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否认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时不同事亦不通

2014年10月20日 08:54  国际金融报 微博 收藏本文     

  中国有“快车”无“马歇尔”(社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欧洲行,屡有上百亿美元大单传出。对此,有欧洲媒体刊文称,欧债危机为中国打开了投资欧洲的大门,并将中国大规模投资欧洲称之为中国版本“马歇尔计划2.0”。

  对于“马歇尔计划”一说,国内拥趸也不少,各路专家也一一解读过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各种好处,比如,美国在“马歇尔计划”执行期间,其经济增长率在7%至8%左右,那中国肯定也不止如此。

  当然,更大的好处是欧洲,这正是他们苦等的结构性改革机会。欧债危机后,欧洲惟一的机会就是结构性改革,那些短期援助,只是止痛药,债务没有彻底的“消肿”,欧洲的伤口就好不了。

  结构性改革如此重要,为什么欧洲国家不推行?因为结构性改革短期而言是收缩性的,降低工资,减少福利,金融去杠杆,短期会使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继续攀升,从而加剧社会和政治不稳定。

  于是,后来坚持收缩政策的政客们,都被选民轰下台了。但欧盟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此一来,“马歇尔计划”就是天降甘露了,用中国的钱,搞欧洲的基础设施,或收购他们养不起的产业。如此一来,可谓一箭数雕:避免一味印钞刺激消费,大量增大就业人口,缓解收缩带来的社会对立情绪。

  好处这么多,中国的“马歇尔”快来吧?问题没那么简单。“马歇尔计划”背后是美元的全球化。用美元贷款,用美国制造,用美元结算,马歇尔计划能够成功,实际是美元国际化的成功。因此,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要有收获,就必须以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前提,但如此一来,就不会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

  目前欧洲的几大金融中心的确还比较欢迎人民币,但这只是纯经济利益的考量。目前发达国家依然拥有货币储备权和印钞权,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甚至欧元的地位也没有撼动。一旦人民币地位上升到一定程度,难免受阻于各种各样的政治干扰而寸步难行。

  其实,大家可以回头看看,中国与欧洲的那些炫目大单,到底是人民币还是美元?很多人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其实是大错特错。仅从经济利益考量,这些投资收益真大于在中国西部投资的收益?

  时不同,事亦不通。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与今天的中国“走出去”,完全是两码事。

  首先,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而欧债危机后的欧洲虽然实力有所下降,但在世界格局中仍然是极为重要的力量,远远未及战后欧洲一片萧条的情境。其次,中国与欧洲也并非盟友关系,甚至在意识形态领域,仍存在各种分歧与对立。甚至到今天欧洲还没有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再次,中欧之间,并非封闭式的合作。过去美欧的“马歇尔计划”,无论表明上多么松弛,实际上都在警惕一个共同的敌人:苏联。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与欧洲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并不等同于“马歇尔计划”中援助国与受援国的关系。贸然为中国带上“援助国”的帽子,易在西方引起反弹,招致批评之声。而事实上,中国也确实不是为了援助而去,中欧经济存在巨大的互补性,欧洲有品牌、有技术,中国有产能、有资金,这才是中欧各种大单的最本质基础。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对开拓和培育新的外需增长点的意义。但当下中国上下的共识是,中国经济的关键在于转型,即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用内需的扩大来弥补外需不足。所以花费巨额外汇解决外需问题,目前并不现实。即使有类似的计划,也是根基于中国内部的结构调整。

  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访问时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因此,中国“走出去”政策也好,“一路一带”创建也好,不能简单地将此理解成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已经超越“马歇尔计划”的固有逻辑,有了更远、更深的布局谋篇。

文章关键词: 马歇尔计划经济增长改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内蒙冤案受害者母亲:上访9年定有包青天
  • 体育欧冠-皇马胜利物浦出线 阿森纳连失3球平
  • 娱乐台媒称黄奕欲报案 告前夫诽谤染毒淫乱
  • 财经电改突围:发改委一纸通知搅局电网垄断
  • 科技拉卡拉:将社区电商做成大生意
  • 博客如果食物会说话(图) 亲历林青霞60岁寿宴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学神考前开班辅导同学 曾是高考状元
  • 陶冬:欧央行明年上半年推出美式QE
  • 叶檀: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性将超股票
  • 天天:15年来银行存款首降因货币政策
  • 徐斌:中美经济博弈背后的制度差距
  • 许一力:APEC将成亚洲洗牌的关键
  • 冉学东:房地产是全球大通缩罪魁祸首
  • 官建益:牛市从10月最后交易日开启
  • 刘杉:银行存款减少 没什么可怕的
  • 金岩石:破解阿里的双重股权结构
  • 马光远:房产税短期出台可能性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