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珊 孙琦子
9月10日下午,2014夏季达沃斯会场全会厅,来自国内外的两千余名参会者正在聆听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主题演讲,希望能够从中读出中国政策的动向,寻找中国经济走向的蛛丝马迹。
在这些参会者中,外国面孔随处可见,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他们关注的话题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希望能够更了解中国。
经济观察报采访了多位国内外经济学家和企业领袖,解读在他们眼中的中国经济和中国改革。
经济观察报:李克强总理对中国经济和政策的阐述,是否帮助你了解了中国的经济和政策?你是否从中解读到一些新的动向?
埃森哲高级经济分析师马克·珀迪(Mark Purdy):我非常鼓舞,在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有两个新的关注点,第一,他强调服务业,中国过去一直很看重制造业;第二,还非常关注创新。开始关注创新,我想是一个拐点。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快,增速在10%或者11%,如果你看这些增长,一部分来自资金投入,一部分来自劳动力投入。如果你看未来十年,如果想要保持7.4%或者7.5%的增长,会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创新,这样人们掌握更多技能,创造力更高。李克强总理讲话的时候,谈到怎么提高劳动生产率,怎么去提高劳动技能。
圣象集团执行总裁郭辉:我们这个行业(家居)受到宏观经济的波动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关注的是政策方面有什么波动。房地产业是一个与金融相关的行业,所以我也很关注金融政策的变动。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总的来讲比较有信息量,还是满积极的。我觉得这届政府重视实体经济,我们期望政策能够在以下两个方面支持企业:第一是税收的减免,圣象现在是17%的增值税,其中能够抵扣一部分,实木类产品有5%的流转税,获得利润后还有25%以上的所得税,实体经济负担还是很大的;第二,我们期望政府能够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政策不要大起大落。
经济观察报:中国正处于经济的调整期,正在实施改革,有些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貌似并不乐观,你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吗?
马克·珀迪:我对中国完成7.5%的经济增长还是有信心的,这个区间是合理的,过去几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中国需要重新平衡,中国试图去把投资和外贸拉动的经济转向以消费拉动的经济,去建立一个消费型社会,这需要很长时间,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会涉及很多变化。现在很多变化已经发生了,福利制度、国企改革,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完善。虽然很慢,但是一定会发生。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博伟:
这一届政府改革力度很大,经济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全年完成7.5%应该没有悬念。现在比如列负面清单,不是有一个完整的方案,而是从边缘的地方开始,这样省了很长时间,动作比较快;第二,改革的执行力度比以前强了。在要解决的问题上,敢于明确发展目标,把市场经济建设作为总目标,只要强调总目标,那些细分的目标就很容易了。但我觉得要关注的不是一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现在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关键的起步阶段,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组织形态的变化,都会集中的在这个阶段呈现出来。
完美世界CEO萧泓:我对中国经济很乐观,但我个人很难量化。经济的收缩不一定是坏事,世界是循环的,不可能永远是高速增长的,进入低谷的时候,可能是在蓄积力量,调整结构。很多时候一路高歌猛进,但可能是有问题的。这些问题会逐渐积累,不断变大。我觉得长远来看,目前的方式可能会是更加健康的。如果经济增速一路飙升,我会担心硬着陆,就像美国的那种情况,伤害很大。我觉得经济增速放缓,是一个调整的过程,经济逐渐健康的过程。
毕马威亚太区运营总裁魏友绅(Geoff R. Wilson):中国经济正在变得更加坚定和稳固,在政府的鼓励之下,中国的企业成长得也很快。从外资企业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发展和外企需要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更加市场化。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中国下一步需要做什么?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
标准普尔全球首席分析师保罗·谢尔德(Paul Sheard):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国家。中国的主要挑战来自如何管理经济改革的过程,使得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和维持经济增长同时平稳进行。这其中当然是有一些风险,比如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中国在金融危机后的几年表现非常好,通过投资获得增长,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确实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经济的增长来自投资的部分在45%或者48%,消费大概贡献了37%。中国人习惯了经济快速的增长,从7%到10%。所以投资必须增长,否则做不到这么高的增速。看历史,如果投资掉下来,甚至对经济的贡献到负增长,这意味着,经济得掉下来2%至3%,所以,中国怎么平衡处理这个过程,这是一个大挑战。
中国试图去改革,改革的自然属性是更多依赖市场体系,这意味着政府必须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这是一个好事情,但有风险,如果一旦投资或者风险失控将引发经济下滑。中国的挑战来自政策的管理,不仅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建构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世界银行[微博]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Kaushik Basu):中国经济会继续增长,而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自创新。这意味着中国需要更好地分配资源、资金,在研发领域更多地投入,包括给予大学、研究机构更多的空间和资源。
张博伟:下一步还是基础性的工作,把市场的还给市场,政府要适度放手,不是单纯国企,很多民企也受到一些行政审批和干预。放手我们正在做,方向是对的,减少审批;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市场运营的合理法规,必须要有法制系统的保障,要使企业经营者有法制意识,有法治精神。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第一,从外围来讲,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是不错的,对外贸易也不要太悲观;第二,国内投资者的确会有新的投资,比如高铁等基本设施建设、公共投资。第三,就是私人消费,增长很快。
马克·珀迪:中国改革下一步我认为,应该是加强竞争机制,让市场扮演更多的角色。
经济观察报:美联储即将结束量化宽松下的债券购买计划,你认为中国是否应该担心这个问题?
马克·珀迪:新兴市场的问题需要被关注,市场有关信心,过去很多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一部分原因是资金很便宜,利率很多。我不认为是一个大问题,对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比如土耳其等国会比较容易受影响,但不会像1997年,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稳定得多,有更多的政策来应对资金流出。最好的防范危机的办法,是拥有一个强劲的经济。我不认为美联储的停止购债会成为中国面临的外部主要挑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