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庆华报道
近日,市场对央行[微博]给五大行定向投“5000亿SLF(常备借贷便利)”的传闻,让SLF这个大家不甚熟悉的指标瞬间热度“爆表”。
常备借贷便利(SLF)是央行在2013年创设的流动性调节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期限为1至3个月。利率水平则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
对于此次给五大行每家做1000亿SLF(常备借贷便利)的传闻,央行并未核实其真实性,但也并未否认,回应称“有消息会及时通知”。对这一说法五大行也都均未给出确定的回应。
不过,虽然消息并未证实,但机构表示,“5000亿SLF”性质类同基础货币的投放,近似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央行寓意释放定向宽松的信号。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报告指出,如果此次SLF消息属实,那么央行的出发点首先是通过定向释放资金避免9月IPO叠加银行季末冲存款所导致的资金面冲击。
对于央行此举的意图,国泰君安银行业研究员邱冠华表示,首先,5000亿SLF可对冲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影响,防止人造钱荒;其次,8月各项经济数据恶化,显示经济发展仍疲软,在不实施全面降准、降息的情况下,此举算是货币政策变相宽松。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对央行释放宽松信号表示赞同。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份的宏观数据确实比较差,央行释放货币放松的信号主要是想通过流动性的放松来稳定增长。不过,流动性也是一个临时性的安排,跟降准还是不一样。“事实上,‘5000亿SLF’表明央行对流动性的投放有一定的警惕,不希望大量的扩张,但是考虑到经济增长明显的走弱,也需要对货币政策做相应的调整,所以我觉得这属于一个调整。”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也指出,5000亿元SLF在规模上接近一次降准,但SLF的资金成本更高,且央行在流动性安排上更具灵活性,不会导致流动性全局泛滥;另一方面,鉴于外需和房地产不给力,实体融资需求萎靡,货币供给内生性收缩,与SLF和总量宽松工具相比,定向宽松支持棚改铁路等基建投资可能更具针对性。“全面降准降息等大招恐伤改革预期,新常态之下降低正回购利率、SLF、定向宽松等小招将频繁使用。”
事实上,SLF利率可以发挥货币市场利率上限的作用,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分析人士也指出,SLF主要用于平滑短期流动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就表示,央行此举意在鼓励商业银行放贷。一直以来,商业银行抱怨存款准备金率高,放贷能力受到制约,央行则认为商业银行太顾及自身利益,而不顾及支持实体。
不过,对于SLF传导到实体经济,徐高并不乐观。他对记者分析道:“目前传导到实体经济有障碍。一方面,资金是短期的资金,三个月就到期,三个月之后就没有更多的资金,所以考虑到资金未来的不确定性,我觉得银行在投放资金的时候也会比较谨慎。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现在也在下降。这两者都会制约实体经济流动性的扩张,未来还需要观察。”
虽然只是传闻,但可以预见的是,央行进行全面货币“放水”的可能性不大。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更多的会根据经济形势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并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