能利用率在 1948年后大幅下滑,行业总产能也出现增速大幅放缓的迹象。而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一年后,这两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并在计划实施期间维持在较高水平,行业总产能也出现加速扩张的迹象。虽然计划结束后产能利用率再次下滑,行业总产能也不断收缩,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能利用率的失速下滑,行业总产能也并未迅速坍缩,而是台阶式下行,较为平缓。
日本产能转移路径:从中上游到中下游
参考隔海的日本,在20世纪就已经采用过这种做法。日本将国内过剩、夕阳产业的产能向海外输送,同时给国内的朝阳产业和技术升级留出足够空间。
日本的产能海外转移从产能最先过剩的化学、钢铁和非金属矿物开始,60年代日本通过向亚洲四小龙地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从而输出这些产能。到了70、80年代,日本输出产能的行业演变为化工和电器机械,国内则开始大力发展精密仪器、高端机械等设备。
可见,日本的海外产能转移之路为:先钢铁、矿物,后化工、设备,逐渐从中上游拓展到中下游。
中国:产能严重过剩 需“马歇尔计划”助力
而类似于当年美国版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大重头戏是过剩产能的海外转移,我国的大量制造业产能相对亚非拉国家是先进产能,走出去不仅有利于当地发展,也给国内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而回到我国,5000户工业企业设备利用能力指数显示出我国的产能过剩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工信部13年的《工业信息业运行报告》,当前我国传统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已经产能过剩,并且过剩状况逐渐向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拓展。
因此,我国的海外产能转移刻不容缓,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已经开展了海外投资建设项目,涉及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建材和光伏,大有延续日本经历之势,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有望为此助力,更上一层楼。
从传统到新兴,从转移产能到提高盈利,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有望大力促进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美日经验结合,走出一条中国式去产能的发展道路。
股债融资叠加人民币国际化,为马歇尔计划提供资金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基础设施建设将作为重中之重,而基建最需解决的便是资金问题。海通指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资金来源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主权基金的股权债权融资:股债融资规模扩大,将过剩产能消化为主权财富股权债权融资是最重要的两种形式,例如主权基金或者基建债券等,主要用于商品输出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于将国内过剩产能转化为主权财富以及对外债权。
中资机构海外放贷: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无疑将增进中资机构在海外的放贷能力。国家政策层面正不断推动货币互换,海外清算中心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更好地为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金砖银行和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的成立将更好地满足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而且作为主要倡导者和创始成员国,中国将在上述机构的运营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有利于中国企业融资便利性的提升。
GNI 或取代 GDP,成为经济发展核心目标
海通认为,到十九大时或者未来某一个时期,GNI可能取代 GNP成为政府衡量经济发展的全新口径。
GDP 为本地国内生产总值,不管产值是否属于中国,只要在中国生产就算 GDP。而GNP 则为国民生产总值,目前通常用 GNI(国民总收入)来替代,不管是否在中国居住,只要是中国居民,其生产和经营创造的增加值都计算在内。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将 GNI 重新作为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过去我们单纯追求 GDP,很多地方以投资为主要手段,导致了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而且企业经营效率低下。
如果未来将 GNI 作为主要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将国内过剩产能搬到海外去,例如南钢在印尼成立了合资钢铁公司,将国内过剩产能成功转移,而且还在当地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其创造的是 GNI 而非 GDP。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