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友会解读四中全会:改善法治环境投资者心里才有底

2014年10月23日 22:44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财经讯 10月23日消息 四中全会公报出炉后,民生宏观管清友[微博]博士第一时间对《公报》进行解读。管清友表示,对资本市场来说,依法治国并不是个“虚”的话题。规则搞不对,市场就没法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开设企业的便利度仅排158名。只有改善法治环境,把规则搞对,投资者心里才有底。

  管清友表示,公报虽然很短,但把依法治国系统化了,亮点不少,可以预见《决定》会有更实在的措施,比如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责任追究制度。

  管清友认为,与其看文本,不如看行动。宪法文本早已写的很好,行政法庭等机构也很早就有,关键是已经建立的机构和制度能否真实发挥作用。

  管清友称,对资本市场来说,依法治国并不是个“虚”的话题。规则搞不对,市场就没法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开设企业的便利度仅排158名。只有改善法治环境,把规则搞对,投资者心里才有底。

     此外,管清友还总结了公报以下主要亮点和问答,供读者参阅。

  公报主要亮点:

  1、最大的亮点是依宪治国,而且明确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宪法监督制度,较以往有很大突破,但具体由人大的哪个机构来监督还需进一步落实。

  2、立法方面明确提出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立什么法,怎么参与,要健全相关的制度,不能随意的制定法规和规章,改变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

  3、明确提出重大决策追责(责任追究制度),并且把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这都是很实在的内容。

  4、司法改革的推进符合社会期待。比如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不仅是省级以下的垂直管理,还是全国范围内的。以后不一定按行政辖区设立法院,最终都是为了去行政化。此外还包括人员的去行政化,强调法治专门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不再强调行政职别和行政认定。

  问答:

  1、全国人大将如何问责宪法实施?

  目前还不清楚,决定中可能会有提及,一种方式是全国人大成立一个新的委员会,另一种方式是赋予原来的法律委员会新的职能。

  2、此次会议的意义能不能和1978年相媲美?是不是从此转向现代国家治理的里程碑?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里程碑,四中全会是一次具体的部署。当然,最终落实的情况才是关键。如前所述,与其看文本,不如看行动。宪法文本已经写的很好,关键是能否有组织和制度去保障宪法的实施。行政法庭等机构也很早就有,关键是已经建立的机构能否真实发挥作用。

  3、怎么解决“形式上有权,实质上无权”,怎么借鉴国际经验?

  中国国情和美国不一样。习总书记说了,改革都是从鞋子不合脚的地方改起,也就是说得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是照搬。一切措施的核心就是依宪执政,往常一些随意出台的规定规章,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立法和监督程序,以后要逐步改变。

  4、如何观察改革的推进?有什么指标?

  关注关键事件,比如小岗村,不是在文本中体现的。比如未来某个领导干部因为干预司法被处理。

  5、时老师,四中全会总体符合您预期吗?

  比较符合我的预期。实际上,我们以前的一些讨论在公报里基本都体现了,但以前讨论的几个问题有两个没有提到,一个是依法治军、一个是完善人大代表的履职方式。

  6、是不是还是强调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

  很有意思,这个公报里还真没看到这个字眼“在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而是讲的是依宪执政、依宪治国,所以在这个提法的背后肯定会有些新的做法。法治的英文单词是“rule of law”,是用法律来治理一个国家,而不是某个行政官员或某个人的意志治理国家。这里边我们共产党要领导、要执政,想做的事也应该经过法律来做。

  附:民生宏观此前的前瞻报告《四中全会的五大看点》

  一、会议程序不变,时间略有推后。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四中全会,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9月中下旬召开,这次四中全会在10月份召开。当然这无伤大雅,不必过度解读。按照以往惯例,由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做报告,总结一年来全面工作,梳理下一年工作思路。经济、反腐、改革、军事、外交、党建都会被提及。市场关心的一些问题,料在此间可以找到答案。

  二、主题依法治国,改革重在落实。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中央首次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如今过去已10余载,政法体系仍然存在众多诟病。新一届中央上任伊始,首先废止了劳动教养制度,可谓是打响重启“依法治国”第一枪。7月29日,中央在宣布对前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的同时,决定10月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示出中央对政法工作的关注、对“依法治国”的紧迫。四中全会有望绘制“法治中国”路线图,将依法治国具体化、路径化,使之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关于四中全会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9月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和全国政协成立65周年的两篇讲话实际上已经做出了框架性的论断。本次会议料不会再专门讨论改革,但总书记所做报告中应会强调按照三中全会部署落实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每一届中央委员会通常召开七次全体会议,这基本形成了惯例,即“一中全会”到“七中全会”。一、二中全会聚焦“人事”安排,“一中全会”讨论选举党的领导,“二中全会”讨论推荐国家机构的领导,“三中全会”一般以经济改革为主题,提出重大改革命题和改革举措,“四中全会”研究党建工作等。去年的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不仅是经济改革决定,还包含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改革意见,本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就是对三中全会关于政治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紧扣三中全会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三、政改料有推动,民主或许可期。

  三中全会《决议》中指出“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即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将继续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因为这躲不开、也绕不过,这“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本届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有望成为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据统计,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和全国政协成立65周年的两篇讲话中共提到“民主”122次,其中人大会43次,政协会79次。习近平使用“八个能否”来评价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区别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和国外的政治文明,既展现了制度的自信,也表达了发展中国式民主的决心。中国式民主的一大特色就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里既存在统一,也存在权力分立和相互制约,如何在“依法治国”中真正体现出“中国式民主”将是四中全会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司法改革切入,纪检监察重构。

  习近平多次强调改革必须具有法治思维,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司法改革既是依法改革的切入点,更是依法治国的保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已召开四次,其中两次涉及司法改革,第三次会议更是通过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框架意见,使司法体制改革成为了三中全会15个改革领域中率先“破题”的改革内容之一。但是,中国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很大,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司法改革所面临的困难重重。如何处理好公检法之间的配合,使之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监督;如何处理好打击犯罪和保护权利之间的关系,使“重庆现象”不再发生;如何处理维稳和法治的之间的“矛盾”,使维稳能够真正建立在法治之上,这些涉及政治体制建设的内容都急需中央的顶层设计。四中全会以司法改革为切入点讨论依法治国,将有助于党内统一认识,正视改革的艰巨性和困难性,完善政治体制建设,摆脱法律困境,消除改革障碍。一些地区已经在开始试点职业法官体制,法院系统工作人员分类管理,省级垂直管理体制。

  目前的反腐工作正在不断的打破“惯例”和“禁区”,自十八大以来,已经查处50余名省部级以上官员,包括政治局前常委、军委前副主席、政协副主席等,十八大前5年查处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共32人,平均每两个月查处一人,十八大后平均每个月查处两人以上,力度之大,有目共睹。反腐工作已经成为本届中央的一张靓丽“名片”,人们开始对反腐“重拾信心”。从长期看,反腐更需要一种长期、稳定的约束机制。2013年初,刚刚上任的王岐山就指出,反腐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本轮的反腐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性质上,中央都尽力避免“运动式反腐”,倾向采用“法治反腐”,而“法治反腐”才是反腐治本的根本出路,不依法限权、依法问责、依法治贪,前期成果很难获得制度保障,“运动式反腐”只能带来旧病复发,甚至报复性反弹。纪检监察系统在十八大后地位凸显,权力扩大,类垂直管理体制正在形成。

  五、追认人事调整,观察重要岗位。

  根据党章规定,开除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党籍,必须由本人所在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先由中央政治局作出处理决定,待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从前几届看,审议中纪委对落马中央委员及中央候补委员的审查报告也是四中全会的固定议题。所以,6月30日被宣布“双开”的中央委员蒋洁敏、李东生[微博]、中央候补委员王永春,4月29日被宣布“双开”的中央候补委员李春城,将在四中全会予以追认、确认。正式开除违法违纪中央委员后,中央一般会从候补委员中递补新的委员,以保证中央委员的名额数量。按照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的排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有望按次序成为中央委员。此外,一些重要部门的人事调整或许能从此次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的调整中看出端倪。

文章关键词: 法制环境投资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国内政法委工作升格为由总书记直接分管
  • 体育舜天鲁能会师足协杯决赛 国足返亚洲前10
  • 娱乐成龙谈子吸毒:我不称职 求别伤害林凤娇
  • 财经邯郸百亿民间融资悲剧:熟人信用体系创伤
  • 科技苹果Apple Pay现重复收款问题
  • 博客日本就慰安妇问题自打耳光为了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体检被要求脱光上半身 国考热职
  • 钮文新:互联网金融不要冲动
  • 肖磊: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最关键阶段
  • 马跃成:短期内房价下行趋势难逆转
  • 徐斌:稳住局面再“削藩”
  • 牛刀:美元再掀一轮巨浪
  • 叶檀:沪港通未必能带来A股牛市
  • 刘杉:央行明年或全面降准
  • 贺江兵:刘士余履新反映高层要保增长
  • 钮文新:经济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 刘光宇:任志强决不舍得退出地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